计算智能与信号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Key Laboratory of Intelligent Computing & Signal Processing(Anhui University), Ministry of Education)依托安徽大学,于1999年筹建。2000年通过教育部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运行。2006年9月又通过教育部专家组的评估。
安徽大学徽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院是安徽大学以中国语言文字学、历史学、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为依托,以徽学研究、古文字学研究、古籍整理与研究、红色文化研究、安徽地域历史文化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为特色的跨学科综合性学术机构。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是1999年重组的实体性研究机构,为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十五个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2018年4月,安徽大学围绕“徽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世界一流培育学科建设要求,正式成立徽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院,徽学研究中心成为这一重点建设高端学术平台的重要依托机构。
汉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中最灿烂的瑰宝。语言文字的研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拥有优良的学术传统,代代学人薪火相传,积淀深厚。本中心既重视汉语言文字的本体研究,努力探索汉语汉字的发展演变规律;也重视汉语言文字的应用研究,努力为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的研制和宣传提供学术支持。
安徽大学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简称“创发院”)于2018年4月27日正式挂牌成立,是学校直属综合性学科交叉研究平台,按照“创新特区、人才高地”定位进行建设,依托创新发展研究院、国别和区域研究院、农村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院等研究院(所)。
安徽大学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九龙路111号(磬苑校区)、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肥西路3号(龙河校区)
安徽大学集成电路先进材料与技术产教研融合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成立于2021年7月,是学校主动融入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和安徽省“三地一区”战略部署,加快推进“双一流”高质量建设构建的服务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安徽省“三重一创”建设“一事一议”项目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入库项目“集成电路先进材料与技术研究设施”主体建设单位,为全校共享、面向社会开放的产教研融合实体机构
光电信息获取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室2005年开始筹建,2009年通过教育部验收正式立项建设。实验室位于安徽大学磬苑校区理工创新楼E楼,集中用房面积3800平方米,设备总值3200万元,固定科研人员35人,流动与产业化人员14人,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60余人。
信息材料与智能感知安徽省实验室经中共安徽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定位于安徽省最高层次的科学研究类创新基地。实验室瞄准信息材料与智能感知学科前沿,服务国家重大需求,设立信息材料与器件、多维检测与遥感、电磁感知与调控、光电测量与传感、感知计算与智能等5个研究方向,开展材料与器件、理论与方法、技术与手段、装备与系统、智能与应用等研究,打造原始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的战略高地和创新源头。
电能质量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是经教育部批准,依托安徽大学和上海宝钢安大电能质量有限公司,以电能质量为研究方向的科研机构,中心成立于2001年,建设地点位于安徽大学磬苑校区理工楼群A座及B座内,总建设面积4500多平方米。
安徽大学档案馆成立于2006年11月,正处级独立建制,是学校直属机构,下设综合办公室、收集指导室、管理利用室、技术编研室。其前身为学校综合档案室(综合档案室成立于1991年,归校长办公室领导;综合档案室的前身为1984年成立的档案科,由校党委办公室领导)。
安徽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28年,安徽大学首任主政(1928)刘文典之名为名,始称“文典阁”。一者,可令我辈后学铭记先贤创立之功德;再者,“文典”乃文献典藏之省称,与图书馆功能一致。图书馆称“阁”,复与古代四库之“文渊阁、文昌阁、文澜阁”等 相仿佛,以示学术流传,渊源有自。
网络信息中心隶属学校直属部门,于2002年组建。
安徽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95年2月,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学术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完成转企改制。2010年3月,安徽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合资重组安徽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安徽大学;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肥西路3号(龙河校区) 《安徽大学学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