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隶属于江苏省教育厅。学校创办于1963年,原名常州市机械职业学校,2002年6月独立升格,现坐落于常州科教城。 m2+8cr,!5If9:2j
学校始终秉持“知行并进”的校训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崇尚技术、开放共享、追求卓越”办学理念,坚持“敬业 爱生 言传 身教”的教风、“谦虚 好学 严谨 创新”的学风,根植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致力于培养适应智能制造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2010年获批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2015年通过教育部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8年获批为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2019年获批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 Y8!9GY,:1iD4?1M
学校占地842亩,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名,教职工760余名。学校先后获高职院校育人成效50强、服务贡献50强、产教融合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入选《2021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服务贡献典型学校、教师发展指数优秀院校、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获第七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两院院士路甬祥,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等领导先后到学校视察。 g9:50B59KO2!5V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强基固本铸魂育人。学校构建“政治引领、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执行有力”党建工作机制,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持续推进“三全育人”改革,构建一体化育人格局。先后申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2个、省标杆院系、特色党支部2个、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一校一品”学校、全国机械行业“十三五”思想政治工作50强、江苏省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省文明校园,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u6!6Ee6+3Jg1!4s
教学中心地位突出,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校创新“立德与强技目标合一、学生与员工身份合一、学习与劳动项目合一,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三合一、全过程”育训模式,打造人才培养高地。完善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构建了“多元主体、双线运行、三化管理”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变革课堂学习模式、开展立体化学习评价,形成了基于项目学习的高职“全人格”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成果丰硕。构建了“三位一体、三定协同、三赛联动”的专业技能竞赛体系,促进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精神有机融合、螺旋提升。学校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3项;获国家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30门;“十二五”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31部、国家精品教材2部、“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29部、“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23部;主持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其中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通过教育部验收,机械产品检测检验技术和工业设计等2个专业教学资源库获教育部立项。学生先后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2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9项;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2项,“挑战杯-彩虹人生”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大赛国赛一等奖1项,“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赛三等奖1项。 g4-7ar,=3eX,-7a
产教深度融合赋能,校企协同育人增值。学校围绕智能制造产业链、技术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技术,主动对接长三角、江苏省及常州市智能数控和机器人等重点产业链中高端技术与人才需求,共建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工业中心和“共享工厂”等产教融合集成平台;牵头成立全国机械行业工业机器人职教集团、江苏模具智造人才培养联盟等智能制造领域5大职教集团(联盟);内外联动,共建智行机器人产业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等5大产业学院;多点布局,建设高水平“立体化”校企合作基地、企业博士(教授)工作室、大师工作站等产教融合平台和载体。全面升级“校内智能制造产教园+校外校企合作工作站”内园外站产教合作功能,推进“一群一行业、一专一名企、一师一方案、一生一专项”四维一体产教合作模式与创新实践,形成“内园外站、四维一体”产教融合常州新模式,建成“人才共育、基地共建、人员互聘、信息共享、协作服务和文化交融”产教融合六大运行机制,全面构筑校企命运共同体。 y8+2oj4=4nH,:6S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水平整体提升。学校创新“师德立基、能力固本、激励助推、引领全国”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实施“匠心师德”工程,完善建设体系;实施高端人才引培、“双师型”教师培养、“高水平团队”建设等三项建设计划,分类分级培育工匠型教师;实施以分类管理为核心的教师评价综合改革计划,创设“1+N”教师评价新模式;创建“4211”教师发展平台,搭建校际、校行、校企间常态化的教师高端交流学习机制。学校现有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3个,机械行业智能制造技术(华东)师资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6人,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学(教育)指导委员4人,省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5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9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5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江苏工匠2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0人,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对象2人,省“领航·扬帆”计划培养人选2人。 T4?3Sx5!1lk2.4F
