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4月,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曾兼任校长,是教育部直属、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 b73hI9+9rM7:6z
作为东北大学规模最大的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曾创造了许多个中国第一:创办首批工业电气化自动化专业,自动化博士点成为国内第一批设立的四个自动化学科的博士点之一,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博士点成为国内第一批两个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博士点之一等等。全院师生秉承始终“行胜于言、敢为人先、和而不同、居安思危”的学院精神,抢抓发展机遇,聚焦内涵建设,形成了以控制、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多学科、多专业共同发展的全新格局,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办学水平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Y4~7JV8;7CD7.2A
学院现有教职工241人,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4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 计划)2个,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 U4.8Ll5=6Qp3:5V
学院现有3个一级学科,其中包括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电子科学与技术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类、能源动力类2个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1个博士后工作流动站、6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一次位居第一,2次位居第二,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彰显了我院强势学科在国内同行中稳定的优势地位。 L,?1IS9;7fP6!4F
学院围绕“聚焦国家重大需求,聚焦国际科技前沿”的科技工作方针,科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承担了各类基金和科研项目2000余项,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 C4+4LE3-7AS4;,B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037人,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全面实施教学质量工程,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人才培养喜结硕果。学院学生在国内国际各项竞赛中获奖数千人次,建院以来先后培养出万余名优秀毕业生,他们活跃在各行各业的第一线,为国家的发展贡献着重要力量。 k5:1YF2?7ZO44F
学院不断提高对外合作与交流工作水平,与美国、英国、法国等多个国家的高水平大学签订了校际交流合作协议并开展学术交流,国际化办学取得突破性进展。 R,?6LC9;1ZT1:9C
面向未来,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将立足工业应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国际学科前沿,通过合作与交叉研究的机制创新,努力将学院建成国际一流的学科高地、国家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机构与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T9.8iG7+9ut11F
k9!4dX6?4ey3~8l
H3!7KI,~8Ch13w
p4~7hA,?,Rp5;,I
U5+1vB5~,Rt,-,m
q3~5Ve46Bb2=4D
S,;7zh3?3qm5-2B
L3~6iR4!4Bh3.7N
b7+2jb1+9W02;1I
j4.10n7?5Hh8.9R
学科简介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3个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类、能源动力类2个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1个博士后工作流动站。 Y7=9qG4;2yx5.1i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在2002年、2006年、2012年开展的3次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1次排名第一、2次排名第二位,在2013年公布的2012年第三轮学科整体水平评估结果中位居前3%。根据ESI2015年7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工程ESI排名全球前1‰。2017年,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国家“一流学科”,为学校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 I9?4iQ2~9rc,!,T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科实力雄厚,重要成果显著,拥有良好的平台资源,包括“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冶金自动化”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工业数据解析与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流程工业数字化仪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一体化过程控制创新引智基地”、“智能工业数据解析与优化创新引智基地”2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辽宁省工程技术中心,1个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工程实验室。 e3+3mJ37BH3!5u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科人才队伍实力雄厚,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4个,具有国家级人才称号教师44人,科研成果丰硕,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1项,承担各类基金和科研项目2500余项。 H8:7Zd7-2CO31O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