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组建于2000年,下设四系一中心,即电子工程系、光科学与工程系、通信科学与工程系、光源与照明工程系及微纳系统中心。现有在职教职工159人(注:2019年11月14日数据),其中两院院士4人(含双聘2人),各类学生3200余人。具有完备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及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学培养体系。 Z5~3Of92aU69b
学院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电子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光学),上海市重点学科1个(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点8个(含工程博士点1个),硕士点11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6个,学士学位专业5个;拥有电磁波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超精密光学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进照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智慧医疗电子中心、微纳系统研究中心、泛在媒体与通信研究中心、智慧网络与系统中心、绿色光电子中心、上海智能电子与系统研究院以及与微电子学院共建的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O2+,qQ6-7Hl3+2m
学院具有多学科交叉综合优势,承担大量国家973、863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和面上项目以及省部级和上海市及工业界的科研项目,取得一系列国内外公认的重要科研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若干学科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g1~,RJ1;7tJ7-1D
国际学术交流活动频繁。与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研究机构、企业有着广泛联系和密切合作,深入进行信息领域内国际前沿研究。学院不断拓展国际合作联合培养等项目,激励学生参加国际高水平学术会议,国际化办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F5-7xX3.7tj2;5h
学院文化创建成绩斐然。每年举办学术文化节、 “信息人节”、博士生学术论坛、本科生教学座谈会、学生工作研讨会、学生职业培训和心理咨询等系列活动,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类“科创”比赛,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平台。坚持举办田径运动会、“六一”亲子活动、“健步走”等品牌活动;多次获得上海市教育系统、复旦大学各类荣誉称号。 t5~2Ld9;4NT9+5h
建院近二十年来,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国际交流、文化创建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学院师生谨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严守“文明、健康、团结、奋发”的校风,力行“刻苦、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弘扬改革创新精神,为复旦大学创造世界一流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C4=,ig5:9xF37U
------------------------------------------- N1;7b01:5hG8=3u
历史沿革 r2~9eQ8!7qw6,P
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简称“信息学院”)组建于2000年5月,其前身是1982年重建的电子工程系、1954年设立的光学学科和1975年建立的计算机科学系。学院原下设六系二院,2008年5月,根据学校学科建设发展需要,学院调整为四系一院,下设电子工程系、光科学与工程系、通信科学与工程系、微电子学系以及依托学院的微电子研究院。2008年12月22日,根据学校决定,复旦大学光源与照明工程系(简称“电光源系”)并入信息学院。2013年4月,根据学校学科建设发展需要,学院进一步调整为四系一中心,即电子工程系、光科学与工程系、通信科学与工程系、光源与照明工程系及微纳系统中心。学院现有格局基本形成。 B4~9bz,;2Xt7.1V
历经半个世纪几代人的奋斗开拓,信息学院各系和学科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发展成为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以及在国内有显著地位的电子信息技术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研究领域的宽泛、理工多学科的交叉和资源的优化组合,也使它们成为国家电子信息技术优秀工程人才的摇篮、科学研究的前沿、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以及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窗口。 L4.7BN8.8Ue3;6o
作为研究型学院,信息学院坚持走国际化道路,不断提升各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在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等方面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为培养和吸纳国内外高级研究人才、构建研究型大学的信息学院奠定了坚实基础,并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开创新天地,向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研究型学院这一宏伟目标大步前进。 O1;2gl7;8Az4!8b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