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回民中学简介
上海市回民中学的前身是私立敦化初级中学,1945年由上海“中国回教学会”创办。中国回教学会是1925年由上海著名伊斯兰教人士哈德成、达浦生、伍特公、沙善余等人发起成立的。其宗旨为:阐明教义,提倡教育,联络中外穆斯林情谊,扶助公益事业。学会为家境清寒的回族少年儿童提供读书机会,于1929年筹资十余万元,在南市青莲街福田庵旧址购地建楼。1931年创办了私立敦化小学,任命九位校董之一的沙善余为校长。由于沙校长治学严谨,教学质量高,该校曾被当时的教育局、社会局认定为“本市最优良之私立小学”而传令嘉奖。 o7=7zv93FL1~7u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为了满足回族家长迫切希望子女受到中等教育的愿望,学校成立了初中部,创建了上海市私立敦化初级中学。沙善余先生仍任校长。由于国民党统治下的上海通货膨胀,民不聊生,广大回族人民更受煎熬,无力送子女接受中等教育,加之学校经费非常困难,设备十分简陋,到上海解放前夕,全校只设三个班级,学生130余人,其中回族学生仅30人。 L7.7eU9?3mg1~8J
上海解放后,市政府根据党的民族政策,确定学校为少数民族中学,立即全力扶植:增派干部教师,拨发全部经费,扩大减免额,设立人民助学金、生活补助费等。因此,学校人数迅速增加,1951年增至七个班。1952年,政府拨款在敦化小学对面购地建造教室八间,增办高中,改名为上海市私立敦化中学。1955年学校发展为初中11个班,高中4个班,学生800余名,其中少数民族学生650多名,占学生总数78%。1956年学校改名为上海市回民中学。 y9.,np4.9ro4;,u
1957年,人民政府为了改善少数民族子女学习条件,在现校址征地60余亩,兴建了新校舍。1957年10月,上海市回民中学从南市青街旧址正式迁入新校址。迁校后,学生人数激增。从1957年到1966年“文革”前,学校规模稳定在18个班级。学生近900名,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85%以上。由于学校的民族特色,办学成绩显著,50年代末,上海市人民政府确定学校为对外开放单位,曾有印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外宾多次来校参观。 R3!6UF38rn3~6l
“文革”十年浩劫,学校被严重破坏,停止招收少数民族学生达13年之久。校舍由闸北区青少年体校使用,回民中学名存实亡,直至1979年春,上海市委、市府批准学校恢复招收少数民族学生。 j3.1Cp,:2OH6+4N
1985年9月,学校接受国家教委委托每年招收100名西藏拉萨地区学生来校学习,市委、市府办公厅为了加强民族教育,办好回民中学,于1987年联合发文规定:回民中学的师资配备、教师编制、教育经费、教学设施、级别待遇等均可参照市属重点中学标准对待。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1998年9月,西藏班搬迁至共康中学,回民中学圆满完成了国务院、市教委交予的办好西藏班的任务,开始迎接新的挑战。 x8?8xv1+6Zh7?5a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