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简介
复旦大学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方面有着光荣的传统。1920年,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翻译了《共产党宣言》,这是我国第一个全文中译本。新中国成立后,学术大师胡曲园、周谷城、周予同、张明养等教授兼任政治课教授。改革开放后,建立了直属学校的马列主义教研室,后更名为“社会科学基础部”。2006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之际,我校依托社会科学基础部,整合全校各学科资源正式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组织构架起更有效的运作机制,从事马克思主义相关课题研究,形成我校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整体性学术队伍。 W5=7oZ8~1bK8=8N
研究院成立后,重点开展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问题、国外马克思主义新进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等研究,同时特别注重研究成果向教学的转化,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2012年以来,研究院面向全国高校定期举办马克思主义理论高级研修班,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相关学科(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专业)青年学术骨干的理论素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k7~2HO5!7RY8=6f
2019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加快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科群建设,促进学校“双一流”建设,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贡献力量,服务国家战略,经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重组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作为以人文社会科学各院系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支撑的、跨学科整合和协同研究的新型研究平台,纳入校级实体化运行科研机构管理。 M7:2jP4+,Zk3?1r
马研院的建设,是打造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复旦模式”,进而带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的关键举措。研究院的目标定位,是发挥平台、导向和引领作用,形成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在国内外的引领性集群优势;建设具有国内和国际顶尖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高地,造就一批在各学科领域具有重要学术地位和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D6+5dW5+5uB6+1Y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