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网站 > 云南中医学院科技处(科研实验中心)

云南中医学院科技处(科研实验中心)

锁定 排行
云南中医药大学科技处是学校行使科技管理的行政机构,是学校负责科学研究、科技服务、科技交流的主管职能部门,科技处下设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科研团队与平台管理办公室、科研成果管理办公室、社会科学项目管理办公室、学术委员会办公室、科研实验管理办公室及动物实验公共平台实验室7个科室。

云南中医学院科技处(科研实验中心)网站详情

云南中医学院科技处(科研实验中心)简介

云南中医药大学科技处是学校行使科技管理的行政机构,是学校负责科学研究、科技服务、科技交流的主管职能部门,科技处下设科研项目管理办公室、科研团队与平台管理办公室、科研成果管理办公室、社会科学项目管理办公室、学术委员会办公室、科研实验管理办公室及动物实验公共平台实验室7个科室。云南中医药大学科技处负责编制学校科技发展规划,起草、修订学校科技管理相关制度;负责组织各级各类科学研究项目的申报、评审、推荐、验收以及奖励申报、成果鉴定和登记、科技统计等工作;负责全校科研实验室的管理及科研实验条件的规划和建设;负责学校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负责各级各类科研团队、平台的申报、建设和管理工作;负责组织管理学校学术交流活动;负责学校学术委员会办公室工作。 H4~3Tu7:8rp3+1S

科研概况

科研概况暨十三五科技工作总结 b3-3WE8;7ZO3?1N

十八大以来,学校在省委、省政府、省委高校工委的领导下,校党委、行政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医务员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更名大学、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为契机,顺势而谋、乘势而上,以特色鲜明高水平中医药大学为目标,深化改革,积极推进“双一流”及内涵建设,学校各项事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l9!1cX,+6Mc3=1C

“十三五”期间,学校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科研项目立项数及质量、科研成果获奖层次均有大幅提升,圆满完成学校十三五规划相关内容,学校科技发展有力支撑了学校更名大学、博士学位点申报等重大工作。 I4!5sd7:5Wr,3S

一、 “十三五”规划总体实施情况 v,-,Wz8=3ow5+,z

(一)主要工作措施; e5;7NS,~5fZ7~7J

1、进一步完善科技管理制度 S,2Z07~3CK67b

为了进一步激发科研动力与活力,体现知识价值,规范科研管理,学校制定和修订出台相关科研管理制度。修订完善了《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纵向科研项目间接费用管理办法》、《科研奖励办法》、《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办法》、《科研实验楼环境管理办法》、《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细则》、《科研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实验室废液处置管理办法》、《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办法》、《科研实验室基本信息上报制度》、《科研设施和仪器损害丢失赔偿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p,;2Pa37PI4=8P

2、激发活力,部署科技创新工作 X,.,zg4+4HL,.4z

召开2019科技工作会,总结过去科技发展状况,明确了学校今后一定时期科研发展思路,为“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F3~4hI1;5qM1+,B

3、加强管理培训,提升科研能力 P2~5ah6.2RG7+2b

举办首届云南省中医药科研技能提升培训班,全省26家单位290人参加培训,提升我省中医药科研能力,扩大学校影响力。举办自科基金、社科基金申报动员辅导会,开展新进高层次人才申报培训,实施中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提高申报质量。我校与附一院设立联合基金,创新组织模式。 Y9-3TQ5;6VM3.6v

4、加快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筹建覆盖科研活动全过程的“一站式”管理平台,建设科技信息管理服务系统。梳理科研管理流程,制作我校科技工作服务手册,使科研业务办理更简便。 x8.9Ds7:6XC4+8u

(二)主要目标进展情况 B5+,Dz7?,Mb2-3I

主要目标 Q6~3PQ,;8IW53S

完成情况 z2;5rm5+6Ko,:9Y

获省部级以上各类科技成果奖励 11 项,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实现零的突破;获国家授权专利 19 项, m2-1UL15uV4:9O

实现转化 1 项。 t7=9Ug1=1Oz3?2J

五年来,我校科技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4项,其参与的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特等奖1项,以我校为主持或完成单位的科技奖励获省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2项。其中,叶建州教授领衔的“云南名老中医治疗皮肤病学术思想及应用示范”项目及张超教授领衔的“云南民族医药传承模式创新及应用示范”项目,分别获得2017和2018年度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年由我校组织编写的《云南民族药大辞典》由上海科技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全面总结了云南各民族在临床实践中的用药经验,为今后开展云南民族医药科研、教学和临床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已完成 U8-7uN,.4cR5=1D

新增省级工程实验室 1 个、云南省 2011 协同创新中心 2 个(含培育 1 个)、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 2 个、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 7 个、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3 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 3 个;与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建“云南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研究院”;牵头制定云南省中药材和饮片标准 51 项。 D6-7Ds2=7fS5=5L

新增云南省重点实验室2个、云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含培育1个)、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11个、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8个、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8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与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建“云南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研究院”。已完成 V3=,Hw5-3Cd7:6I

