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网站 >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

锁定 排行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的前身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成立于1980年7月9日,是海内外最早公开成立的台湾研究学术机构,也是经过时任中央对台领导小组组长邓颖超同志亲自批示成立的教育部和福建省共建单位。2004年2月19日,经厦门大学批准,升格改制为台湾研究院,现有教授13人,副教授14人。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网站详情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简介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的前身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成立于1980年7月9日,是海内外最早公开成立的台湾研究学术机构,也是经过时任中央对台领导小组组长邓颖超同志亲自批示成立的教育部和福建省共建单位。2004年2月19日,经厦门大学批准,升格改制为台湾研究院,现有教授13人,副教授14人。 N,-7mR4-2er9;8R

本院现设政治、经济、历史、文学、法律、两岸关系等六个学科导向的研究所,和遵循“问题导向、特色鲜明、基础雄厚、学科融合”原则设立的民进党研究中心、两岸青年研究中心、涉台外交研究中心等跨学科研究机构,以及两岸融合发展与国家统一政策模拟实验室、大数据与民意调查研究中心、文献信息中心等综合性教学科研服务平台,和《台湾研究集刊》编辑部、文献信息中心、继续教育中心等。 H2!6dK97ks3:,A

近四十年来,台湾研究院始终以“历史地、全面地、实事求是地认识台湾,促进海峡两岸学术交流,为祖国统一大业服务”为宗旨,致力于“理性、客观、全面、深入”地研究台湾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文学、教育、法律、两岸关系以及涉台外交等问题,是目前中国大陆高校中规模最大、学科最全、成果最多的台湾研究学术机构,不仅创下了大陆高校台湾研究的多个“第一”和“唯一”,在国际学术研究相关领域也获得较高的声誉。 j55Mz4:9st98i

台湾研究院于1997年和1999年先后被列为国家“211工程”的重点建设学科和福建省重点学科。 以本院为母体组建的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荟集了全国研究台湾的精英,2001年入选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4年入选国家“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2012年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2014年,由厦门大学牵头且以台湾研究院为核心力量成立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级“2011计划”。2017年9月,本院被中宣部纳入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也被列入厦门大学“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群和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峰学科。目前,我院也是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政部等部委的涉台或两岸关系研究基地。 C8+,VL36Mu86r

台湾研究院将继续充分依靠厦门大学“侨、台、特、海”鲜明办学特色,发挥厦大“三海”(海洋、海峡、海丝)优势,抓住国家“双一流”建设和“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的契机,借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等等重大平台,通过深化管理体制和科研体制改革,发挥多学科综合研究的优势,致力于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把本院建成全国一流的从事台湾问题和国家统一研究的中国特色高校新型智库,两岸领先的台湾研究高端人才和涉台事务专门人才培养基地,以及国际知名的国家治理和区域研究学术机构。 q5!6Mx4;8DX9:2d

---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F,;7Pi1-7mQ3?4p

进行基础性、理论性、学术性、战略性研究是台湾研究院的特色和长处。自成立以来,我院学者出版学术专著30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3000多篇;共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及其他国家级重大项目十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的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50多项;在国家以及教育部、省、市社会科学成果的各项评比中,本院撰写的著作、论文共获得优秀科研成果奖300多项。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在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的评比中两次获得“优秀”。 P9~2WO8-6XK8:2O

在进行基础研究和理论研究的同时,我院始终坚持体制创新和观念创新,还注重开展现实问题的研究,发挥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作用,不仅承担和完成各级对台工作部门委托的大量调研课题,还主动开展涉台调研和桥接实践活动,对接国家和省市对台工作需要,做到“顶天立地”,在为党政部门提供决策参考、社会咨询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丰硕成果。 l8!3qg1:,ms4:1b

我院学者不仅仅埋头于案牍文本,还通过各种讲座、报纸、电视、新媒体等发出厦大台研院的声音,力求透过理性、客观、全面、深入的分析,诠释大陆对台政策,展现大陆的诚意和善意,降低两岸的敌意,增进民众间的了解和共识。 05?8Wv7?7zp2!4M