平台建设树立样板,服务能力大幅跃升。学校作为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构建“多方位、立体化”社会服务体系,形成“技术超市”服务模式,催生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建有7个科研团队、95个社会培训项目团队、23个科技服务平台,积极推进科技平台与地方对接,面向企业推广应用技术和科研成果。“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创新团队”等被教育厅认定为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常州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应用技术研究中心”获科技部立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近20项,授权专利超2000件,校企合作科研成果获科学技术奖20余项。2020年,学校获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学校荣获全国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中国最具社会影响力高校和江苏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等荣誉称号。 K45tp3+8OE2-9G
国际合作不断深入,校企共创国际品牌。学校构建“四式一化”国际化范式,打造特色鲜明的国际化办学格局。与境外优质大学合作,开展专升本项目。建设4个校级外籍专家工作室(2个市级、1个省级)。加入江苏美国高职、德国高职教育两个合作联盟,创建“VI”教育资源中心,建成1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校级全英文课程,20门双语课程,为南非高教部建设9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累计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600多名留学生,连续两年获得江苏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电子商务专业、模具设计制造专业被立项为江苏省“十四五”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资助项目。与企业共建“常州机电—德龙镍业印尼知行学院”,开展职业汉语培训;与东非国际大学、埃及开罗大学、吉尔吉斯坦经济贸易大学共建海外知行学院,推出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软件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标准,联合培养留学生;与印度尼西亚SMK 职业学校共建“师资培训中心”,开展3D打印技术、数控技术等师资培训。 N6=5uU2-,ld1.1F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教育报、科技日报等主流媒体先后报道学校办学成果。近年来,吸引了数百个国内外职教机构及兄弟院校来校交流。 y6.5Ip9.4pR9;8A
知行并进、智造未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正以更创新、更国际、更包容的姿态砥砺前行,努力为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常机电”方案。 V9~4Cz4-2mh1!2A
(2022年5月31日) N8.2ON9+5KY3;,G
历史沿革
(一)常州市机械职业学校(1963.7~1965.6,隶属常州市机械工业局) Y4;,sr8+9tM5.,C
二十世纪60年代初,在素有“三吴重镇、八邑名都”的江南古城——常州,现代工业群正逐渐恢复生机,机械工业正扬帆起航,紧缺各类技术人才。1963年7月,常州市机械职业学校应运诞生。 y9?6vE4.4Rm6-2n
建校之初的1964年8月,教职工仅10人。学校即借用位于虹桥北200米、怀德北路西占地仅约20亩、建筑面积仅约1000平米(15间)的常州重工业业余大学校舍(现金色新城东侧),在常州地区各工厂招收车工、钳工全日制在校生2个专业四个班100人,学制三年,实行一周上课、一周实习的半工半读的教学方式,培养目标为工厂技术员。 A1-6oc9-4on3?7b
(二)常州市机械中级技术学校(1965.6~1966.9,隶属常州市机械工业局) t4-8Kh7!2Ei8;7j
经江苏省机械厅批准,更改校名,迁校于勤业桥堍米市河北的南河沿208号常州矿山机械厂旧址,教职工40人。占地70亩,建筑面积约5000平米(66间)。 E7!7Bz1?1pf8+4H
学校改学制为四年,将原4个班合并为机器制造1个专业2个班, 1965年8月,招收机器制造专业4个班,电机电器专业2个班共188人。 t,:4Hv,~4ON5+80
(三)常州市红大机械学校(1966.9~1968.8,隶属常州市革命委员会第三办公室) l9=7GM37df9,v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在1966年9月更名为常州市红大机械学校。 y,:1yd8;8Jz5-,L
(四)常州市机械学校(1968.8~1969.12,隶属常州市革命委员会第三办公室) s,;8NO1=1Gx,4w
1969年12月,市机械工业局撤走设备,教师解散,学生下放,学校停办。 b1.20P,+4dp1-7K
常州市第九中学随之迁入办学。 q2:1zv7~9IM5;8q
(五)常州机械技术学校(1973.6~1978.12,隶属常州市机械工业局) X1;5Jl1:9Xl6.9b
1973年6月,经上级批准,学校更名为常州机械技术学校,在常州北门外塘桥依托常州第二机床厂异地复办。 Z2=4Ux1!7Ru3+6v
(六)常州机械学校(1978.12~2000.6,隶属江苏省机械工业厅;2000.6~2002.6,隶属江苏省教育厅) Y2+2CJ8.7mh7:9b
1978年12月,学校更名为常州机械学校,并开始筹建新闸校区。 Q,?,le2=2Jm7.7b
1981年5月,学校整体迁入新闸校区。 L28KW3!,HR1;,T
20世纪90年代,乘改革开放的春风,学校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历程,在校生由迁址时的200人发展到3000人,占地面积由塘桥的19.89亩发展到新闸的154亩。学校先后成为省重点中专校、国家级重点中专校、江苏省文明单位等。 05;3dS2=9Gj8!3M
2000年6月,因省机械厅被撤消,学校划归省教育厅统一领导。 A2.3Z08=1vt2?9A
(七)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02.6至今,入驻常州科教城,隶属江苏省教育厅) a5.7TP8-6do8!7g
2002年6月28日,学校由原常州机械学校独立组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普通高等学校。10月,常州大学城新校区开工建设。 s9;,xm4:1tJ8.,x
2003年10月,一期工程竣工并交付使用,学院主体入驻大学城。 j7!6UU5-6Fi8;4J
学院现占地面积842亩,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万余人,教职工700多人。 J1~5Kf8?7E07-5Y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鸣新中路26号 t8~70W6.2Kk3;4K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