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简介
外国语学院的历史可追溯到1901(清光绪二十七年)年设立于齐鲁大地首府济南的山东大学堂。山东大学堂在备、正两斋中开设了英、德、法三个语种的西学课程。1906年,山东大学堂外语教学扩大了教授内容,除了教授英、法、德西学课程外,又开设了东文(日文)课程。设立了西学英文7个班198人,法文2个班 32人,德文6个班151人,东文2个班30人。1911年改称山东高等学校,有美、英、德、日籍教员8名。山东大学堂在建校14年中,选送去欧美和日本留学的学生131人。 h3+70C,=8uN9;1G
1914年(民国三年)官立山东大学堂遵章停办后,教师和学生分别转入先后设置的山东省立法政、农业、商业、工业、矿业、医学六个专门学校,这六个专门学校均设有外国语课程。1926年,六所专门学校再行合并,组建成为省立山东大学,英、日语作为必修课程开设。 a,!7wD,!5qy66B
1930年9月20日,在省立山东大学和私立青岛大学的基础上成立了国立青岛大学。外国文学系正式成立,隶属于文学院。1994年更名为外国语学院。2000年与原山东工业大学外语系、山东医科大学外语教研室合并组建成新的外国语学院。 U2=2Ti6-4YN2;3T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著名学者梁实秋、洪深、赵太侔、孙大雨、赵少侯、凌达扬、袁振英、梁希彦、罗念生、黄嘉德、吴富恒、张健、金诗伯、陆凡、金中、刘兰华等百位教授先后在此执教,他们为外国语学院创造了一个高水平的起点,铸就了特色鲜明的办学模式和优秀的治学传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外语人才。 v,+7Ot9;8W03;7u
外国语学院下设九个系,即英语系、应用英语系、俄语系、日语系、朝鲜语系、法语系、德语系、翻译系、西班牙语系,一个教学部和十二个研究所(中心),学院承担英、俄、日、朝、法、德、西班牙等语种的教学、科研和交流工作。 K9=8Pf7;4el8!3R
外国语学院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下设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亚非语言文学和国别与区域研究等六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国别与区域研究等八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还拥有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下设英语口译和英语笔译两个专业。 y4?4jC1.5Pa,?7X
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300余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93人,博士与在读博士121人。专业外语方向有88名专业教师,包括教授、副教授57人,博士与在读博士63人,90%的教师有海外访问、进修的经历,是一支学历和职称层次较高、年龄结构合理、具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的学术队伍。 W4.,En6-3cW5;2E
学院共有5个语音实验室,10个多媒体教室和1个自主学习室,并设有学生外语自主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练习外语视听的场所和机会。学院建有自己的资料室,有各语种图书7万余册及大量的有声资料,各类中外学术期刊近百种,很好地满足了学院教学与科研需要。 x7+3z0,;2Tm5~5x
------------------------------------------------------- G9!5Qi6-2Si4+3O
外国语学院历史 O4?3AG9-1JR,+3D
外国语学院的历史可追溯到1901(光绪15)年设立于齐鲁大地首府济南的山东大学堂。山东大学堂在备、正两斋中开设了英、德、法三个语种的西学课程。1906年,山东大学堂外语教学扩大了教授内容,除了教授英、法、德西学课程外,又开设了东文(日文)课程,设立了西学英文7个班198人,法文2个班32人,德文6个班151人,东文2个班30人。1911年改称山东高等学校,有美、英、德、日籍教员8名。山东大学堂在建校14年中,选送去欧美和日本留学的学生131人。 O24WQ4.,Fv3.5j
1914年(民国三年)官立山东大学堂遵章停办后,教师和学生分别转入先后设置的山东省立法政、农业、商业、工业、矿业、医学六个专门学校,这六个专门学校均设有外国语课程。1926年,六所专门学校再行合并,组建成为省立山东大学,英、日语作为必修课程开设的。 D8;9dm99eo1.3P
1928年5月,南京政府教育部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的报告,下令将省立山东大学改为国立山东大学。1929年6月,国立山东大学筹备委员会奉教育部令改称国立青岛大学筹备委员会,除接受旧省立山东大学外,并将私立青岛大学校产收用,筹备国立青岛大学。1930年9月20日,国立青岛大学正式成立。设文理两院,外文系隶属文学院,只有一门英语专业课程,学制四年。1932年国立青岛大学改名为国立山东大学。外文系先后有梁实秋、洪深、凌达杨等几位著名学者任主任,在此期间,著名教授还有谭葆慎、赵少候、郭斌和、陈逵、孙大雨、戴丽琳、李茂祥、葛其婉、叶石荪等。当时的专业课程是英语,法、德、日作为第二外语列为公共课程。 j7!6kf,~7Mx,~4B
