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农业科学院(十堰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丹江口库区十堰生态农业研究院) 简介
十堰市农业科学院(十堰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以下简称十堰市农科院(农技中心)]是集科研、推广、培训、生产和良种繁殖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科研单位。十堰市农科院(农技中心)始建于1966年9月,走过了48年的曲折历程,历经五次搬迁、三次更名。十堰市农技中心成立于1985年9月。1998年9月十堰市市委、市政府从科教兴农战略高度出发,为加强农业科研和推广工作,将十堰市农科院和十堰市农技中心合并,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运行机制。合并后的十堰市农科院(农技中心)属正县级事业单位,内设7个管理科室和玉米育种所、作物栽培所、食用菌研究所、土壤肥料所、植保研究所、特色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等6个专业研究所 ;直管二级单位有十堰市经济作物研究所(湖北省农业厅武当山干部培训中心、十堰市武当山农业干部培训基地,属副县级单位)和十堰市果茶研究所。 y3?4zC7!,vc4.4T
院(中心)先后荣获“湖北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状”,“湖北省先进农科院(所)”等荣誉称号;“玉米育种与推广创新团队”和“食用菌育种与推广创新团队”被十堰市命名为“重点产业科技创新团队”。目前,按照十堰市委市政府整体部署,将整合全市农业科技资源,承建秦巴山片区十堰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L3,ap,!8sE8~1f
【师资力量】 b48fm9-1HX9.6X
十堰市农科院现有在职职工157名(专业技术人员102人),其中推广研究员和正高职高级农艺师6人,高级农艺师19人,中级职称5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人,湖北省政府津贴3人,湖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2人,市政府突出贡献专家2人,市拔尖人才3人。技术干部队伍整体趋于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 0,=,Be1:,KH9;5J
【资产概况】 r9;5um2+3zd8~7n
院(中心)现有固定资产总额7000多万元,现代农业展示基地200亩(郧县柳陂)、山林3600亩、茶园170亩、果园380亩、原原种扩繁基地100亩、中试基地1200亩;拥有科研、培训、办公综合大楼3栋和一所集技术交流、农业培训、道茶文化科普、餐饮住宿为一体的武当山农业干部培训中心,总建筑面积22600平方米。 k73Ku4!6Pa1-1e
【科研项目】 z4?1Qg4?9rg3~1H
院(中心)先后承担了武当道茶文化产业服务园区(国家发改委)、杂交玉米种子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国家发改委)、国家玉米原原种扩繁基地(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建设(农业部)等国家级建设项目,有玉米、柑橘两个综合试验站进入“湖北省农业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入选省玉米岗位专家1名;承担了“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配备了玉米、茶叶、食用菌、栽培学等4个专家岗位;承担了“湖北省农科院与十堰市人民政府科技共建专家大院”建设,设置了门类学科推广专家21名;承担了“湖北省玉米工程中心”、“湖北省农作物种子创新基地”以及“十堰市科普基地”等建设。院(中心)已初步形成了科研、开发、推广、培训一体化的联合体系。 N4+7Bn3;2of6-1f
多年来,院(中心)紧密围绕全市农业主导产业,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在育种、栽培、土肥、植保、林特和食用菌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M1~5qn,=3cu4=9D
【单位职能】 s7;9vq4;9Ma8?2A
根据官网2018年所述,十堰市农业科学院的职能如下: y3.5ng,+4qa8;7j
主要职能是开展农业科研、科技开发、技术推广、农技培训和良种(果苗、茶、药、食用菌)生产繁殖,为全市农业、农村、农民服务。 k7+,Ac9=9vs6=7u
业务范围:开展作物栽培学、耕作学、遗传学研究;园艺果树学、蔬菜学、茶学研究;农业资源利用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保护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研究。负责全市农作物栽培、土壤改良、科学施肥、旱作节水农业、有害生物防治、农药安全使用等重大技术以及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承担国家、省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与审定工作;指导全市种植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承担种植业有关重大项目实施、信息发布与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负责组织种植业技术推广合作与交流项目的实施;指导挂靠社团组织的业务工作。 B6?2BG7:3v05?9O
【单位成果】 C2,hN1-4X09=7j
1、选育出植物新品种11个,其中玉米品种9个(国审4个),分别为:郧单一号、鄂玉10号、鄂玉14、鄂玉16、鄂玉24、鄂玉25、堰玉18、堰甜玉28和郧单19,小麦品种“武当637”,黄姜品种“武当1号”等;引进推广玉米、茶叶、柑橘、食用菌、中药材及小水果等新品种200余个;“S78599-2”、“Z069”、“鄂玉16”等获得植物新品种授权保护 。 o5;3tL2+,Td2:1w
2、主持编写了《丹江口库区环保型小麦、玉米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袋料平菇、香菇栽培生产技术规程》、《武当道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等6个地方标准;研发出《山地高效立体生态农业循环模式》、《桔园“羊-沼-果”循环模式》等农业种养模式;研究的“一种玉米杂交制种方法”、“一种鸡饲料”和“茶叶专业叶面肥及追施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B4+,Yl7+7MV9:,U
3、共取得科研成果5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主持完成的《玉米新品种GS鄂玉10号大面积推广应用》获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一等奖,选育出的玉米杂交种“郧单一号”曾获湖北省科学大会奖和省农业厅技术改进二等奖,现已累计推广种植2亿多亩,创社会经济效益100亿多元;《鄂西北武当道茶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玉米新品种鄂玉16选育》、《玉米新品种GS鄂玉25选育与应用》、《武当有机道茶产业化开发与示范》获得湖北省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三等奖先后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玉米杂交种“郧单一号”》、《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研究》分获省农业厅技术进步二等奖。参与完成的《湖北省泡桐种群分布生态特性生长规律和泡桐解剖学研究》、《湖北省主要类型名茶机械化加工技术研究与大面积示范推广》和《玉米优异种质Y8G61的鉴定及其在育种上的利用》分获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鄂茶1号无公害生产示范与推广》、《十堰山地有机农业综合技术研究与应用》、《鄂杂棉3号高产制种技术及配套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分获省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院(中心)研究和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在我市乃至西南省区累计推广3亿多亩,创社会经济效益400多亿元。 g13YU5!1sg3+9P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