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网信工作网简介
基础设施与信息系统
中国科技网 h7;7UD12vK5?4r
中国科技网是中国科学院领导下的学术性、非盈利的科研计算机网络。 L7-8oo4=3fU9=7S
院超级计算网格 Z59tV2-2TY8?,P
中国国家网格(CNGrid)由科技部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持续支持建设,聚合了“天河1号”... I7!2gr2;,ti5:8A
国家基础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 f8!6Al4.80Y1-3J
未来的科学技术创新将越来越倚重于科学数据,以及通过数据挖掘、集成、分析与可视化工具将其转换为信... X8+4fZ,=2ag6?2L
院ARP系统 a8:9Fh9=90L5+4D
中国科学院资源规划(Academia Resources Planning,以下简称ARP)项目于2002年批准立项建设至今,... n7~8Nh,8po2;1t
院网站群 k4;7xK2:7fs,-7V
中国科学院网站群建设是中科院“十一五”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截止到目前为止,已有 209个中文子站... X2!3iu,.,zm1=2L
院邮件系统 T13FJ6!9ah2+5w
“中国科学院电子邮件系统”(以下简称:院电子邮件系统)于2004年8月建立,是院知识创新工程“十五”... H34ku,=3os1?3K
院继续教育网 T3?8BN28BY3?5E
中国科学院继续教育网是中国科学院各类继续教育服务对内对外统一展示的平台,面向院属单位传达国家和... Z1,cS4~1fW7:7J
中国科普博览 Y4~7w05,0Z2;8V
中国科普博览是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自1999年开始打造的中科院网络科普平台和品牌,面向媒体、公众和教... L9+7TM6:2Kb4.9A
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j9:8Ej3!80A7=5u
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简称国家标识平台)是国家发改委于2013年5月正式批复的物联网技术研... Y,=6JC6~4eQ7.,y
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 g7!4xs9=6OZ7;2p
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享服务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将中科院所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开放共享流... X9-7r04!6kN18G
院大型科研仪器共享管理平台 K2+,M04!2FI5;6T
中国科学院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是在中国科学院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多年 F5-60q7-1iW7-,W
发展规划
“十五”信息化建设专项 e,:4el,~9JM,~5j
2001 年,中国科学院启动了“十五”信息化建设专项。通过该专项的实施,中国科学院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加强,信息化应用稳步推进。北京到各分院网络带宽达到或超过155Mbps,国际出口总带宽超过3Gbps,开通了中俄美环球科教网络(GLORIAD:Global Ring Network for Adance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建立了香港国际开放节点HKOEP(HongKong Open Exchange Point)。装备了深腾6800 超级计算机及其配套的存储设备和可视化环境,研制开发了一系列基础并行计算软件包,基本形成了支撑中国科学院高性能科学计算的平台。45 个研究所共同完成了503 个专业数据库的建设,总数据量达到16.6TB,初步形成了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资源体系;研制并实施了20 多项科学数据的标准规范,包括1 项国家标准;建立了统一的科学数据库管理与服务系统,向社会提供更便捷的科学数据服务。 L5;8aA9,hJ9:9S
“十一五”信息化规划 i7=7iq5-6kx,-3U
2007年9月7日,中科院院党组审议通过了《中国科学院“十一五”信息化规划》。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全院上下对信息化的认识与重视程度得到显著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信息化支撑科技创新活动的作用开始凸显,数字化中科院的雏形基本形成;数据资源网格与超级计算网格基本形成,资源整合度得到显著提升,计算网格的聚合计算能力达到150万亿次左右;网络环境进一步优化,带宽与覆盖面得到明显改善,30余个重点野外台站以及重大科研设施全部实现联网,e-Science建设取得突破,网络化协同工作环境基本成形,3-5个e-Science示范项目取得明显成效,信息化促推“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不走传统行政管理老路”的作用开始显现;ARP成为全院运行管理的基本平台,功能日趋完善,态势分析与监控能力得到提升,应用效果日益明显;信息化的社会效益得到明显提高,与公众的网络交互更加紧密,院网站系统的质量位于全国前列;安全保障、支撑服务与制度规范体系比较完善,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Q33kO,~,AD5-8m
“十二五”信息化规划 j7:5vb6;8cl2:8h