我院主办的《台湾研究集刊》创刊于1983年,是祖国大陆最早创办的专门研究台湾问题的学术期刊,是被海内外学术界誉为在台湾研究领域具有重大影响的权威刊物,已先后列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核心期刊”,并于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在影响因子方面,《台湾研究集刊》排在港澳台问题类刊物的第一位。从2010年第1期起,《台湾研究集刊》正式从季刊改为双月刊。 Q7=8dS5!,nn,+,K

---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N9-8zo,~9tt3~7A

我院是目前大陆最大的涉台人才培养基地,三十多年来已经向各级各类涉台工作部门和输送了大量的涉台专业人才。我院的人才培养全面贯穿于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以及实务部门人员的继续教育全过程。我院以育人为根本,遵循人才培养规律,重点造就一批引领学科前沿的学术拔尖人才、一大批适应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务工作人才以及大批国家需要的从事台湾研究和两岸交流研究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本院已经初步形成“以创建‘台湾研究’新兴交叉学科为动力、以实践教学训练基地建设为载体、以开创涉台事务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导向”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格局,并成为两岸涉台学科与涉台事务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地。 t3:1Uq,:2QH5-40

1981年台湾研究所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是全国最早招收台湾研究研究生的单位。目前,本院拥有政治学理论、国际关系、区域经济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经济法学、台湾研究交叉学科等博士点,中外政治制度、区域经济学、中国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台湾研究交叉学科等专业硕士点。 A1~7Pe7+5kj,;1B

三十多年来,本院共招收博硕士研究生约600人,其中台湾学生50多人。截至2017年6月,本院已经毕业博士研究生53名,硕士研究生216名,院友遍及政府、新闻、教育、科研、工商等各行各业,大部分都在从事与涉台相关的工作,很多院友已经成为各个单位的业务骨干。 U2.5CL5;9Tu2-5B

本院还鼓励教师为厦大其他院系开设本科生课程或作专题讲座,以增强本科生对台湾知识的了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自2004年以来,本院教师已利用短学期为本科生开设全校性选修课程60多门,作专题讲座300余场。 C2-2ja1+4eZ5=,w

为适应在职人员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需要,本院还成立继续教育中心,为社会各界的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提供服务。 V4;7hZ3:,FQ3=7M

---文献资料信息建设--- i,+2DI51ZF,.,T

我院文献信息中心入藏的图书以台版为主,近5万册,台湾报刊资料合订本近2万册,电子资源有台湾《中国时报五十年全文影像》数据库、台湾《文献丛刊》数据库、《台湾期刊论文》、《台湾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等;此外本中心还陆续开发了《台湾研究集刊全文》光盘检索、“本院入藏台港期刊台湾研究论文目录索引”、“大陆地区台湾研究论著目录索引”等数据库。本院将致力于用先进的信息资源管理理念,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构建海峡两岸最有特色、高水平的台湾文献信息收藏与检索平台之一。 i3+2it4~1dh9~6s

---对台对外学术交流--- B1;,Dd22fj5~6O

促进和深化海峡两岸交流合作,争取国际社会对我国解决台湾问题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支持,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我院的重要宗旨之一。我院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两岸和国际合作交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通过举办各种学术论坛或学术研讨会、签订交流合作协议、邀请海内外一流学者讲学、选派师生赴境外进行学术交流等方式,不断先行先试,探索对台对外交流合作的新模式,以求达到“提升研究水平、培养高端人才、增进两岸理解、扩大国际影响”的目的。 q1~8Lo3.1qz,4S

对台交流是我院对外学术交流的重中之重。我院学者每年参加境内外各种学术研讨会上百场次,每年赴境外进行学术交流的教师和研究生超过100人次;每年接待自台湾的专家、学者及其他各界人士都在500人次以上。除了创造条件让每位学者每年都有机会到台湾进行短期参访和参加研讨会外,我院更鼓励学者到台湾进行中长期的蹲点研究,在台北、台中、高雄、金门设立四个驻点研究室。近年来,我院每年都选派师生赴台进行为期一个月至半年的学习和研究。 p9;3bu2~6dN4?7S

