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简介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简称原子能院)创建于1950年,是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和基础性、综合性核科研基地。基地建成后,以第一座反应堆和第一台加速器的建成为标志,新中国进入了原子能时代。以此为基础原子能院在我国‘两弹一艇’研制攻关中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7位在这里创建功勋,有60余位两院院士曾在这里学习和工作过,国内十几个重要的核科研和生产单位由此派生,从这里输送出去的各类骨干人才达一万多名。原子能院也因此获得了我国核工业“摇篮”和“老母鸡”的美誉。吴有训、钱三强、王淦昌、戴传曾、孙祖训、樊明武、赵志祥等著名科学家曾先后担任院(所)长。现任党委书记为罗琦院士,院长为薛小刚研究员。现有职工4200多人,其中高级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1300余人、两院院士5人、博士生导师172人、硕士生导师27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8人、中核集团首席专家9人、中核集团科技带头人10人、全国创新争先奖章获得者1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领军人才1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支。 x7~2TH2=1rR9;1j
原子能院目前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核集团),下设有9个研究单位:核物理研究所、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部(反应堆设计所、反应堆研究所、反应堆运行所)、放射化学研究所、同位素研究所、核技术应用研究所、辐射安全研究所、放射性计量测试部、回旋加速器研究设计中心、特种材料工程部;9个支持服务单位:科技信息部(战略研究中心、图书馆、档案馆)、基地建设工程部、退役治理工程技术中心、会计核算中心、新闻中心、集中采购中心、信息中心、核电技术服务中心、职工教育培训中心;8个产业实体:后勤集团、实验工厂、电子仪器厂、原科公司(产业平台)、原丰公司、雷克公司、埃索特公司、国原公司。11个国家级、部委级研究中心或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工业核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国防科技工业抗辐照应用技术创新中心、中国核数据中心、核数据测量与评价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国家能源快堆工程研发(实验)中心、国家同位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防科技工业电离辐射一级计量站(重点实验室)、国家核应急辐射监测技术支持中心、IAEA–CAEA核保障与核保安联合培训中心、核保障领域IAEA网络实验室。核工业研究生部、中国核工业科技馆、中国核学会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分会、同位素分会、北京核学会等均设在这里。 X,!6Ll8+1ja28B
六十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上级部门的关怀和指导下,原子能院作为我国先导性、基础性、前瞻性的综合性核科研基地,作为重要科学思想库、技术储备库和人才培养库,为国家核科技创新、核工业发展、核科技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形成了核物理、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反应堆工程技术、加速器技术、核电子与探测技术、同位素技术、辐射防护技术和放射性计量等八大学科领域,开发出了以同位素辐射技术为主导的一批高新技术和产品。编辑出版的期刊有《原子能科学技术》《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同位素》《质谱学报》《应用泛函分析学报》。1978年以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防科学技术奖、何梁何利奖、中华技能大奖和中核集团科学技术奖等共1600多项;获得专利授权1100余件;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首都文明单位”“科技奥运先进集体”“国防科技创新团队”等诸多殊荣。 G3-2jN8+7Cu5.8Z
在当今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高效发展核能、加强科技创新的新时期,原子能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强军兴核的神圣使命,继续弘扬“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和“以身许国、敢为人先、严谨求实”的“四○一精神”,坚持“国家核科技研究基地”和“中核集团重要支撑”两个定位,以中国实验快堆、中国先进研究堆、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四个大型设施以及十一大国家级(部委级)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为新的科技创新平台,以国防科技、先进核能开发、核基础及共性技术、核技术应用及产业化为主要方向,把原子能院建设成为国防军工的重要力量、先进核能的技术主导、核基础研究的主要支撑、核技术应用的创新源头和核科技战略的思想源泉,全方位打造世界先进水平的核科技研究基地,建设现代富强文明和谐美好的原子科学城。 f,;2vm8=9gl,=7z
地址 : 北京市房山区三强路1号 K5.5fv6;8kk4?3s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