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网站 > 广东省

广东

  • 中国科学院华南农业植物分子分析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本实验室立足华南,以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的华南植物园为依托,为满足人类日常生活最重要的食品、健康和精神追求,研究农作物(以华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为对象)、功能饮料(以除水之外最广泛饮用的茶为对象)和花卉(以最具华南特色的兰花为对象),挖掘抗逆、营养、开花等多种重要农艺性状的调控机理,研究各种药用、营养功能成分及其合成机制,改良传统育种技术,研发新一代基因操作系统。

    网站指数:3.2 修复时间:2022-07-08 编辑次数:13 更新时间:2022-10-04
  • 中国科学院海岛与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实验室

    为加强我国海岛与海岸带植被及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生态修复相关技术研发,促进具有特殊生态环境的珊瑚岛礁植被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和可持续性维持,保障我国海岛(特别是南海岛礁)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健康、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成立“中国科学院海岛与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英文名称为:CAS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Vegetation Ecosystem Restoration on Islands and Coastal Zones(简称:CAS-ELRIC)。

    网站指数:3.2 修复时间:2022-07-08 编辑次数:13 更新时间:2022-10-04
  • 广东大亚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主办:广东大亚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地址:

    网站指数:3.2 修复时间:2022-07-08 编辑次数:8 更新时间:2022-10-04
  • 广东鹤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鹤山丘陵综合试验站是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主管的野外定位站;并且,是中国科学院对外开放站和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重点站。其位于广东省中部的鹤山市,距广州市80公里。地址:广东省鹤山市桃源镇马山中国科学院鹤山丘陵综合试验站(鹤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内)。

    网站指数:9.2 修复时间:2022-07-08 编辑次数:12 更新时间:2022-10-04
  • 中国科学院小良热带海岸带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小良热带海岸带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下称小良站)位于广东省电白区的沿海台地上,东经110°54′18″,北纬21°27′49″。年均温23℃,最高36.5℃,最低4.7℃;全年无霜冻,光照时数3300小时;年均降水量1400~1700mm,季节分配不均,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干季时间长达半年以上。其地带性土壤为花岗岩风化而成的砖红壤,顶级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网站指数:9.1 修复时间:2022-07-08 编辑次数:11 更新时间:2022-10-04
  • 广东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鼎湖山站)位于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地处南亚热带北缘,居北纬23°09′21″-23°11′30″,东经112°30′39″-112°33′41″,东距广州86公里,西离肇庆18公里。因其丰富的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典型的区域代表性而成为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首批加入UNESCO MAB保护区网络成员之一,成为国际第17号生物圈保护区。

    网站指数:8.9 修复时间:2022-07-08 编辑次数:9 更新时间:2022-10-04
  • 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LMB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6年12月,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为依托单位,总体定位于应用基础研究。瞄准国际海洋科学领域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以南海近海、岛礁及深海为重点研究区域,以热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生态过程为主线,围绕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形成机理、生态安全机制、岛礁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原理与技术等关键科技问题开展具有明显热带区域特色的海洋生物资源、生态学理论和技术创新研究。

    网站指数:4.1 修复时间:2020-10-20 编辑次数:13 更新时间:2022-10-04
  • 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原名: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是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科学院组织高水平可再生能源领域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网站指数:3.2 修复时间:2022-07-08 编辑次数:11 更新时间:2022-10-04
  • 《集成技术》编辑部

    《集成技术》期刊始终关注和反映时代交叉科学前沿,服务多学科交叉集成领域科技创新、方法突破、和工程实践。促进多学科交叉集成创新;促进科研成果与实际应用的交流与转化。为高等院校师生、科研机构和企业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交流、教育、和培养服务。

    网站指数:9.3 修复时间:2020-10-19 编辑次数:13 更新时间:2022-10-04
  • 广东省合成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于2019年1月成立,采用“自下而上”的工程化设计理念对生物体基因组进行设计、改造乃至重新合成,以期打破物种界限,定制甚至创建人工生命体,实现生命科学从定性到定量预测、精准化设计、标准化合成与精确调控的战略转变。

    网站指数:7.4 修复时间:2022-07-08 编辑次数:14 更新时间:2022-10-04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工程与科学计算研究室

    工程与科学计算实验室成立于2010年2月,是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重点发展的核心研究单元之一。实验室拥有一支由研究员、工程师、博士后、研究生、访问学者组成的高水平专业科研队伍,团队成员包括中组部“千人计划”2人,深圳市“孔雀人才”7人,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1人,中国科学院青年促进会成员1人,70%成员具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研究室成员长期从事高性能并行计算、数值分析、软件工程、医学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实践经验,学科交叉性强。

    网站指数:9.2 修复时间:2020-10-19 编辑次数:12 更新时间:2022-10-04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高性能计算技术研究中心

    高性能计算技术研究中心聚焦于高性能大数据处理技术,在城市计算、多媒体计算、生物计算、图计算等方面开展技术研究。

    网站指数:9.1 修复时间:2020-10-18 编辑次数:11 更新时间:2022-10-04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材料界面研究中心

    材料界面研究中心(Materials Interfaces Center, MIC)成立于2016年,主要面向面向信息、能源和健康产业,解决材料界面科学问题,发展先进制造技术。MIC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协同创新为特色,形成“科学-工程-产业”的全链条创新体系。中心汇聚多学科领域科研人员100多人,包括院士/国家级人才3人,省部市级人才30多人;先后培养了博士/硕士研究生50多人。

    网站指数:9.3 修复时间:2021-08-21 编辑次数:13 更新时间:2022-10-04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云计算研究中心

    云计算研究中心成立于2011年6月,面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和城市、交通、金融等民生攸关重要应用方向,开展云原生、泛在操作系统、先进计算理论、云数据中心网络、区块链、FPGA/RISC-V、大数据存储与计算等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和自动驾驶、云机器人、城市大脑等典型应用研发,最终形成具有国际学术影响的技术研发中心和对粤港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显著贡献的产业辐射中心。

    网站指数:7.2 修复时间:2021-04-10 编辑次数:13 更新时间:2022-10-04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多媒体集成技术研究中心

    多媒体集成技术研究中心主要致力于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多媒体、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研究和开发。中心由计算机视觉领域世界知名专家汤晓鸥教授担任主任。中心团队在在包括PAMI,T-IP,IJCV,CVPR, ICCV,ECCV,AAAI等会议和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多次在ChaLearn, LSun, ActivityNet,EmotionW等国际评测中取得第一,获EmotiW2018情感识别中两个子任务的冠军和亚军。

    网站指数:8.9 修复时间:2021-08-21 编辑次数:9 更新时间:2022-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