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法学院(应用法学院)以“回应国家战略、坚持错位竞争”为发展理念,以“智慧法治研究前沿、法律实务教育高地”为发展目标,以培养“通识和专才皆备、知识和技能并举”的高层次“人工智能+法律”横向复合型人才为己任。
2009年,西南政法大学为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国家对外开放的需要,以国际法学科为依托组建了国际法学院。十一年以来,国际法学院为新世纪培养了大批高端复合型国际法人才,已成为西部地区高端国际化法律人才的培养基地。
行政法学院成立于2003年6月,是全国第一个被冠名为“行政法”的法学院。学院设有法学理论、法律史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法律逻辑学、监察法学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设有法学理论、法律史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监察法学4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并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是在1998年学校院系调整中,由原法律系宪法与行政法教研室、刑法教研室、诉讼法教研室、原刑事司法系部分教师组建而成,原名法学三系,2002年更名为法学院。目前,学院下设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司法制度四个教研室,拥有刑法和诉讼法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位点。
西南政法大学位于著名历史文化名城、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重庆,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改革开放后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首批重点大学,教育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来华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委托培养院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
《现代法学》原名为《西南政法学院学报》,创办于改革开放之初的1979年,是全国最早创(复)办的法学理论期刊之一。1982年更名为《法学季刊》,1988年更为现名《现代法学》(双月刊)。《西南政法大学学报》是西南政法大学主办的包括法学在内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办于1999年,是西南政法大学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以法学为主的综合性社科学术刊物,其宗旨在于及时传播法学领域和其它社科领域的创造性研究成果,反映学术界的最新动态。
西南政法大学体育部成立于1998年10月,由原体育教研室和军事体育教研室合并组成。现有教职工53人,其中教师48人,管理人员5人,承担着全校学生的体育教学、校运动队的训练和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裁判等工作。48名专职教师包括教授3人,副教授20人,讲师17人,助教9人。
学院拥有一支年龄、学历、专业、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一支98人的师资队伍,其中正教授7人,副教授22人;聘请有兼职教授13人。目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7人,国内外在读博士生10人。硕士生导师18人。学院教师先后有40余人去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泰国等国家进修、学习和工作。学院现有英语专业(法律经贸英语方向)本科学生近700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近130人。
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悠久,起源于建校伊始设立的政治理论教研室,当时主要承担全校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及科研工作。1958年,更名为政治教育系,同时招收政治教育专业本科学生。1960年,分设政治教育、政治、行政三个系,并分别招收本科生。1966年,学校因“文革”而停办,各专业停止招生。
西南政法大学科研处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宝圣大道301号(渝北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壮志路2号(沙坪坝校区)、重庆市渝北区兴科二路1号(宝圣湖校区)
图书馆秉承“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服务携手,致力于全方位服务的读者,为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文献支撑和保障,不断开拓与探索,努力建设一流法律文献信息中心和一流大学图书馆。
自1979年开展研究生教育以来,西南政法大学坚持把研究生教育作为提升学校品牌的重要支点,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满足经济发展对高层次、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努力发展研究生教育。
重庆知识产权保护协同创新中心是由西南政法大学牵头组建,以重庆市知识产权局、重庆市两江新区知识产权法庭、重庆知识产权学院为核心协同单位,以腾讯公司、重庆摩托车(汽车)知识产权信息中心等多家单位为主要共建单位,致力于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与环境优化的文化传承类协同创新运行体。中心于2017年7月被正式批准为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目前有常任研究员60余人,外聘研究员40余人,办公场所设置于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同时在核心协同单位设联络办公室。
智能司法研究院(智能司法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前身为西南政法大学于2017年批准设立的智能司法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是由西南政法大学牵头组建,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科大迅飞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富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为核心协同单位的校级研究机构。
在国务院法制办、重庆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西南政法大学中国仲裁学院于2016年6月20日在西南政法大学挂牌成立。中国仲裁学院是我国首个从事仲裁学历教育的学院。中国仲裁协会筹备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法制办政府法制协调司原司长卢云华同志担任名誉院长。学院现有校内专兼职教师32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9人,讲师5人;校外兼职研究员31位。法律硕士(仲裁实务方向)导师组导师2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