2015年起实施省科技厅合作实施应用基础研究中医药联合专项,当年50项,经费总额 500 万元。 c,6jl3!8wi2;1w

2015年开始,学校联合各附属医院、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等医疗和研究机构,与省科技厅共同设立了“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云南中医药大学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资金”,即“中医联合专项”。截止2019年底,共资助339个项目,累计投入科研经费4555万元,4000余人次中医药科研人员加入联合专项的科学研究工作。2019年,第1批50项项目完成验收工作。2020年中医联合专项财政资金部分由2019年的260万元增加到300万元,总盘子由1300万元扩增为1500万元。已完成 r7+1uz1;,Sb,;3L

(三)规划具体任务完成情况 f5?,kQ,.8hQ3;9A

1、科技项目平稳增长 Z3;7sf4.50j1?1I

科研立项和科研经费大幅增加。五年来,共承担省部级及以上各类科研项目48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87 项,省部级项目 394项,科研经费合计 22085.9万元,创历史新高。 T,~9TK37EF2+5d

省科技计划项目增长明显。五年来,获资助省科技计划项目32项,经费达486万元,增幅明显。2019年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设立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及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在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分别于2019年获得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项,2020年入库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 O1~8Vh7-3gr8=8C

重大科技专项实现零的突破。五年来,获资助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课题1项,省科技计划重大专项2项、课题5个、子课题5个,总经费7100万元,其中省科技财政经费达2224万元。2017年,冯德强教授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子课题“独龙族等8个民族医药抢救性发掘研究”获批,资助经费460万元,为我校参与的第一个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课题;叶建州教授牵头的云南省科技计划重大专项“特色中医医疗机构制剂研发与新药成药性评价”,获省财政经费资助400万元,至此,我校牵头的省科技计划重大专项实现零的突破;2018年,我校熊磊教授牵头的云南省科技计划重大专项“基于茯苓等十五种中药材的健康产品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获省财政经费资助1260万元。 X7~7Mv53Fh3!20

中医联合专项有力支撑云南省中医药重点领域研究。2015年开始,在省科技厅的支持下,学校联合各附属医院、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等医疗和研究机构,与省科技厅共同设立了“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云南中医药大学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资金”,即“中医联合专项”。2016年以来,聚焦“民族医药、滇南医药、南药”三大科研集群,累计资助339项科研项目,投入科研经费4555万元,共计4000余人次中医药科研人员加入联合专项的基础科学研究工作。2019年,第一批50项项目完成验收工作。2020年中医联合专项财政资金部分由2019年的260万元增加到300万元,总盘子由1300万元扩增为1500万元,扩充了学校科研经费,支撑了学校各项事业发展。 x7?7av,-3um7+3a

2、科研奖励获奖数量和获奖等次稳步提升 K1~,fv9.2Dt1:7M

五年来,我校科技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4项,其参与的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特等奖1项,以我校为主持或完成单位的科技奖励获省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2项。其中,叶建州教授领衔的“云南名老中医治疗皮肤病学术思想及应用示范”项目及张超教授领衔的“云南民族医药传承模式创新及应用示范”项目,分别获得2017和2018年度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年由我校组织编写的《云南民族药大辞典》由上海科技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全面总结了云南各民族在临床实践中的用药经验,为今后开展云南民族医药科研、教学和临床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L1~2nf3.8Ku4+90

3、科研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Z4?5Vz4+,ll7!7n

学校科研平台建设紧紧围绕省“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和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需要,立足学校特色和优势,积极推进各类平台的申报和建设工作。 y9!1oi9-9Zr4!7v

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6年以来,国家层面的研究基地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实现了零的突破。 g6+4vz3~3ab4,J

2018年,学校获批“中国—缅甸中医药中心”建设项目;第一附属医院获批第二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项目;张超教授领衔的“云南省傣医药与彝医药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2019年袁嘉丽教授领衔的“云南省中医药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获批筹备建设;2016年徐福荣教授领衔的云南省道地濒危中药材繁育与栽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这是我校的第一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今年6月通过考核为优秀。周志宏教授领衔的“云南中医药大学生物技术转移中心”和“云南省中药饮片开发与质量检测公共科技服务平台”获批;2019年,由孟庆红教授领衔的“云南省中医药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公共科技服务平台”获批,成为我校的第二个省级公共科技服务平台。 O6:,YQ5?9fJ,:6l

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取得新的突破。我校拥有的4个省级创新团队均是2016年以后获批的,包括2016年熊磊教授领衔的“中医治未病理论应用研究创新团队”,2017年袁嘉丽教授领衔的“中医药调节人体微生态创新团队”,2018年叶建州教授领衔的“中医防治皮肤病创新团队”, 2020年5月,孟庆红教授领衔的“中医药产业发展创新团队”。其中“中医治未病理论应用研究创新团队”已通过培育被正式授予“云南省创新团队称号”;“中医药产业发展创新团队”为我校首个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 F9~1dC9+6Ab3:3U