除了加强与港澳台的交流外,我院在坚持“一个中国”,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前提下,扩大与美国、欧洲、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相关台湾研究智库和政府部门的联系,掌握国外台湾研究和台海政策的前沿动态,搭建制度化的台湾研究国际学术交流平台。近年来,我院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马里兰大学、首尔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伦敦政经学院、柏林洪堡大学、东京大学,以及布鲁金斯学会、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兰德公司、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史汀生中心、美国进步中心、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院、韩国统一研究院等国际知名高校和智库建立起学学术交流关系,鼓励研究人员到国外参加学术研讨会、进行学术参访、担任访问学者,同时邀请知名的国外专家来院座谈、讲学。 N7~8vW2?1Ku3+3o

近十年来,我院共有120多人次赴美、日、欧等国家或地区进行讲学、短期研究和参加研讨会。2004年以来,我院有三位学者受美国驻华大使之邀,参加美国国务院的“国际访问者项目”,一位入选中美富布赖特学者项目。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外交部门官员多次到访本院, e5-8ug3+1FQ3:2V

---党建思政和团队建设--- y2+3WD5.6WB3,X

作为大陆台湾研究的南方重镇和重要智库,如何在日常工作中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是院党政领导班子的首要任务。研究院严格执行党政联席会制度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在决策过程中,注意把握方向和原则;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做好统一思想工作,发挥院党委的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坚持谈心谈话制度,抓好干部经常性监督管理。院党委强化从严治党、依规管党人人有责的意识,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一岗双责”,形成压力传导、层层抓落实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格局。院党委承担起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书记严格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督促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落实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按照规定公开公示党务院务,加强民主监督。 m4?9uq1!4zB7-6Q

院党委积极探索新时期培养涉台人才培养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坚持“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科研全过程,提高涉台人才培养质量。加强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师生在对台学习工作交流中,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强化教师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底线意识。加强科研学术规范和师德师风建设。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强化对课题言论和意识形态的监管,杜绝教师出现教学事故,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老师严格遵守学术规范。 w4!2AV6;7Ng5+,U

台湾研究院历来是一个和谐、向上的团队,院党委、院工会、院研究生会积极推动教职工和学生参加研究院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维护广大师生员工的合法利益。为了构建和谐、健康的院内文化生活,增强研究院的凝聚力,院工会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健身竞赛系列活动。文体活动的开展既活跃了师生的业余生活,增强了教职工的体质,培养了顽强拼搏的精神,也提高了全院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和集体荣誉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院女教工不足20人,但在2005年以来的校女职工软式排球赛中,共获得两次冠军、两次亚军和两次季军;2008年获得校女子乒乓球团体赛第三名。 T3;4DI8?6Kv3?9X

离退休老同志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是本院的宝贵财富。本院与已经离退休老教授、老同志,以及曾经在台湾研究院工作过、目前已经调离的同仁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本院非常关心离退休老同志的生活情况,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具体困难,并做好节日慰问和生病探视工作。本院还经常组织各种活动,利用各种机会同他们沟通,听取他们对本院教学、科研和其他工作的建议。 G8?2uf69zE9;2l

历史沿革

---成立背景--- W9-4GA4?,px9~,P

厦门大学的台湾研究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30年代,厦大就有学者赴台湾调查并对高山族的文化民俗进行研究。1962年,为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00周年,厦大举行了“郑成功研究学术讨论会”。1973年以后,历史系成立台湾历史研究小组和台湾史研究室,有十几位教授从事台湾历史研究。这些都奠定了早期厦大台湾研究的基础。 K4;6zm1=6qx9-2L

1978年中国大陆正式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祖国大陆对台方针政策出现重大转变,中央有关部门开始考虑筹设专门从事台湾研究的学术机构。中央对台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到福建和厦门大学后了解到,当时厦门大学已有十几位教授已经或正在从事台湾研究,因此决定在此基础上筹建台湾研究所。 T3+1fg2+3oz8+8K

1980年7月9日,经过中央对台领导小组组长邓颖超、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廖志高、教育部长蒋南翔等领导的批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这是海内外第一个专门从事综合性台湾研究的学术机构,它既是祖国大陆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和平统一方针的产物。 l2~3Jb2+6pg2~1U

