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东北亚生物演化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简介
东北亚生物演化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是以吉林大学为依托的古生物学、地质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物考古等学科相互交叉的大型综合性实验室,是我国研究古生物学、生物演化及其环境变迁的主要科研与教学中心之一,担负着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双重任务。实验室以地史时期生物演化研究为“主线”,以古生物分类与演化、地史时期重要生物/地质事件、古环境变迁、早期人类活动及人种的形成、以及古DNA等5个主要研究方向为重点;以中国北方及东北亚为主要研究区域。 d3.9qQ5;5fc5+6Z
实验室由古生物研究室、沉积盆地与古环境研究室、人类学与生物考古研究室和分子系统与进化研究室等4个研究室、13个实验室和1个综合技术室组成。现有固定成员53人(研究人员50人,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3人)。其中,教授30人(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美国植物协会、德国森肯堡自然科学协会通讯会员1人,东北亚国际地学研究与教学中心理事长1人,吉林省高级专家4人)、副教授16人、讲师与助教4人,全部具博士学位。 b,-9yJ,=7xg9=,n
实验室由我国古植物学家孙革教授领衔。著名第四纪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刘嘉麒院士和著名古脊椎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周忠和院士先后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著名古植物学家、美国科学院D.Dilcher院士、俄罗斯科学院M.Akhmetiev院士、德国著名古生态学家V.Mosbrugger教授、我国著名学者高克勤教授、高星教授、朱茂炎教授和孙跃武先后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著名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吴新智院士、中国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袁靖研究员、俄罗斯构造学家Kirillova教授、 俄罗斯古植物学家Herman A.教授、德国孢粉学家Ashraf R.教授、德国古脊椎动物学家Schaal S.教授、挪威分子生物学家Helberg E.教授、我国青年古生物学家王永栋教授等为学术委员。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孙跃武教授、张全超教授、崔银秋教授等,也均是在生物演化及相关研究领域的优秀中青年专家。实验室所在学科共有4个国务院授予的博士点(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第四纪地质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靠挂有3个部级学科建设或研究基地:《中德古生物与地质联合实验室》、《教育部与国家外专局古生物演化与环境变迁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以及生物考古研究室拥有的《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等,近几年来陆续新增加了《国家油页岩实验中心》、《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古DNA实验室》、《黑龙江嘉荫科研实习基地》、《新疆鄯善科研实习基地》等科研平台。实验室运行近五年来,已培养研究生178名,分别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现有在读研究生258人(博士生84人、硕士生174人,含国外研究生8人),博士后研究人员5名。与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奥地利等国联合培养博士生8人。实验室各主要研究方向的工作均被列入国家“211”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特别是考古学被列入“双一流”学科建设、地质学被列入985高原学科建设 。 j21XV4:9Kc1+3m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