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江南文化研究中心简介
浙江省江南文化研究中心是海内外较早正式以“江南文化研究”命名的学术研究机构,并于2006年3月经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为“浙江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K8;4wY4:7YS8~,G
【研究特色】 t4~9YM9~2uF4!2S
基地将文学、哲学、历史学、艺术学、社会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引入江南地域文化研究,设立江南文学与艺术、江南学术与文献、江南城市与社会三个重点研究方向。三个研究方向围绕江南地域文化的核心,探讨江南文学艺术的传统渊源与现代化进程,揭示江南文学艺术生成的地域个性与时代意义;搜集和整理江南区域的古籍文献,研究江南学术文化的地域生成与全国意义;探究江南城市发展的古今演进,剖析江南社会文化发展的内在精神与当下意义。整个学术研究既立足于江南文化的地域个性,又放眼于中华文化的整体宏观;既注重古今源流的时间纵向探究,又注重区域内外的空间横向比较;既重视传统文化意蕴与精神的探析与研究,又重视当代文化价值与意义的阐释与建设。 d2.8WE6,VH8.9e
【研究队伍】 y8=1TR,-7aX2=2N
基地主要以课题招标形式吸纳校内外研究人员。现有校内专职研究人员共50人,其中教授28人,博士39人,40岁以下22人。其中,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1人,第一层次2人,第二层次6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6人。研究队伍高职称、高学历、年轻化。同时又聘请中国社科院、复旦大学、华东师大、日本学习院大学等国内外富有相关学术成果的25位学者为兼职研究人员。 t6;2HC9,Vb1.,E
【研究成果】 w37Wf,;,PW2+8w
基地成立七年多来,专职研究人员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浙东学派编年史及相关文献整理与研究”1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重点项目“中国学术编年”1项,一般项目“浙江新文学作家群与20世纪中国文学”、“海宁查氏世家文学研究”、“江南山水与中国审美文化的生成”、“农村改革30年与长江三角洲村域经济转型”、“太湖流域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变迁及社会影响研究(1851—2005)”、“近代上海报人小说家群体研究”等近20余项,省部级项目“江南文化世家系列研究”、“江南城镇通史系列研究”、“江南文化史”、“两浙人文传统与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等百余项,并承担地方文化工程重大项目《吕祖谦全集》、《重修金华丛书》、《宁海文献丛书》的编纂;出版学术著作60余部;发表于CSSCI及以上刊物的论文百余篇;获省级以上奖项20余项,其中梅新林教授的《中国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黄灵庚教授主编的大型文献整理成果《吕祖谦全集》获“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一等奖、“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特等奖。 N8:1xY5;8gN6~3B
【研究目标】 L,-6Cw55bA9;2T
基地的主要学术目标是力争成为两个“中心”、一个“高地”,即通过集聚研究力量开展重大项目的协同攻关,推出系列精品研究成果,使之成为全国江南文化研究的学术中心;通过创建富有特色的图书资料中心与“江南文化网”,使之成为江南文化研究的文献中心;通过卓有成效的学科整合与学术创新,造就一支在全国具有学术竞争力与影响力的高水平学术研究团队,使之成为江南文化研究的人才高地。 M6=,Br85CB5!5p
(2013) y6+4BW5!7yX,=7F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