---艰难创业--- P,.1yW8;,Nv6;7R

建所初期,台湾研究所只有七人,其中有两位所长、三位副所长,被称为“五驾马车两个兵”。当时,图书资料相当贫乏,研究手段十分落后。为了能够及时阅读到最新的台湾报纸,常常要翻山越岭走上一个小时到当时的福建前线广播电台查阅资料。 D84VS6-9uf7=3C

受当时台海政局的限制,因为无法前往台湾,也无法与台湾学者交流,只能利用文献资料进行研究,研究成果以台湾文史方面的论文为主,整理出版的《康熙统一台湾档案史料选辑》、《郑成功档案史料选辑》等资料档案专辑,引起海内外的关注。一位台湾学者参观以后评论说:厦大台湾研究所是“一流的研究,三流的设备”,“其卓绝的研究精神令我们钦佩,也令我们惭愧,更令我们不忍。” F8;2og1-,LT3~5T

1981年台湾研究所开始招收台湾历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983年创办《台湾研究集刊》,是中国大陆第一份专门研究台湾的学术刊物。1985年由台湾研究所所牵头成立了“厦门台湾学会”,这是中国大陆第一个专门研究台湾的民间学术机构。1985年至90年代后期,本所开办了几十期“台湾知识讲习班”,有全国各地的学员前来学习,提高了他们的涉台知识水平。 z6-6xk,:,Wh8:1q

---探索创新--- 04?4pM8?6XP,;7R

1984年以后,本所不断地新增研究人员,调进了一批研究骨干,研究力量有较大的增强,建立了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四个研究室,承担了国家社科规划以及国家教委的科研课题,学术成果逐步增加。本所明确了研究宗旨,要求全所人员“历史地、全面地、实事求是地认识台湾”,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勇于创新。 l1.7vv2=2zZ5!1W

同年,全国第一本台湾研究刊物《台湾研究集刊》正式向海内外发行。国家教委也把本所列为全国12个重点研究所之一。与此同时,本所的研究日益受到两岸学术界和有关方面的重视,并被称为大陆研究台湾的两个重镇之一。 D2=4gI1!5qY7:8f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与台湾方面的直接接触和交流是从1987年9月《自立晚报》记者来访开始的。当时台湾记者冲破当局的禁令前来大陆,并到本所采访。事后,两位记者在报道中说:厦大台湾研究所对“台湾历史了如指掌,现况认识不足”,这是符合当时情况的。 b55YL6=5Dp4:6w

1988年1月,台湾民间学术团体“台湾史研究会”邀请陈孔立教授赴台参加“第一次台湾史学研讨会”,结果是人已至香港,却被台湾方面禁止入境,只好大会代为宣读论文,此事被台湾媒体报道说“陈孔立文到人未到,台海学术首开交流”。1988年,台湾王晓波教授率领“大陆台湾史研究现况考察团”前来我所访问,这是两岸学者在大陆举行的第一次学术交流活动。 S9~3iO3?8Cu4:6j

---发展壮大--- l4=9Aq8~8Mp9:9h

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和两岸交流的发展,厦大台湾研究所的影响也逐渐扩大。1990年5月,国家主席杨尚昆接受台湾《中国时报》总编辑采访时指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也提供决策参考”。1993年在国务院台办、福建省及厦门市政府的支持下,台湾研究所建造了面积约为1700平方米的新办公大楼,大大改善了研究条件。 M4=1jh8?1YJ3;,j

1992年11月,应台湾中国大陆问题研究中心和东吴大学政治学研究所的邀请,我所陈孔立所长、韩清海、范希周副所长等一行四人到台湾进行访问,这是大陆研究两岸关系的学者首度组团访问台湾。 p53iK2+5wg3:9i

台湾媒体当时在报道本所十年来的成绩时指出:“厦大台湾研究所十年硕果累累”,“两岸关系权威厦大当之无愧”。 S3?5AN4!1us9:6S

1997年台湾研究所的台湾研究项目被列为国家“211工程”的重点建设学科。1999年被列为福建省重点学科。2001年,以台湾研究所为母体组建的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 a4?,kU98Gh7=1O

