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达川区文化馆简介
一、文化馆机构概述 l9:,Ax7:9DY8;9Y
达川区文化馆,始建于1935年7月。前身为“达县民众教育馆”1950年3月改名为达县人民文化馆,1953年更名为达县文化馆。2012年4月,在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中,由原达县文化馆与原达县文工团合并组建为新的正科级单位达县文化馆。2013年9月,因区划调整,原达县撤县制,成立达州市达川区,原达县文化馆更名为达州市达川区文化馆,为财政全额预算事业单位,领导职数1正2副,现有在职职工36名。设立办公室、培训部、演出部、非遗部、创作部、美术书法摄影组等科室。 z5=8Ti6,ih,2k
达川区文化馆是达川区人民政府设立的公益性群众文化事业单位,肩负着群众文化的组织、辅导、创作职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职能。其工作重点以农村为活动阵地,以基层和社区为依托,以农村带动城市,面向农村办文化,面向社区办文化,面向群众办文化,达川区文化馆在多年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1997年被四川省文化厅授予“一级文化馆”,1999年被文化部评为“标准文化馆”,2020年被省文化馆评为“全民艺术普及示范基地”,2021年11月入选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名单被命名为“国家一级文化馆”。 e5+7LA4=2bF2-1O
二、群众文化活动如火如荼 M9~4ND1~,LI2!8x
积极组织送文化下乡演出,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为目标,采取最基本、最经常、最广泛、最有效的实施途径,开展灵活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配合文体惠民政策,为全区各个个乡镇、街道办事、社区、学校及养老院等送去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与积极响应。2016年以来,每年送文化下乡活动——“百场文化惠民演出”在达川区各地方如火如荼举行,演出盛况被《华西都市报》、《达州晚报》、百度、新浪网等轮流报道。 C,~3Gy4!6xj2~20
三、群众文化辅导工作卓有成效 J4;4ul,~7Ve7-9G
在群众文化辅导中,文化馆业务骨干先后深入到学校、社区、部队、农村等进行群众文化艺术辅导。其中由我馆辅导的龙舞《安仁板凳龙》已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多次参加全国各类活动。达川区文化馆业务干部每年培训学生1000余人,培训乡镇文化专干60余人次,培训广场舞蹈队10余支1000余人,每月分批派文艺专业人员下到各乡镇文化点,开展各门类艺术培训,扶持农村民间传统艺术,加强文化专干人员的素质培养。。 m5?4oI,:9vA3=4I
近年来,在免费开放培训工作中,达川区文化馆继续坚持全面开放,突出重点,注重“老、中、青”相结合,开设了舞蹈、声乐、合唱、少儿书法、瑜伽、形体礼仪等多类型班次。担任免费培训授课的老师是馆内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业务骨干,参加培训的人既有退休的老年人、坝坝舞爱好者,也有中青年文艺爱好者,实现了参训人员各个阶层的全覆盖。为了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我馆还将免费开放延伸到了各个社区,针对社区居民文化需求,精心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品牌文化活动,真正融入百姓生活。 a5?3fr1?7PE3:1m
四、非遗文化薪火相传 h2;3Ca58AN,:6Q
达川区地处达州市主城区南部,以丘陵为主、北高南低,素有孝善之乡美誉。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被称之“第一龙”的《安仁板凳龙》就诞生在这块神奇的土地,“安仁客家话”方言岛区更是探究移民文化的活化石。传统技艺、传统舞蹈、传统体育、民间文学、民俗、曲艺、传统音乐等非遗元素,涵盖了现有非遺各大门类。 l3!8nx6=5Gk3=1A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的主管下,在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下,在民间艺人的充分配合下,区文化馆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非遗项目保护、传承、项目市场拓展和项目中报等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n5+2EY,?5kb2;6e
截止目前,达川区拥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1项(安仁板凳龙);省级非遗保护项目6项(石桥烧火龙、翻山铰子、安仁谭氏子孙龙、巴山石工号子、黄麻纸制作技艺、石桥法门武术),省级代表性传承人5人;市级非遗保护项目10项(安仁长沙话、石桥米酒鱼、真佛山的传说、百节泥人道、烟火架、王家糖画、土法造纸、石梯蒸鱼烹饪工艺、万家贤义高梁白酒酿造技艺、王家动物标本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0人;区(县)级非遗保护项目21项,代表性传承人38人。 p7-3Kl1:,Bg1-5y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