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省属公办“农工商贸旅”一体化高等职业院校,坐落于黄河之滨兰州市城关区,建有校本部与和平校区2个校区,占地面积330亩。 P,.7ol6+9QE3~30
学校在校学生共计11619名,其中扩招3914名、吉尔吉斯斯坦籍留学生2名。现有在职教职工292人,其中博士、硕士140名,教授、副教授83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3人,入选教育部行指委、教指委3人次,获评省级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9人,国家级省级名师工作室、教学团队和协同创新中心22个;引进行业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23名,聘用科研院所和地方行业企业技术专家172名。学校设有农业与生态学院、园林与建筑学院、经贸与电商学院、畜牧兽医科技学院、食品与文旅学院、信控与智慧学院、制药与应化学院、康养与教育学院8个二级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乡村振兴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等5个教学、教辅单位,开设农业生态类、园林建筑类、经贸电商类、畜牧兽医类、食品文旅类、信控智慧类、制药化工类、康养教育类等8大专业群31个专业。学校建成生产性实习就业基地124个,校内产教融合型生产性实训基地及综合实训中心39个,畜牧兽医、食品营养与检测、园林技术、作物生产技术等23个国家级省级骨干(特色)专业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先后与省内外百强企业、海外企业、重点行业等200余家优质单位建立了长期“四个合作”关系,开展现代学徒制、混合所有制、订单班、冠名班、集团化办学,实施学生技能鉴定、“1+X”证书、专升本辅导、自考本科、函授教育,着力推进“三教改革”“课堂革命”“学习革命”和“高质量就业工程”,全面推行线上和线下混合式“专创融合”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构建了“招生、培养、实习、就业”四位一体德技并修育人体系,学生获技能比赛、创业大赛等奖励167项。 j3=5IM6=1uQ7+,o
甘肃省第一所官立职业学校 j5:4Pz2=4XL1+,y
1907年(清光绪33年),兰州道彭英甲在兰州萃英门内兰州举院东南角“衡鑑堂”所在地(今西关十字兰大二院内 )创办“农矿学堂”,分设农林学堂和矿务学堂。后“农林学堂”定名为“甘肃官立中等农业学堂”。民国时期,罗经权在原址上复建为“甘肃省立甲种农业学校”。这就是学校的前身。建国前,著名爱国人士于右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朱家骅、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院长刘运筹、西北军著名将领邓宝珊、甘肃省立一中校长水梓等12位政府部门人员和地方名人,先后访问学院,为学院题词。解放后,农业部副部长洪绂曾、省委书记霍维德、省人大副主任何建山等27位领导先后到学院视察,指导学校走上了“产学研”结合的办学之路。学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全力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三农”事业发展,得到了农业部副部长陆明、第十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宋照肃、省委书记陆浩等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农业办学特色更加鲜明。 s38hP6=5JM1?1k
甘肃籍第一位为中国革命牺牲英烈毕业的学校 t1!4hz1~2is82L
金自山,生于1900年,兰州市榆中县金崖镇寺隆沟村人。1923年秋以榜首之名毕业于“甘肃省立农业学校”。1924年秋天考入“国立北京工业大学纺织系”。1928年5月17日,时任中共北京市委执行委员兼组织部长的金自山,在北京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政府杀害于地安门外的一个草坪上,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壮烈牺牲,年仅28岁。除了甘肃籍第一位为中国革命牺牲英烈金自山,学校还有被称为“陇原张志新”的革命烈士、教师党员毛应星,李如璋等。学校大力搜集整理这些革命先烈的事迹,建设“红色农职”资料库,形成了具有学校历史特色的课程思政和活动育人元素。 H6?2Hx9,vp2!4w
甘肃省办学历程艰辛的学校 B8=3RJ3.3Tm9!7s