---迈向卓越--- U,!5Yk,~7Rv3?2y

2004年2月19日经厦门大学批准,台湾研究所改制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同年11月,我院入选国家“985”工程二期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以此为契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迎来了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各方面的工作都迈上一个新台阶。 L6~3Do4:2oA6.8K

2004年以后的十年间,台湾研究院在原有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四个研究所的基础上,新成立了两岸关系研究所、法律研究所,以及台湾军事研究中心、两岸民意调查研究中心等研究部门,大大拓宽了本院学者的研究领域,成为新的科研增长点。 v61Dn,=3va7+2K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在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的评比中获得优秀。2010年,《台湾研究集刊》正式改为双月刊,容量更大,时效性更强,影响也不断扩大。 I9-2Zj5?3vt3;,S

十年间,本院在原有区域经济学、专门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三个硕士点,区域经济学、中国近现代史两个博士点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外政治制度硕士点,政治学理论、文艺学两个博士点,这在全国对台研究机构中是绝无仅有的。 i,.8et5;,et,+3V

为了更好的服务中央对台决策和省市地方建设,本院创办了多份内部参考刊物,得到了领导的普遍赞誉和好评。为了把握中央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机遇,台湾研究院鼓励师生深入开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重大理问题和现实问题研究,创新思路、服务决策,在海西发展中发挥重要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 u1:4Ao7:1rO79l

---辉煌协创--- a9~4AG6:9gx3=2x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提出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和习近平总书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的讲话精神,厦门大学于2012年10月发起成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两岸协创中心”)。2013年1月,厦门大学征得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的同意,确定共同建设“两岸协创中心”。2013年3月25日,在国台办和教育部领导的亲临见证下,“两岸协创中心”正式揭牌;2013年6月,福建师范大学决定参与共建 “两岸协创中心”。2014年10月中心获得教育部、财政部正式认定,成为“2011计划”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 C8-1Vt7~5uV8?1l

两岸协创中心的成立给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的发展带来了历史契机,也让本院走向最为辉煌的阶段。围绕两岸协创中心确认的“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国家最终完全统一”这一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厦大台湾研究院的学者和其他协同单位同仁一到,积极研究解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而复杂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加强两岸政、产、学、研、用等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大力开展跨学科、跨部门、跨领域、跨地区的协同创新研究与实践,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夯实各方面的基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 E9;3pT8.7Ua6-5O

两岸协创中心学者密切跟踪形势变化,针对变局加大协同攻关的力度,积极建言献策,通过多种渠道服务中央对台决策,力求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本院学者在协创中心的支持下,超越出版著作、发表论文的发展模式,而是要开展跨学科、跨部门、跨领域、跨地区的协同创新,结合海内外力量合力在一系列领域推进两岸系统桥接,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基础,落实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法理和现实,做出了开创性的努力。 F7;6LM5;2AH6-3j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对外宣传”的指示精神,本院与两岸协创中心专门针对长期以来大陆在涉台国际话语权上比较薄弱的问题,多次联合“三校一所”的知名专家学者,共同组团到英国、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进行访问,在与牛津大学、伦敦政经学院、哈佛大学、东京大学、布鲁金斯学会、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等国际一流的高校和智库建立合作关系的同时,积极宣讲中国政府的对台方针政策,澄清了国外学者对台湾问题的模糊和错误认识,打破了台湾方面在国际上的“话语垄断”,获得中央领导人的关注和肯定。 J15KI2!9vH8;4w

---砥砺前行--- V6:8mA6+9Xa41a

2017年,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入选国家高端智库培育单位,并成为教育部高校高端智库联盟单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也被列入厦门大学“一流建设学科”,这些都是本院延续辉煌、砥砺前行的重要基础。在新时代,厦大台研院将充分依靠学校“侨、台、特、海”的鲜明办学特色,发挥厦大“海洋、海峡、海丝”等“三海”优势,抓住国家“双一流”建设和“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契机,依托“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等重大平台,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多学科综合研究的优势,致力于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把本院建成全国一流的从事台湾问题和国家统一研究的中国特色高校新型智库,两岸领先的台湾研究高端人才和涉台事务专门人才培养基地,以及国际知名的国家治理和区域研究学术机构。 T7-9My,.5vN2-9C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相关热词

