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创建于1957年,是一个依托大科学装置,主要从事重离子物理基础和重离子束应用研究、相应发展先进粒子加速器及核技术的基地型研究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重离子科学研究中心。目前,近代物理研究所还协同国内相关单位,承担着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未来先进核裂变能-ADS嬗变系统”任务。近代物理研究所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三项大科学工程建设,建成了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IRFL)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重离子物理及交叉学
兰州本地生活服务,兰州分类信息查询,包括兰州公交查询,兰州美食,兰州购物,兰州酒店住宿,兰州便民网点,兰州休闲玩乐。
兰州大学数学学科点创建于1946年、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以陈文塬教授、陈庆益教授和郭聿琦教授等为学科带头人,在非线性泛函分析、偏微分方程和代数学等三个方向开展研究,形成了优势和特色,并于1984年获得了基础数学博士授权点。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油气资源研究中心的前身是1960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是国内最早开展油气地质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综合性科研机构。60多年以来,始终以国家油气资源战略需求为导向,取得了以“内陆潮湿坳陷成油理论”、“青海湖综合考察报告”和“天然气成因理论”为标志的系列研究成果,代表了我国不同时期油气地质学领域最高学术水平。
主办: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320号
兰州分院成立于1954年,是中国科学院在全国共12个分院之一,作为中科院机关的派出机构,负责联系在甘肃和青海的院属科研单位。包括: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2016年6月整合了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兰州文献情报中心以及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盐湖研究所组建而成)。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简称兰州化物所)始建于1958年,由原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催化化学、分析化学、润滑材料三个研究室迁至兰州而成立,1962年6月启用现名。
西北研究院是我国专门从事高寒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重大工程研究的国家级研究机构,其主要研究领域(如冰川、冻土、沙漠、高原生态、盐湖、油气地质和资源环境信息等)均处于国内引领地位。
兰州大学档案馆成立于1988年3月,为处级建制。设综合管理室、业务指导室两个科级机构。
兰州大学医学教育始于1932年甘肃学院医学专修科,1954年独立建院,定名兰州医学院。2004年整体并入兰州大学。 经过多年体制机制探索2019年成立兰州大学医学部。医学部下辖基础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等单位,下设医学教育教学处、医学学科与研究生处、医学师资处、医学财务预算处、医学综合事务处等5个处级机构。
兰州大学校医院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及社区卫生服务等工作为一体的高等学校医疗保健机构。医院设有综合科、医务科、保健科、护理部、药械科、财务科、后勤科等行政科室和内科、外科、五官科、皮肤科、口腔科、传染科、医技科等业务科室;配有急诊室、抢救室、治疗室、观察室、换药室、消毒供应室等。具有PLD9200 X射线透视摄影一体机、DR拍片机全自动五分类血球分析仪、口腔综合治疗仪等先进设备。
兰州大学口腔医学专业筹建于1984年,1985年正式成立了口腔医学系,同年开始招收口腔临床医学专业三年制大专生,1988年投资扩建了原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成立了兰州医学院口腔门诊部,作为口腔临床医学生主要的临床教学基地。1989年开始招收口腔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
兰州大学体育教研部承担全校公共体育教学研究和学生群体活动任务,现有专职教师4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5人,讲师21人。管理干部及专业技术人员4人,均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现有国际级裁判1人,国家级裁判4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为了更好地提供信息公开服务,促进依法治校,学校编制《兰州大学信息公开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需要获取学校信息公开服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建议阅读本《指南》。
兰州大学榆中校区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夏官营镇,距兰州市47公里。北邻陇海铁路,设有夏官营站;南临312国道和巉兰高速公路。榆中校区始建于2000年9月,2001年9月迎来第一批新生。校区总占地面积2353亩,现有各类房屋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现有理工科类1-3年级本科生(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为1-4年级)、文科类1-4年级本科生和医学类(除护理学院)1年级本科生,共计1360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