建校以来,学校历经清末中等实业教育、中华民国职业教育、新中国专业技术教育和改革开发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等5个阶段,48届班子,20次更名,6次搬迁,始终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三农”事业发展。王尔黼、罗经权等一批批仁人志士,边教学边生产,农学结合,劳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探索出了一条“产学研用”结合的耕读教育之路。解放后,周祥椿、韩翠云等等一批批学者倾心科研、服务“三农”,培育了小麦和胡麻新品种,形成了“专家引领+科研育人+服务行业”的教科研模式,培养了魏公河、朱永军、任建平等一大批优秀乡村干部和农业企业家,学校农业办学特色更加鲜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种植类专业示范学校、甘肃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 U1:1hz67ls4=7S
甘肃省首位科技功臣诞生的学校 e3+6vY52eV74p
学校是甘肃省最早引种甜菜的单位(1915年),最早引种西红柿的单位(1932年),最早选育大叶菠菜品种的单位(1951年),最早大面积人工养鱼获得成功的单位(1959年),最早生产葡萄酒的单位(上世纪30年代)。被人们称为“甘肃的袁隆平,把金色种子撒遍陇原大地的陇原骄子”的甘肃省首位科技功臣周祥椿,在学校从事育种工作近50年,育成天农、清农、清山、甘育系列小麦品种和天亚系列胡麻品种,为甘肃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学校在周祥椿科研的基础上组建育种推广和产品开发团队4个,育成小麦品种69个,胡麻品种27个,推广面积2.2亿亩,创经济效益36亿多元;开发茶叶有机肥、花椒采收机等农产品和设施50余个,获国家专利55项,服务到款额1000多万元。教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农牧渔业丰收奖4项、地厅级以上科技进步奖81项、地厅级以上教学成果、哲学社会科学奖37项,被评为甘肃省技术转移示范高校。 Y6=4iS9~8Li4?90
甘肃省服务乡村振兴贡献度高的学校 M7-6eo6.9iY1.7s
近年来,学校获得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甘肃省乡村干部培训基地、甘肃省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实训基地、甘肃省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等国家级省级认定4项。全省种子企业创办者和技术骨干2/3以上为学院毕业生。2018年以来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超过96%。与陇南、临夏等市(州)县党委组织部门、农林部门合作,设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基地24个,培养学历教育乡村人员6213名,制定了“一地一方案”,建立了“临夏模式”,确定了政治素质强、带富能力强、乡村治理能力强、引领型、技术型、创新型“三强三型”培养规格,形成了“订单式”乡村人才培养机制,受到教育部认可。面向职业农民、致富带头人、乡村干部、种植养殖农户,以及农业企业、食品加工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开展学历提升教育,成立了乡村振兴学院,投入1765万元建设远程教学录播系统,进行“线上+线下、集中+面授、田间+课堂”教学,全省村干部学历教育覆盖率达82%。与甘肃省党员教育中心共建“先锋讲堂”,培训乡村党员覆盖全省13000多个村,覆盖率达81.7%。建立了“陇东行”苹果技术服务、“进陇南”菌类新产品开发,“走河西”设施农业服务、“入甘南”养殖技术服务等精品团队4个,培训90多万人次,指导创办合作社157家。形成了“科技+专家+企业+村组织”服务机制,完成“863”攻关、“948”引进、阳光工程、“星火科技”等国家项目16项。承担省人大、省政协及省文旅厅、省教育厅等的扶贫培训232次,职业农民培育“四证”模式得到原省长刘伟平的批示。前任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铎到学院调研时指出:“学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发展前景很广阔,要继续立足甘肃大地、忠实服务‘三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积极作用。”学校被评为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单位。 Q8+5jQ9:2eu4?3J
打造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高地 V7?5Yt8=6lY4~5n
