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林业大学湿地学院成立于2016年11月,是国内首个以湿地科学研究、湿地人才培养、湿地教学为特色的学院,学院依托于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建设,旨在通过整合学校教学与科研优势,紧扣湿地科学研究的热点与前沿,强化湿地科学的原创性研究与国际交流,培养和造就湿地科学专业人才,为我国湿地科学事业发展提供人才输出、科技支持和智力支撑。
西南林业大学地理与生态旅游学院始于1995年国家首批森林旅游专业,历经生态旅游系、生态旅游学院、地理学院等历史变迁。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科的整体实力,提高研究的交叉融合,彰显学院优势与特色, 于2019年4月由地理学院、生态旅游学院重组而成。
生命科学学院成立于2011年4月,由原资源学院生物技术教研室、保护生物学学院动物科学教研室和基础部生物化学教研室组建而成。学院现有生物技术、生物化学、动物科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4个教研室。生命科学学院设有四个本科专业:生物技术、应用生物科学、动物科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000余人。
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始建于1938年的云南大学森林系,已有80年的办学经历和60年的办学历史,是学校成立最早的学院;历经森林系、林业系、资源学院、林学院,几经分合,目前已发展成为具有林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省级博士后流动站的重要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始建于60年代,历经森工系、林业工程学院、木质科学与装饰工程学院和材料工程学院。
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 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白龙寺300号
西南林业大学高等继续教育发端于1978年林业部西南地区林业干部训练班,历经30多年的沧桑洗礼,走出了一条在竞争中生存,在奋进中发展的自信自强之路,书写了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传奇与辉煌。学院始终秉承“有教无类,勤学致远”的办学理念,以高等继续教育为主体,实现了人才培养规模稳中有升、质量不断提高的良好态势。
文法学院成立于2017年,历经马列教研室(1979)、社科部(1993)、人文社会科学系(2001)、人文学院(2011)。现有法律系、中国语言文学与传播系、公共管理系,分别下设三个本科专业:法学(1996-1998专科,2002本科)、汉语言文学(2006)、公共事业管理(2005),另有生态法学硕士二级学位授权点(2013)和2020年经省教育厅批准的法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协助建设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经济管理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78年的林业经济管理教研室,1998年与计算机中心合并成立计算机与经济管理系,1999年独立成经济管理系,2001年7月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学院现有管理学和经济学两个学科门类,设有农林经济管理、工商管理、电子商务、农村区域发展、经济学、经济与金融6个本科专业,拥有农林经济管理、工商管理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农业专业硕士(农村发展、农业管理领域)授权点。
西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溯源于云南林业学院基础部外语教研室,2001年7月独立建外语系。2010年学校从学院升格为大学,外语系也随之更名为外国语学院。
西南林业大学会计学院成立于2014年,并于2017年7月正式独立运行。学院现有管理学一个学科门类,设有会计学、资产评估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设有会计学、财务管理2个本科专业。会计学专业2019年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积极申报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体育学院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为目标,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学校发展规划、重点工作任务,结合体育学院年度工作计划,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抓管理,重实效,积极推进体育学院各项事业的稳定发展。
昆明理工大学创建于1954年,时名“昆明工学院”,1995年更名为“昆明理工大学”,1999年原昆明理工大学与原云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昆明理工大学。经过60多年的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行业特色、区域特色鲜明,经济、管理、哲学、法学、文学、艺术、医学、农学、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也是云南省规模最大、办学层次和类别齐全的重点大学,在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加挂云南省种畜繁育推广中心牌子。
为适应云南省食品药品与大健康产业发展,切实服务云南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促进云南省“绿色食品牌”打造与发展,学校及时整合资源,适时在原来基础上组建食品药品与大健康学院,学院按照“立德树人、知行合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学院的更替与组建,形成了奋发有为的院训、院风、教风、学风、作风,构建落实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共育人才”办学体系,践行了“学中做、做中学、教中做、做中教、教学做一体”的教法。我们办学得到了社会、行业的肯定与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