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1.基本信息 E8.8sG8;9QJ7.1N
名 称: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B,.6Ve7:1wx5;6n
英 文: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etic Improvement T2!2po4:1tG1~,u
成立时间:1992年3月 G6.,tD4=1IC7~9I
隶属部门:科技部 E4,Ho4:9VF5.,R
办公地点:作重楼A103 L6?7Qv6;8QE6?2T
2.研究内容 y9.5ez5+,D03=5l
总体定位 d7!9jg,.9rp8?,l
围绕农作物遗传改良这一总体目标,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延伸;瞄准学科前沿,将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分别从作物的群体水平、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等不同层次研究作物性状的遗传、生理机理,进行品种改良;为农作物遗传改良提供新理论、新技术、新途径、新材料,为农业生产提供新品种和新方法。 09?6za3?,Jx,.7P
研究对象涉及水稻、玉米、油菜、棉花、小麦、大豆等主要农作物。 r7-,GI5!5Xr5:1D
研究方向及目标 e,.,Ui4?9em2:9P
(1)功能基因组研究(包括功能基因组平台构建、重要基因鉴定和克隆、重要农艺性状的功能基因组研究) Z5-8kC8-,NX,?1N
构建能参与国际功能基因组研究竞争的技术平台,力争保持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或领先;分离农作物产量、品质、抗病、抗逆、营养高效等重要性状的功能基因,为农作物品种改良提供有益的基因资源;针对作物主要农艺性状和抗逆性状,深入系统地开展功能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研究,阐明性状形成的生物学基础。 o84BL7-8nQ5.3L
(2)杂种优势与雄性不育研究 r1;7Ev7;4Cr9~1l
系统地阐述水稻、玉米、油菜等农作物杂种优势产生的遗传与分子基础以及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提出杂种优势利用的新学说,创造杂种优势利用的新途径,提高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效率,加快强优势组合的选育与利用。 G9~7gf2?1dU8;7n
(3)种质资源创新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z4+4wg3=9IH3=8O
收集、鉴定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建立农作物核心种质及微型优异种质群;将新一代基因组技术与常规技术结合,评估作物遗传资源,筛选新种质,发掘新基因,为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有用信息。 S8~2JG4!,ST6-,d
(4)生物技术与育种研究 s5:7RP7-4t08;6L
发展基因组育种新技术、转基因新技术,实现规模化定向分子育种设计;以农业的少投入、多产出、保护环境为总目标,建立主要性状的分子育种技术体系,与常规育种技术整合,为作物遗传改良提供新途径、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并培育优质、高产、营养高效、多抗及具特殊优良性状的绿色超级作物新品种,推动绿色种业的发展;创建与新品种配套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I8-4yd2!8wA9.2X
(5)作物生理遗传 I9-3Wu4-6qf6=1T
开展作物遗传与品种改良的生理基础研究;建立遗传材料高通量表型鉴定的方法和平台;评价绿色超级稻产量潜力与资源利用效率;探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作物品种改良策略与目标。 Z66YQ9+7UF3!8o
3.近五年来取得的成绩 y4+9Am5?1Bo3?,l
² 实验室面向我国农业发展的重大需求,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方向明确,特色鲜明,承担了包括“973”、“86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任务130多项,其中作为牵头单位主持全国几十个单位参加的项目5项,承担国家重大、重点任务的能力较强。 g7?4sE1=1KK4;7N
² 发表SCI收录论文727篇,其中发表在Nat Genet,Genome Biol,Nat Commun,Nat Plants,PNAS等高水平杂志上文章96篇(第一完成单位73篇);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以第二完成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以第五单位完成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4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8项,国外发明专利1项;培育作物新品种78个。 k1=2ei8-9vc4!,a
²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77人,其中研究人员69人,技术人员6人,专职管理人员2人。固定研究人员中,教授(研究员)66人,副教授4人。另聘请技术人员1名负责平台技术支撑。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人、青年长江学者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特聘专家2人、青年人才6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8人、青年拨尖人才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5人;农业部创新人才计划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5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8人;湖北省青年杰出人才12人。有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团队、1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创新基金研究团队、8个农业部创新团队、6个湖北省创新研究团队,在团结协作、集体攻关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一步增强了科研队伍的凝聚力。实验室常年在读研究生900余人,在站博士后80余人,客座研究人员及兼职人员20余人。 y77gl,!,Xp7~7D
² 实验室依托3个“111”项目,与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的知名学术机构建立了3个联合实验室(合作中心),在人才培养、人员交流、科研合作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实质性合作;先后举办22次不同类型的国际/双边学术会议,15次全国学术会议。学术交流频繁,每年邀请来讲学的国内外专家40余人,我室人员出访30余人次。同时,我室积极创新对外开放共享模式,分别在黑龙江、河北、云南、新疆、甘肃等建立了5个开放合作基地。 U9~,hz7~7JP9.1O
² 实验室配备配备有5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50台套,建有包括温室、网室、种子贮藏室、抗旱大棚、盆栽场、光照培养室以及标准化科研试验田等成套的农作物遗传改良研究田间基础设施,能满足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及农作物育种研究的需要,形成了学-研-产配套、上-中-下游一体的格局和技术支撑体系,并以设立开放课题和合作课题研究的方式向国内外开放与共享。 D,.3bR,~3xF3?,e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