学校是甘肃现代农业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常务理事单位、中国都市农业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杨凌农业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单位、中国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常务理事单位。对接乡村五大振兴,学校建立了“农工商贸旅”一体化专业群,推进专业向信息化、工业化、智慧化、复合化方向发展,有效实施“专业链+产业链+人才培养链就业创业链”专业群建设。与中国农科院兽药研究所、省农科院、省农垦集团等校地行企合作,建成国家级(中央财政支持)专业6个、省级骨干(特色)专业 14 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12 个,国家级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6个、国家级省级协同创新中心7个。与美国、意大利、加拿大、以色列、奥地利、新加坡,以及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等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长期科研开发合作关系,建有中亚农业职业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学校被认定为全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甘肃省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甘肃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甘肃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 l92MT2?9FE1:9q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衡鑑精神”,勇担“三农”重任,围绕“党建统领、特色立校、质量强校、文化润校、依法治校”,以“知农爱农强农兴农”为办学目标,以“农工商贸旅”一体化专业群建设为办学抓手,走“产学研创用”融合办学之路,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丝路寒旱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高地。 t8:3Cd4+8WR5:2u
历史沿革
前身是1907年(清光绪33年)兰州道彭英甲创建的"农林学堂",后定名为"甘肃官立中等农业学堂",座落在兰州萃英门内兰州举院东南角,当年1月招收农科学生30名,2月19日开办,1908年招收林科学生17名,1911年(宣统3年)两班学生毕业,共培养学生47名,1913年(民国2年)停办。1917年(民国6年)在原址改建校舍复办,定名为"甘肃省甲种农业学校",隶属甘肃省教育厅,招收农本科学生一班,1918年增招林本科一班,1924年更名为"甘肃省立农业学校",1926年改名为"甘肃省立职业学校农科",1927年更名为"甘肃省立农业职业学校",1929年改名为"甘肃省立第一农业学校",1934-1935年,在城南何家庄新建校舍,1936年又改名"甘肃省立农业职业学校",搬迁新址办学.1941年新增设三年制高级合作科,1944年8月改名为"甘肃省立兰州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改设五年一贯制高级农艺科、高级森林科,1945年增设五年一贯制高级畜牧科。至新中国建立前,在校学生约200余人,教职工约60余人,图书一万余册。民国期间培养学生1098人。 v2+9Dh8:3ne6.4J
1949年解放后,学校得到了新生,1952年更名为"甘肃省兰州农业学校",1953年招收作物栽培、造林和动物饲养三个专业。1954年迁入段家滩新校址办学,增设植物保护专业,1955年增设果树蔬菜栽培专业,1955-1956年先后征购实习农场120.8亩,1956年定为省级重点农业学校,1957年成立"甘肃省农业干部学校"。 1958-1959年截堵黄河支流,修建530亩鱼池两处,人工养鱼,首创甘肃大面积养鱼成功的光辉历史。1959年开设蚕桑和淡水养鱼两个专业,当年被评为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同时被省委授予"甘肃省先进集体"称号,1960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业学校先进典型,全国重点中专学校,并出席了全国"群英会",同年5月经省委批准在兰州农校的基础上戴帽成立"兰州农学院",招收农学本科一班,五年一贯制农学专科两班,并分设了"水产学校"。1962年5月,学校奉命停办。1963年秋恢复农作物栽培和果树蔬菜栽培两专业招生,1964年增设农业会计专业,在校学生分别于1967——1969年毕业离校。 L8?7Mz3.4Jv49g
1969年奉命搬迁清水县,更名“甘肃省清水县农业学校”, 1972年改名为“天水地区农业学校”,这段时间,为清水县及天水地区举办了几期农、果、牧短训班,培训了一批农民技术员,建成503亩的山地果园,治河争地,改造建成200多亩的教学试验农场。1973年更名为“甘肃省清水农业学校”,恢复计划招生,设农学、果树蔬菜、植保三个专业。1975年在“清水农业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天水农学院”,分设农学、果林、牧医、农机、水电五个系。1978年撤消“天水农学院”,恢复“甘肃省清水农业学校”,分设农学、果树蔬菜两个专业 ,面向全省招生。并举办省农业干部培训班,培训县农村工作部部长、农业局局长及乡、镇书记、主任等领导干部,共举办9期,培训学员435名。1981年开始评定晋升教师职务,评定助理讲师34名,1982年批准晋升讲师15名,1983年批准晋升副教授2名。 复办“甘肃省农业干部学校”,成立“农业科技学校”,恢复“兰州农业学校”,1986至2004年18年培养学生4351名。 1979年,在原“兰州农业学校”校址恢复“甘肃省农业干部学校”,并成立了“甘肃省农业科技学校”,收回了被部队和外单位占用的部分校舍及试验地20余亩,当年开设农业经济管理、作物育种两个专业,1983年增设土壤农化专业,1984年举办农经职工中专班。1981-1983年评定晋升助理讲师25名,批准晋升讲师13名,副教授1名,聘任会计师、经济师3名。 K7-8YC8;1dW8.1y
