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学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院简介
一、研究院简介 Y8+5ye3!9wC6:8y
常州大学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院依托常州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及相关学科,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拥有“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点,“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下设危险物质与新材料安全方向,安全工程和消防工程2个本科专业;其中“安全科学与工程”先后获批江苏省“十二五”、“十三五”重点(培育)学科,安全工程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于2014、2017年先后两次通过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组织的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目前有效期6年)。 i5+8Nk7+4sc9:7k
研究院拥有化工安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急管理部油气储运安全技术创新中心、中石化“石油和化工行业先进等离子体催化技术”工程实验室、中石化“石油和化工行业连续流技术”工程实验室、江苏省“石油化工安全与环境保护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环境与安全学科”综合训练中心等科研教学平台。 r5~8fY22nM1?5X
紧紧围绕服务石油石化行业安全发展和区域城市公共安全发展需要,研究院形成如下特色和优势:(一)面向石油化工,服务安全生产。围绕石油化工安全生产需求,不断加强科学研究,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已为石油和化工行业输送了3000余名安全专业人才,转化了100多项研究成果。响水“3•21”特大事故后,勇担安全教育之责,牵头成立中国化工安全教育联盟,服务安全生产,遂行历史使命。(二)立足区域发展,破解安全难题。长三角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城市发展与安全的矛盾凸显,许多难题亟待破解。急区域安全之需,及时成立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院,与各级应急管理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密切合作,开展联合攻关,促进成果转化,不断破解安全难题,构筑安全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高地,推动区域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三)攻坚本质安全,聚焦事故防控。以提升石油化工本质安全为目标,形成了“安全理论、工艺安全、设备安全、事故防控与应急管理”等四个紧密相关的学科方向。在危险化学品风险评估与防控、化工安全生产新技术和应急管理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连续流安全技术与装备、石化企业和园区智慧安全管理系统等多项成果得到广泛应用。 G9+6VP11DP5;5U
二、研究院人员队伍、仪器设备等基本情况 R7~4Zm4:5jJ9-8T
1.现有研究人员队伍(人数、职称、学历等) V8~2kw7-1fO9+2A
研究院现有研究人员46人,其中6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正高16人,副高14人,博导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中组部 Thousand Talents program 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江苏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等省级人才称号12人。 P,~,Wi9,Ra5~8P
2.实验仪器设备情况 K6~2FG2+4ou8=5C
研究院拥有实验室面积约2000平方米,建有连续流微通道反应系统、油气储运管道系统、等离子体催化技术系统、火灾爆炸实验系统、化工反应风险评估系统、消防实验系统等实验设备和平台,具有3D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连续流微通道装置、反应量热器、绝热加速量热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声发射检测仪、高速摄像机、粒度仪等大型仪器设备2000多万元。 n5?,JA9.4nX4=3K
三、主要研究工作及相关成果 O44NT8;7kI9.1b
近年来,围绕危险化学品安全主要在城市公共安全、石油化工本质安全、油气储运安全、化工安全监测预警与信息化等方面开展大量研究工作,先后承担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面上及其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8项,发表SCI、EI、ISTP检索论文109篇,授权发明专利近100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安全生产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十余项项,成果转化为企业累计新增产值数亿元。 f8~6CU7.,i03?2y
部分科研项目情况: e7.4kw9:7pH3=,q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C0810700,南方新兴超大型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系统研发与应用示范,2020.01-2021.12,2850万元; Y2;6ft75ac,+3o
(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K03B00,超大型油罐火灾防治与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处置技术研究,2011.10-2013.12,580万元; Y6?8nL3!3It5=1D
(3)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1927815,自反应性化学品热危险特性精确分析的绝热加速量热系统研制,2020.01-2024.12,526万元; m9?8GU6-9Ss9-5b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1436006,化工过程本质安全化设计关键基础问题研究,2015.01-2019.12,350万元; O9:8re2=3zO9.7m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834007,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储运过程重大事故风险防控关键基础问题研究,2019.01-2023.12,300万元; s2!6YZ4.8gh,3a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0774048,含硫油品储罐自燃火灾机理及其动力学过程研究,2008.01-2010.12,32万; s58tq6.4by89e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976081,有机物定量结构-燃爆特性相关性及预测摸型研究,2010.01-2012.12,34万元; K7;2hV61mL2.2E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176070,储罐硫腐蚀产物热自燃早期特性及其成灾演化过程研究,2012.01-2015.12,60万元; p2?8KP2+9Hn3.6z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476075,地铁复杂网络系统内火灾烟气输运特殊行为规律研究,2015.01-2018.12,70万元; A7+7HE,:5OF2:1Z
(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574046,多孔材料及其对LNG储罐的安全防护机理研究,2016.01-2019.12,80万元; v4:4XX,?8Ro,:,j
(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276024,喷射火环境下油气储罐冷却防护的科学基础,2013.01-2016.12,80万元; p1~7yx6-4pY8~2u
(12)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BE2012644,大型油气储罐本质安全防爆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2012.01-2016.12,120万元; H3:1MY2?8UY7+4k
(13)常州市社会发展计划,CS20120518,城市人员密集场所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与应急救援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及应用示范,2012.01-2016.12,20万元。 l4.1Wg8=6uo5?3s
获得国家、省部级奖项: a8+,lm8~,fh3;7S
(1)移动应急供氧装置,第九届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奖一等奖,排名第一,2019年。 j7.4Wt6:2tq76L
(2)易燃易爆化学品固有安全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中国化工学会基础研究成果奖,二等奖,2019年; g4.2nJ4=6SE8?3o
(3)典型危险化工过程安全关键技术及应用,中国化工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9年; x7;4TZ,:5Aw3+2X
(4)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健康争端及事故预警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二等奖,2019年; P4~,pX2=6Ek3-8Y
(5)多孔非金属阻隔防爆材料及其在储罐防爆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和成套装备,中国安全生产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年; R2?,ed5.3Qf,9A
(6)典型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应急洗消及个人呼吸防护关键技术,公安部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二,2018年 P2+3Xw7-1io6;6C
(7)涉硫石化装置运行风险评估与预警技术及其应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7年; p,.9mm8=7MQ3,F
(8)化学品危险特性的定量构效关系与燃爆作用机制研究,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7年; K2~5Ih9?9Lm,.3l
(9)现代火场供水系统系列参数实验研究,公安部科学技术三等奖,2016年; C46rW6:2Vh,!8w
(10)液化天然气(LNG)加气站安全技术及装备研究,第六届安全科技成果奖,2015年; X1~8kO7!1bD4?3G
(11)化工园区风险管理与事故应急示范工程,第六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三等奖,2015年; L6=3tq8:4HB9+7Z
(12)典型灾害事故应急处置关键技术与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 c1.3Pu7!7zo5!6v
(13)高危险性化工装置重大事故预防与控制技术装备及其工程应用,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2年; B,;4ON1=2Hu7?8G
(14)化工过程安全监测预警与事故应急处置技术及工程应用,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2年; z7:1Lc,+1fk3=2l
(15)跨地区火灾现场力量调度与组织指挥技术,公安部科学技术三等奖,2012年; R4-3iq6!7tm7?1S
(16)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隐患评价技术体系研究及工程应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二等奖,2008年; Q5:9Nz5~1hx9+3y
(17)基于GIS的区域石油化工重大危险源风险管理系统的研究,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7年; k9?3Cx49pW2,D
(18)高层建筑灭火指挥教学训练计算机模拟系统,公安部科学技术二等奖,2001年。 u16XO9~8HJ2?2r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