抗战全面爆发后山大停办,大部分人员迁往四川万县的大后方,1946年复校。此时的山东大学不仅规模扩大,分科更细,设文、理、工、农、医五个学院,外文系作为十四个系别之一,隶属文学院,由郑成坤教授任系主任,著名教授有罗念生、许桂英等。 R7.9dl4=9fj8;7e
1949年青岛解放,山东大学由新的人民政府接收,外文系由梁希彦任系主任。1951年3月国立山东大学与抗战后期创建的华东大学合并,合校后组建的外文系有英、俄两个四年制专业,文学院院长吴富恒教授兼任外文系主任,著名教授有赵太侔、黄嘉德、梁希彦、乔裕昌、谢震亚等。1955年,成仿吾先生任山大校长。1955年6月,高等教育部来函通知,外国语言文学系的英国语言文学专业停办。1956年8月,由黄嘉德教授代理系主任。1957年6月,根据高教部指示,外文系俄语组学生定于今年暑假并入上海外国语学院,1957年8月外文系暂时撤消,外文系三个教研组调整为外国语言文学教研组与俄语教研组。当时山大的外文系教师队伍不但具有数量上的优势,而且具有质量上的优势,教师的业务水平很高,并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外文系教师不仅承担本系的专业课教学工作,而且承担全校的公共英语教学工作。 o2:1vB5~7Ce5:7I
1958年7月,山东大学归由山东省领导,同年10月奉命迁校济南。两个教学组随文科的中文、历史两系和理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系搬迁济南。1959年夏季,学校以综合大学应当设立外文系,而且本校师资条件具备等理由,经请示上级同意,恢复了外文系,秋季开始招生。为了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根据形势要求,经过审慎研究并报请上级批准,1959年入校新生的学制为五年,张健教授任系主任。1962年,根据教育部的课程计划,外文系开设了英美文学和俄苏文学(包括文学史、文学作品选读)等课程,外文系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开展英美文学和俄苏文学的研究、翻译和评论工作。1963年,经教育部批准,山东大学美国现代文学研究室正式成立,这是国内高等院校中最早成立的美国文学研究机构,由时任山东大学副校长的吴富恒教授兼任主任,陆凡教授和张健教授任副主任,主要成员有黄嘉德、张健、王文彬、欧阳基等。外文系由青岛迁至济南,取得了一定的发展。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及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在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中,教育战线属于重“灾区”,它所受到的冲击和破坏比其他任何战线都更为严重。1970年10月山东大学文科与曲阜师范学院合并,外文系也搬至曲阜师范学院,1974年2月又搬回济南。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山东大学进入拨乱反正、改革创新、恢复、发展和提高的时期。1978年2月山东省委决定,孙汉卿同志任山东大学党委书记;吴富恒同志任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革委会主任;1978年8月山东大学复归国务院教育部直接领导。这一时期外文系由张健、胡德麟、李乃坤先后任系主任。著名教授有黄嘉德、金诗伯、陆凡、金中等。 E3?3eE3-9te8~5I
1993年7月1日,经校务会议研究决定,在我校外语系,公共外语教学部,美国文学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建外国语学院。由李乃坤任首任院长,朱洪庭任书记。 h6:6xk3:3dn8-9z
2000年7月按照国家教委的部署,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山东大学。目前的外国语学院是由原山大外国语学院、山工大外语系、山医大基础医学部外语教研室合并而成。在此期间曾任院长的先后有王守元、郭继德、李德凤、王俊菊等教授;先后担任党委(支部)书记的有赵平文、谢萍、郑倩等。 C8=3Lp9=4xh,;6N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著名学者梁实秋、洪深、赵太侔、孙大雨、赵少侯、凌达扬、袁振英、梁希彦、罗念生、黄嘉德、吴富恒、张健等百位教授先后在此执教,他们为外国语学院创造了一个高水平的起点,为后人铸就了特色鲜明的办学模式和优秀的治学传统,并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外语人才。目前,学院紧紧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按照“内涵发展、质量发展、特色发展”的要求,以国家级重点学科申请为总抓手,大力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建立起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各学科协调发展的总体格局,形成“大外语”学科的健康发展态势,成为国内知名、具有国际影响的高素质外语人才培养基地。 E2+7JV5.1DR6?7b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洪家楼5号(洪家楼校区) Q7?2Li4-1qg7-5s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