1985年经省政府批准,“甘肃省清水农业学校”与“甘肃省农业科技学校”合并,恢复“甘肃省兰州农业学校”,保留“甘肃省农业干部学校”,一套机构,两个校牌,开设农学、农经管理、园艺、会统、农化、经济贸易、电算会计、乡企管理等专业。1992年-2003年在榆中县和平镇建成占地180余亩的教学试验农场,1992年在农业部组织的办学水平评估中被评为“B类——级学校”。至2004年的近20年中,在省政府和农业厅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学校已形成了系统、科学、规范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的教师队伍;形成了农业技术类、经济管理类、计算机类、社会事务类四大专业类群;具有先进的教学实验设施和仪器设备,具备实施现代教育教学方式的软硬件条件;产学研紧密结合,塑造素质品牌,打造技能品牌的办学特色优势明显,教科研成果卓著;面向“三农”和农村小康建设开展的科技服务成效显著;校企、校地合作的办学格局日趋成熟,学生就业渠道畅通,就业网络初步形成;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效益明显提高。2001年被省上重新确立为省部级重点学校。 h7?2aG4:6EX,.9D
在近百年的办学历程中,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为国家培养了30000多名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据不完全统计,担任地市、厅级以上行政职务者为50人,享受正高级技术职务以上待遇的专家教授30多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4人,高级技术专家及县处级职务者580余人,中级技术及科级职务者3600余人。为甘肃及全国十多个省、市、区的农业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j9:9fw2:7MV2;4b
2004年6月26日甘肃省人民政府第45次常务会议研究并决定,7月9日省政府以甘政函[2004]61号文批复,将“甘肃省兰州农业学校”改建为“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属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撤消“甘肃省兰州农业学校”建制,隶属省农牧厅,业务上受省教育厅指导。 s4~1Mh9.6Xl5~2B
学校占地面积282亩(有教学实习农场180亩),校舍建筑面积4.52万平方米。在职教职工186人,其中:专职教师124名,教授、研究员3名,副教授48名,讲师52名。有2名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4名教师为省级骨干教师。教师队伍中具有本科学历的占98%以上,硕士研究生35名,有5名教师正在攻读农业推广、教育技术、农业经济、财务会计等专业的硕士学位。目前,设有农业技术系、园林工程系、经济管理系、食品工程系、畜牧兽医系、基础部、成人教育部,并设有作物育种研究所。2006-2007年开设现开设园林技术、园林工程技术、园艺技术、植物保护、设施农业技术、特种作物生产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农产品质量检测、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生物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动物防疫与检疫、畜牧兽医、经济管理、物流管理、商务经纪与代理、营销与策划、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制作23个学科专业。学院现有7个实训中心25个专业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20处。学院拥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多功能电教室、语音室、电子阅览室及数码影像编辑系统。图书馆藏书17万余册。既有全日制学历教育,也有职业资格及农民创业培训和短期培训。学院面向西北各省区择优招收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毕业生。 l7:1nC38Ph6-2d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段家滩425号 a1!2jI3;10z1.2U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