厦门大学新闻教育历史悠久。1922年厦门大学就开始了早期的新闻教育,开启了中国人办新闻教育的先河。1983年成立新闻传播系,在中国大陆率先以“传播”冠名,体现了厦大新闻传播人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2007年成立了新闻传播学院,厦门大学新闻传播教育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时期,正在为打造面向海洋、亚洲一流的现代化新闻传播学院,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培养立足中华并具有国际化眼光的新闻传播高级人才。详情>>

更多>>
最近收录的网站
  • 朔州市人民政府

    主办:朔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朔州市人民政府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地址:朔州市市府西街3号市政府大楼

  •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救援医学临床医疗中心)

    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为自治区卫生计生委直属最大的三级甲等医院,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为一所以医疗为主,兼有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医疗中心。

  •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本所之成立,溯自民國七十五年(1986)。該年,張光直院士等人為推動臺灣史研究,結合院內歷史語言研究所、民族學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四所之部份人力資源,籌畫臺灣史田野研究計畫,並分總計畫與各子計畫。總計畫初期工作以蒐集史料為重點,並向國家科學委員會、美國魯斯基金會(Luce Foundation)申請補助。七十七年(1988)四月,經本院七十七年度第一次院務會議通過,設立「臺灣史田野研究室」為執行單位。自七十八年(1989)七月起,臺灣史田野研究室經費改由院方編列,研究工作乃日益正規

  • 十堰市农业农村局

    主办:十堰市农业农村局 ;地址:十堰市茅箭区北京北路101号

  • 山西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山西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成立于2002年,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晋南师专数理科。山西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由数学与应用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和应用数学研究所、计算机软件研究所组成。拥有数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网络空间安全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应用数学学科是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个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山西省一流专业,山西省优势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校级品牌专业。

  • 上海财经大学统计与管理学院

    上海财经大学统计学成立于1946年,是上海财经大学设立最早的系科之一。近几年,统计与管理学院在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11年入选上海市高校一流学科(B类)建设计划;2012年在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位居全国第4名,同年获准设置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3年,入选上海市高校一流学科(A类)建设计划;2015年,全国应用统计专硕评估位居第一;2017年,统计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并在第四轮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位于A系列;2017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上海财经大学统计学排名位列全国第二,并

  • 南充市科学技术局

    主办:南充市科学技术局 ;地址:南充市顺庆区万年西路2号

  • 湖北开放大学(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是一个融机械、电气、汽修于一体的工科学院,目前开设有机械设计与制造、工业机器人技术(东本、汇博订单班)、机电一体化技术(富士康、丘钛订单班)、电气自动化技术(华工激光订单班)、石油工程技术(省级特色专业)、新能源汽车技术(吉利订单班)、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东本,吉利订单班)、模具设计与制造(3D打印)校级特色专业、数控技术(教育厅现代学徒制试点)这九个专业,各专业均聘请行业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

  • 嘉应学院客商研究院

    嘉应学院客商研究院于2011年12月5日第二届世界客商大会期间成立。客商研究院的成立,旨在进一步加强对客商的学术研究和传承弘扬客商精神,培养更多的知名客商人才。作为全球首家客商研究机构,嘉应学院客商研究院在业界的发展势必将引起关注的目光。自挂牌之后,客商研究院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之下,努力夯实基础,积极打造客商品牌,并取得一定成效。嘉应学院客商研究院作为校属研究机构,挂靠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

  • 海扶医疗

    重庆海扶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扶医疗)一直坚持原始创新之路,创立海扶主品牌之下系列聚焦超声产品品牌:海扶刀、海极星、海极翼、海极贝、韵产康、海极针,为患者带来伤害更小的治疗方式。海扶刀未正式取得商标版权时,叫过聚焦超声刀,适应症:子宫肌瘤、乳腺纤维瘤、乳腺癌、肝癌、肾癌、骨肿瘤、软组织肉瘤等实体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