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简介
江苏科技大学是一所省部共建、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普通高等学校,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学校坚持走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之路,形成了船舶、海洋、蚕桑三大特色,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比较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发展成为一所工、管、农、文、理、经、教、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大学。学校具有40年的本科办学历史,至今已为国家培养了近5万余名高级专门技术人才。本科教学一直是教育事业的核心工作,多年来学校本科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取得较大突破,教学建设取得显著成果,教学秩序平稳良好,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普遍认可。 d2=9Qu2;3sV7-8u
学校按照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要求,围绕建设国内“一流造船大学”的宏伟目标,着力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应用型、多科性、开放式教学研究型大学。努力达到本科教学一流、优势学科一流、应用技术先进的办学水平,坚持学、研、产全面协调发展。作为以本科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的行业特色型大学,本科教育争创国内先进水平,成为学校总体建设工作的战略重点。学校以全局重点工作任务为牵引,全面带动、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本着“稳步推进、深化提高、注重实效、常抓不懈”的工作方针,启动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以全员教学业绩考核激励教师教学投入,推进实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强化教风学风建设力度。 y8~,kS1-,kl3~,e
1.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 x790e9;4nt7~8s
学校本科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为:坚持党和国家的办学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全力发挥学校的社会职能,立足于本校人才培养方向、层次的功能定位,一切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出发,追求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创办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满意的高等教育。“以生为本、改革创新、开放办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一贯秉持的基本原则。学校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致力培养“综合素养发展水平高,基础知识扎实,工程和社会实践能力强,专业适应面宽,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创新性高级专门人才”。在开展常规专业教育的同时,注重“知能复合型”、“优秀拔尖型”等多规格人才的培养。弘扬“笃学明德、经世致用”校训精神,造就“吃得了苦、扎得下根、干得成事”的人才特质。 x,.8AK7?,ib7-8r
2. 专业设置与教学建设 p3=7gB9-8AW3=2Y
学校设有16个学院(含张家港校区),开设60个本科招生专业,涉及理、工、经、管、文、教、法、农等八个学科门类。有11个优势本科专业分别获批为国家级和省级品牌、特色专业,3个专业获批为国家级“卓越计划”试点专业, 1个专业获批为国家级综合改革专业试点,7个专业类获批为省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 5个专业获批为省级“卓越计划(软件类)”试点专业,4个专业列为省级“卓越计划”联盟试点专业,4个专业获批省级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立项。学校全日制在校生21000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7000余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3100余人,国外留学生700余人。共有教职工近2000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专任教师中博硕占比超过90%。学校每年预算安排都把教学经费放在重要位置优先考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逐年增长,教学经费投入能够较好满足人才培养需要。教学设施、设备条件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改善。本科教学教务管理系统、课程辅助教学与数字化资源建设平台系统、毕业设计教学平台系统等已投入多年使用,教学管理信息化与数字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已具规模。学校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实验室专业布局合理,很好地满足了实验教学需求,在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l3:3rv9+,pZ7:1e
学校积极开展校、企间的教育、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宽资源共享、联合办学的新途径,与海军政治部、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舰船研究院等单位保持着深入的教学科研合作关系。学校拥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共建立、建设各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近260余个,各专业平均有4~5个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在上海江南长兴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4805厂、河南柴油机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现代造船技术有限公司等10多家国内外著名企业建立了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国内知名大型造船企业,共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y4,QY8:8vq4;,k
3.办学优势与工作特色 u9-,oD5!8mH5?8Q
深化校企教育培养合作,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强化。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及企业人才需求,通过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探索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途径,深度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先后与10余家国内外著名造船企业,签署“‘卓越计划’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共建协议。企业参与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承担学生到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和管理任务。与船企建立“双导师制”,结合船舶行业的理论知识与船企工程技术管理实践,编制“卓越计划”总体工作方案,从认知课程、培养专业工程技能、企业定岗实习等环节入手,明确在校教师与企业技术能手双导师的角色定位,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企业造船工艺技术具体项目实践中,帮助学生提高船舶工程技术实践和创新能力。在长期的本科办学实践中,学校毕业生已遍布全国船舶行业各个科研、生产单位。据统计,全国知名造船企业中,近50%的技术骨干或管理骨干毕业于我校。仅在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中国目前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大型船舶总装企业),就有20余名中层以上干部、30余名技术骨干为学校校友。一批优秀校友进入船舶行业骨干企业领导层,在船舶技术研究及学术界领域也涌现许多优秀毕业生代表。船舶行业企业对江科大毕业生的普遍评价是“吃得了苦、扎得下根、干得成事”,这种品格已普遍成为学校毕业生的特质。 l1+5dW86rU2~5A
注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课内外结合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学校实施基于通识教育基础上的本科专业教育,在努力抓好计划内课堂教学的同时,重视课外科技和文化活动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每年划拨200多万专项经费,直接用于支持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社团和公益活动的开展。将第二课堂教学要求明确纳入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每项活动的育人目标和执行规范,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情况深度参与课外教育教学活动。在精心承办多种校级学科竞赛的基础上,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国大学生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大赛等30余个高层次学科比赛,取得较好成绩。高水平的课外科技、文化、艺术、公益活动也成为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一大特色。结合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学校多年来承担着为军队培养国防生军事指挥人才的任务,部分国防生课程与普通生课程统筹开放,提供全校学生选修学习,充分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共用。国防学院还先后聘请杨利伟、胡彦林、徐洪猛、徐建中等高级将领和马伟明、金一南等军事或国防科技专家先后来校指导教育教学活动,国防文化有力地助推了学校高水平校园文化的建设进程。 W1=7gF5;3mp,!3P
坚持以“船魂”精神办学育人,树立起良好社会声誉。在8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培育起“江海襟怀、同舟共济、扬帆致远”的“船魂”精神。学校一以贯之地将这种精神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了核心价值追求和品格特征。一代代江科大人进取奉献,将“船魂”精神发扬光大,表现出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中国造船教育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悉心育人、鞠躬尽瘁的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省级优秀学科带头人王充德教授埋头苦干,开创了理论力学教学实验的先河,建成省级一类优秀课程,获得全国教学成果奖。全国优秀教师朱德书教授严谨治学、桃李满园,年逾70仍活跃在青年教师培养和教学督导第一线。景荣春教授一辈子呕心沥血、教书育人,在被确诊为重症晚期后,仍然以顽强的毅力编写并出版了两百余万字的教材,患病六年时间里没有耽误一堂课。被大学生和媒体誉为“最简朴大学教师”的周青春教授、被社会公认为坚守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典范的章明炽副教授、获江苏省“最受大学生欢迎教师”称号的杨松林教授、被学生公认为“最负责任的班主任”张学军教授均被中央、省市媒体屡次报道。在他们的影响和带领下,优秀青年教师层出不穷。王蓓、宋向荣、戴俊、柳妞在全省高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分别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1人获得全国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一代代教师展现“船魂”精神,感染和熏陶着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船魂”精神已成为江科大师德建设的核心内涵。 Z7?7XX5.8eP4+1V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