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社会科学教研部)简介
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具有悠久的历史根基和深厚的学术底蕴。 m3?2EP2=1nA2?2x
1949年11月,当时的华东革命大学四部改名上海俄文专科学校。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我校成立了马克思主义教研室,成为全校建立最早的教学单位之一。1950年1月,第一期学生入学,《社会发展史》等政治学习是俄语以外的唯一公共课程。该课程由学校宣教科负责。 y3.9gH9-5ZV4=1K
1952年,学校根据国家教育部指示,成立隶属于教务处的政治辅导室,负责全校学生政治理论学习和形势任务教育。政治辅导室设正副主任,专职兼职教师10余人。这是我校第一个专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单位。 C9!9TF,.4qS5!1Z
1953年,政治辅导室正式改名为马列主义教研室。根据教育部指示,马列主义教研室开设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政治经济学》、《辩正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马列主义基础》4门课程,占学生总课时的16%。 Q5~7nW9:5Gf6?8I
1956年,我校改名为上海外国语学院,设俄、英、德、法专业。开设《中国革命史》、《马列主义基础》、《政治经济学》3门课程,在俄语研究生班开设《辩正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课程。1962年,根据高教部意见正式定为《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3门课程。 Y7:9WL2+2qB4?1Y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停止招生,政治理论课教学停顿,马列主义教研室因教师到机关、系组、中学、工厂工作、劳动而实际解散。 S8.1ge6-,Nv34s
1972年,学校招收工农兵大学生,马列主义理论课恢复正常教学,教学单位为“政治教研室”,下设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三个教学组。 d,?,lx7=6Wl3?9G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我校政治教研室重新恢复“马列主义教研室”名称。 I2=8nQ5~30U9.6Y
1990年,马列主义德育教研室改称马列主义教研部。 l6;9OP9-3p06:5v
1992年,马列主义教研部和我校国际关系教研室、法律教研室合并为社会科学教研部(简称社科部)。 x59ZG3=3HL5:7t
1998年,根据国家教委文件精神,社科部承担全校本科生、研究生、高等职业生、成人教育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公共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两课”)的教学工作。本科生课程有《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原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思想品德修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等7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研究生课程有《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硕士生)、《当代世界社会思潮》(博士)等3门必修课程。 F,!4Hv9+3nV7-1K
2001年后,社科部认真贯彻教育部2001年4号文件精神,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围绕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坚持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理论创新,推进“两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e5=1yZ1~4eR,;7c
2005年后,为贯彻教育部思政课“05”新方案,学校陆续将“05”方案的4门本科课程列入学校主干课程建设序列。社科部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公开示范课、教学经验交流会等,鼓励教师总结经验,尝试各种行之有效、有利于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通过科学研究推进教学工作。 T51CY2=1CZ6+7Q
2006年,获“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开始招生。 K9:3Zw,!6Kz6-9P
2015年5月,我校在社会科学教研部的基础上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是直属学校党委领导的独立二级教学科研机构,是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机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依托单位,承担着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梯队建设和社会服务等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立,对于我校进一步完善学科布局、增强学科交叉融合能力,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提升社会主义高端国际型人才培养能力,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改革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及学科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V5-1gw,+8gS6!5a
2017年5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上海市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系列。 V,.1TV9~3cb3.7M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