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简介
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成立于2005年6月,是秉承学校“做西部文章、创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在整合力学、土木工程、地质工程三个学科资源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工科型学院。学院有3个本科专业、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M4!4di2+4oH8+9i
学院设力学与工程科学系、土木工程系、地质工程系和工程实验中心,建有固体力学、工程力学、地质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6个研究所,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 X9=3yj9-3dK9=5w
学院现有教职工90名,其中专任教师69名(教授29名,副教授26名)。有教育部“长江学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 中组织“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者8人,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获得者2人,甘肃省领军人才8人。还有一批具有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和国家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评审员等资质的教师。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657名,在读硕士研究生169名,在读博士研究生112名。 y7!3wy6.,YG46C
学院现有理论与应用力学、土木工程、地质工程3个本科专业,设有力学和土木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并拥有力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是2017年学院整合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与地质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资源申报获批的。固体力学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有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的学科,1999年被教育部批准设立“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2007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理论与应用力学本科专业是“甘肃省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力学一级学科、地质工程学科和土木工程学科已列甘肃省重点学科。以本院为依托,2005年被批准设立了“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有多功能环境风洞和浮点峰值计算速度达1100亿次/秒的高性能并行计算机群。2007年经科技部批准,学院与兰州地震研究所等联合建立了“兰州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09年作为第二建设单位,与敦煌研究院等联合建立了“国家古代壁画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w2!3Kp37kD4+9A
学院本科教育实行“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后发有力”的培养模式,在突出学生基础理论培养的同时,高度重视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院坚持所有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选配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制定并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与创新计划”。 b2:6om2=2uv4+2W
学院紧密围绕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在风沙环境力学、电磁固体力学、结构非线性力学、工程地质、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文物保护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理论与工程应用研究。2005年至今,承担各类研究项目512项,争取研究经费2.77亿元;出版学术著作29部,制定全国行业规范9部;发表各类论文1917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11篇,EI收录论文319篇。2007年,以郑晓静教授为第二完成人、周又和教授为第七完成人完成的科研项目“中国北方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郑晓静教授、周又和教授完成的科研项目“电磁材料结构多场耦合非线性力学行为的理论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周绪红教授等完成的科研项目“新型装配整体式楼盖体系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7年,谌文武教授、张虎元教授、张景科副教授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干旱环境下土遗址保护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兰大为独立完成单位,周又和教授、郑晓静教授、黄宁教授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风沙运动多场耦合特征及规律的力学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9年,周又和教授、王省哲教授、张兴义教授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超导磁体研制设计中的关键力学方法及应用”获得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 v9!6yb7:8Su,?6Y
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的发展目标是:以力学、地质工程为基础,以土木工程为主线,面向工程科学与工程实践,将学院建设成为集应用基础研究、工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工程管理为一体的一流研究型学院。 u5-,OU5?1PR8!2x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