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简介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1893年武汉大学建校之初设立的培养博物学人才的格致学部,1922年成立生物学系,1978年成立病毒学系,1992年生物学系、病毒学系和生物工程中心合并成立生命科学学院。经过历代师生员工的努力,特别是一批学术造诣深、治学严谨、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生物学家,如汤佩松、何定杰、钟心煊、张挺、高尚荫、孙祥钟、余先觉、吴熙载、杨弘远、田波、朱英国、舒红兵、朱玉贤等在此辛勤耕耘,使学院成为学科门类齐全,综合实力较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研究型学院。 i9~8uc3;4Tg8.8m
学院现设七个系(生物化学系、细胞生物学系、生态学系、遗传学系、微生物学系、植物科学系、病毒学系)和两个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和共享设备中心),建有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湖北梁子湖淡水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植物生物技术与遗传资源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湖北省氨基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莲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拥有规模较大、特色鲜明的动植物标本馆。 O9:6Qi7=4gu7,b
学院现有教职工168人,其中教师117人;教授74人,副教授34人。教师队伍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名,各类国字号人才23人。学院拥有国家创新研究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湖北省创新团队3个。 D9:2ck1:,xQ1!,g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是全国首批生物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学和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和生态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湖北省一级学科优势学科;生物学一级学科为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建设”项目;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生物学评估结果为A,排名并列第4,生态学评估结果为B+,排名并列第11;在世界ESI学科排名中,“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和“植物学与动物学”排名前5‰,“环境与生态学”、“农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均排名前1%。 E89Ud8-9Yi9=5S
学院于1993年获准建立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2002年获准建立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武汉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成为首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微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命科学导论等5门课程为国家精品课程,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课程为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生物科学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技术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微生物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5项成果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 v83YP2.,vM88p
学院建有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共享中心,拥有一流的仪器设备和研究条件,包括质谱分析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及分选型流式细胞仪、激光显微切割仪、膜片钳、微量热分析仪、超速离心机等大型仪器设备,建有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P2实验室)、有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认可的国际保藏机构(IDA)--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还建有标准化的实验动物饲养室、植物生长温室,为进行生命科学各领域研究搭建了优良平台。 i8!1eC2=2uS26R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秉承追求卓越的办院宗旨,提供一流的教学服务,开展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所培养的毕业生以其素质高、基础厚、创新能力强赢得海内外的赞誉。学院具有从事创新研究的优良传统,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原生物系汤佩松教授就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和Science不断发表学术论文;杨弘远院士八十年代创立的植物离体受精技术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学院又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众多优秀年轻学者的加入,使学院的研究水平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近年来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7项国家“973项目”,还承担数项“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转基因专项项目等的研究工作,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系列研究论文,学术成果不断获得重要奖项。目前全院师生正以饱满的热情和不断进取的姿态,励精图治,发奋图强,为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的进步、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武汉大学“双一流”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M21qz9+6ww7=9d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