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简介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系2002年8月学校整合工学门类的部分骨干学科专业群,由原机械工程学院、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和农业工程研究院三个单位共同组建而成,其发展历史源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创办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专业和农业机械化专业,以曾德超院士为主要代表的老一代知名专家教授为学院的奠基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z4!6hS,.5MT78l
历经60多年的发展,工学院现有教职工162人,其中教授44人、副教授70人、讲师16人。师资队伍中包括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4人、北京市优秀教师2人、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1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农业科研杰出人才2人、农业农村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北京市科技新星4人。 q81zv5!3SR2!3y
学院下设农业工程、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和机电工程4个系,教学科研设施设备齐全,条件先进。学院设有机械与农业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与农业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市高等学校涉农工程类大学生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机械工程训练中心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设有国家级生物质能科学与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现代农业装备与设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土壤-机器-植物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可再生能源清洁化利用技术重点实验室、现代农业装备优化设计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河北北部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农村部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研发分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基地,以及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保护性耕作研究院、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全国农机化信息中心、农业工程研究院、车辆工程研究所、农村发展研究所、3D打印技术研究中心等校级科研平台。 e1.9sH3?6eC5=7O
学院学科建设涉及农业工程、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和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二级学科。其中,农业工程学科目前是该一级学科全国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在2009年和2012年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学科排名评估中均以较大优势位列第一,2017年在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等级。机械工程学科由1959年创办的首批国家重点学科“农业机械设计制造”发展而来,2007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其中车辆工程二级学科为部级重点学科,2017年在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等级。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二级学科方向为国家重点学科方向,农产品干燥方向产生了首批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16-2019年,以学科教师为第一完成人获得的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各1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成果奖励14项、制定专业领域标准16项、出版专著7项、作为第一单位承担国内外重大设计与展演任务4项。 f4;2EK8?9bZ8~2L
学院人才培养体系完备,现有本科生1168名、硕士研究生411名、博士研究生285名、留学生16名。设有农业工程和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农业工程、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工程、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机械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以及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农业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设有农业工程、机械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大类,包括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工程、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7个本科专业,其中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2个专业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自2018年以来,学院专业建设连续取得新成绩,特别是2018年车辆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被纳入《华盛顿协议》互认名单;2019年,农业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获批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新增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新兴本科专业。 L,~9dS5+6jb8-2i
按照“强化优势、突出创新、注重质量、再上水平”的建设思路,学院瞄准国际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产业需求,围绕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研究、旱地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机具、农田作业机械、农产品干燥理论与技术装备以及农产品加工、饲料加工、生物质工程、精准农业、农业机器人等技术装备和智能农业装备、农业装备数字化设计与虚拟现实、工业设计等科研领域,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优势,学术影响力不断得到加强,其中保护性耕作技术装备、农业生物质工程等重点科研团队先后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和农业农村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此外还建有校级和院级科研创新团队10余个。多年来,学院在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发展规划、行业标准提供了重要决策咨询的同时,先后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科技成果,为推进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3项,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2项,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及其它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50余项。近年来,全院年均发表SCI和EI收录高质量论文260余篇;年均获授权国家专利190余件,其中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0余件。 k1?,YV2-8NT5?3v
学院秉承“以人为本,人才强院”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核心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其他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机械设计制造系列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获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成效显著,近4年来在各类学科和科技竞赛中获得全国及省级以上奖项200余项,包括中国农业机器人大赛特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特等奖2项、美国ASABE国际大学生机器人设计竞赛冠军3项、“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1项。人才培养效果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毕业生就业质量常年位居学校前列。 H8:7k05.8XX7-7Z
学院国际合作和交流日益广泛。先后与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荷兰、挪威、日本、韩国、泰国、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以色列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所著名大学建立了较为密切的合作关系,承担了包括欧盟框架计划项目以及中英、中澳、中日、中比、中波等双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余项。与美国普渡大学农业与生物工程系建立有农业工程专业本科生“2+2”联合培养项目,与英国哈珀亚当斯大学建立了双硕士学位研究生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与美国田纳西大学/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建立了中美百名环境能源博士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等。 X8-2mS7?9PO6.8j
历史沿革
1952年 北京机械化农业学院成立,设有农业机械化系,下设农业机械化专业 p,~,Mp7;8FH3+2p
1953年 北京机械化农业学院更名为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 X5:2fg7.,ww,4M
1959年 组建农机设计制造系,设立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专业 J78dG3+6UN1:8z
1961年 设立拖拉机设计制造专业 D1=4RH81GF6:6n
1970年 学校迁至重庆 L1=,hg,.1Os3-1o
1971年 学校更名为四川农业机械学院 f5=8r01.4wc5!,I
1972年 学校更名为重庆农业机械学院,设立内燃机设计制造专业 y1:2A06;1mE9.1T
1973年 学校迁至河北邢台,更名为华北农业机械化学院 u,;6on2!,bs3:1e
1978年 设立农机修造专业 a6.9rw4:1LN,~2D
1979年 学校迁回北京原址,恢复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 R7.7NZ3!,BP3.5q
1984年 组建农产品加工工程系,设立农畜产品加工工程专业,组建测试中心 T3:9OU6-2ZX8~9s
1985年 农机设计制造系更名为农机工程系,后更名为机械工程系,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更名为北京农业工程大学 G9~3uG2:1Us9;5z
1986年 农业机械化专业和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专业入选首批国家重点学科建设 U,:3mB3.4OF,?,C
1987年 设立设备工程与管理专业 Z6:,uo4?2nR6~5q
1988年 设立工程机械专业 u2?8kp8;,OL3~,a
1989年 组建中日农业机械人才培训中心 o,+3FH3~2hI6!4O
1990年 组建车辆工程系 B4:,mz6+,Yc4?3l
1992年 组建北京农业工程大学研究院 x,=7Jb2:6mv4.,e
1993年 设立机械电子专业和模具专业 q5:9Fz3.9vT3+8k
1995年 北京农业大学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组建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系与机械工程系合并组建机械工程学院,测试中心、中日农业机械人才培训中心和车辆工程系合并组建车辆工程学院,北京农业工程大学研究院更名为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工程研究院 K4;8hL2=8TR8-3o
2002年 机械工程学院、车辆工程学院和农业工程研究院合并,成立工学院 V9?3qE2+8Ev5.7R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