2012年9月,中科院院党组审议通过了《中国科学院“十二五”信息化规划》。“十二五”期间,中科院信息化专项围绕五年规划总体目标,在科技数据资源整合、共享与应用,科研管理与科学传播,信息化继续教育与科教融合以及网络安全保障等重点领域集中开展工作,通过六大工程建设,初步形成面向科技创新、科技管理及科教融合的科技云、管理云和教育云架构,强化了网络安全保障,显著提升了全院的信息化能力和应用水平,有力支撑了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十二五”信息化专项工程边建设、边应用、边发展,先后为中科院承担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中科院空间科学战略先导专项、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等诸多重大科技任务提供了及时、可靠、有效的信息化服务,得到相关研究所与科研团队的认可。“十二五”院信息化专项工程始终把促进科研活动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推动科研模式变革放在首位,对空间科学、天文、微生物等八个领域的科技领域云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成功经验。 C4;6bp5?7ve6.5I
“十三五”信息化规划 R9=3Ub1?,TB1.2w
2017年1月,中科院院党组审议通过了《中国科学院“十二五”信息化规划》。规划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着眼三个显著提升,部署四项主要任务,实施五大建设工程,采取六项保障措施”。 r9!6mk7.3rC72R
1.着眼三个显著提升:我院“十三五”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显著提升资源开放共享水平,显著提升信息化支撑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K5=8cx7!7sF3:8r
2.部署四项主要任务:整合优势资源,打造“中国科技云”;融合业务流程,推进“智慧中科院”建设;契合国家战略,发展科学大数据;配合创新布局,深化科研信息化应用。 J84Tw3~1dz8.5Q
3.实施五大建设工程:启动实施“中国科技云”建设工程、“智慧中科院”建设推进工程、科学大数据工程、科研信息化应用工程以及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工程。 J6;2Hx1~,YE1-2V
4.采取六项保障措施:建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统筹协调机制,健全信息化制度体系与工作推进机制,建立信息化标准体系,强化战略研究和评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k7;8xO3=9bW7-4z
发展历史
2016年 p3=4xm59QH1-8T
2016年8月,中科院院党组部署制定数据与计算平台规划。同年,成立中科院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和中科院办公厅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处。 T57qU3+6gM33y
2009年-2011年 S3;4pk5+1tc26I
2009年-2011年 z5:,LE99Ag2:,M
2011年6月,中科院“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成为院规划体系中专门规划,提出面向创新2020发展战略,建成信息化的中国科学院。 M4=2xi,.4Xi8;3H
2006年-2007年 U5~5um4?6rI4!3z
2006年-2007年 G4?3xt2?20b5+3W
2006年,开始制定中科院全院层面的信息化规划,规划中提出了建设数字化中国科学院的目标。12月,在原规划局信息化处和ARP办公室的基础上,全员公开竞聘,组建办公厅信息化工作处。 t4!8yX34SN6=6F
2002年-2005年 l8?2yd,;1BJ1+1E
2002年-2005年 L2=2Yc4~5Ff5.5J
2002年,启动实施ARP项目建设。 m8.8eK1:8rd12K
2000年-2001年 g2,HL1!6bi8-6W
2000年-2001年 m7?9ht17sB5?1a
2000年6月,院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江绵恒副院长,副组长:施尔畏副院长、桂文庄。十五期间,全面开展了科研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的初期建设。 T7~9bv6?1Kt9~,B
1996年-1997年 z,?8AY,;8HP8?2h
1996年-1997年 c5;,Rp5+2xz1+6i
1996年,中国的互联网迎来了大发展的历史时期。? 1997年6月,在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和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在周光召院长的直接关心下,网络中心建立了承担全国互联网域名管理的机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 CNNIC ) 。 B6.4tY38zx5?4k
1994年-1995年 t1?4iD7:5wA3~7g
1994年-1995年 y3?9au2?4TK7;3S
1995年,中科院成立计算数学所和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简称网络中心) 。 04;3eM1;9jP1-3B
1978年-1988年 l8+7re5?8Ov7-7S
1978年-1988年 l6.9tI2~5oP6!9G
1988年,在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学科发展计划中,由中科院牵头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建的“中关村教育与科研示范网”项目(即NCFC )开始启动。 03~,sF8=1Wn6:8i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