五年来,学校获得8个省教育厅批准建设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t6=6uK7:7ax3!7J

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服务于地方中医药发展。学校新建11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通过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设,借助院士专家团队的人才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先进设备,对我校的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起到了很好地推动作用,为服务云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v8!,ae8.4Mb3.5W

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基地建设不断推进。2017年,我校与昆明赛诺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美洲大蠊研发创新中心”,设立赛诺研发创新基金,推动校企合作。我校与云南白药集团共建的“药物研发协同创新平台”,专注于新药研发及其研发人才的培养,该平台建设为校企双方提供了科技条件支撑,提升了药物研发能力,目前,正共同致力于将该“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成为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药物研发协同创新平台。 U3?4TP8!5Ac5+5W

4、科研实验资源开放共享工作不断推进 u,;4k01~1SL1;8j

科研实验公共资源不断完善。目前,学校科研实验室共17574.8m2,截止2020年6月,全校教学、科研仪器4376台,总金额1.15亿元。其中20万元以上设备158台,总额:7129.2万元。 k,.3Sm1:5cM,=5a

公共科研平台开放共享取得一定成效。按照国家和省科技厅有关科研资源开放共享的要求,我校积极落实有关政策,建设公共科研平台,为校内外科研人员提供开放共享服务。于2017年加入云南省“大仪网”,获得开放共享奖励补助,其建设成效及经验多次在全省交流;2019年获批建设云南省中医药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成为云南省科研资源改革的试点单位。 N9:2Wc9;3FY1+1e

5、科技交流与社会服务更加广泛 k5!7Ju6!1vW8+4P

学校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扩大学校的学术影响力。2016年成功举办“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发展论坛之中医药大健康合作发展论坛”,“中国工程院《云南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及措施研究》咨询项目启动会”;五年来,组织国医讲坛34场,邀请了一大批名医名师传医授道,听众达1万余人次;积极参加 “中国—南亚博览会”和“南亚东南亚国家商品展暨投资贸易洽谈会”,展示、宣传我校的科技成果和科技产品;充分发挥高校服务社会职能,为企业的中医药产业化提供技术开发、咨询等服务,五年来,受企业委托的横向科研项目79项,总经费926.6万元。 M3=4C04:7Ja4~5C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H2?8LP6+9Dv7,V

1、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工作的开展,主要目的是为学校申报更高层次协创中心培育后备项目,但由于“十三五”期间省教育厅等主管部门暂停了该项工作,我校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也失去了相应的建设初衷,为了是项目资金的绩效最大化,“十三五”期间学校暂停了该项工作。 k9-6Rg1=60o6?5E

2、由于职能重新划分,标准、新品种及专利等管理职能目前由成果转化办公室负责。 I2=8Nj5-6pr4+7L

二、“十三五”规划面临的问题与机遇 n,~4vm5~2kY5:1l

(一)“十三五”规划实施中存在的困难 J3~4mZ5?2cE4.7c

1、管理人员不足,工作量大,制约了工作创新发展。 U7=7hI6=3Oa,~2x

2、旗帜性的科技领军人才匮乏,高层次创新人才和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不足,既少领头羊,又缺主骨架,缺乏承担高级别重大项目的人才支撑。 Y9+7Yb78Lx28S

3、上级部门调整科技支持体系,部分项目建设失去后续支持,未能继续开展。 h6;8KU38MF6+3a

(二)“十四五”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G4;9cF1?,sw,.5u

基础科学研究《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国发〔2018〕4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19〕9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云政发〔2019〕26号)等文件陆续出台,基础研究及中医药产业发展环境持续改善,中医药发展迎来了快速发展的窗口期。尽管环境向好发展,但我校科技发展仍面临系列困难。 M1+5Dz5~8wR5=1h

一是科技人才资源不足,人才融合不够;二是科技项目聚焦度不够,高级别重大项目缺少;三是高水平科研成果匮乏;四是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滞后。 a3-5q04.4KU5~5o

三、 “十四五”规划思路 q9?8ZO8?9cr8-3M

新时期,学校科研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区域性高水平中医药大学的目标和“十三五”科学研究发展思路,传承、丰富、发展中医药理论体系,聚焦民族医药、滇南医药、南药三大科研集群,提高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疑难疾病水平和中医药治未病能力。依托云南的资源优势,关注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原创能力和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形成一批推动产业发展的标志性成果,为学校 “双一流”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l1-6yM1.1Y07.8a

(一) 整合资源, 夯实科技资源配置的基本要素 W,-9ro8?1Lx4.5Y

出台相关政策,加强科技人员团队意识培养,重点支持建设省级、省高校、校级等各种层次的科技创新团队,鼓励有条件的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成为国家级团队,逐步形成科技创新团队的合理梯队;围绕学校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重点领域,优化人才结构,大力引进科技领军人才,择优引进研究方向明确、前期研究成果重点聚焦的中青年人才,发挥现有院士专家工作站和科技创新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人才存量资源向优势学科和优势研究领域集聚;以人才聚合团队,以团队攻关项目,以成果支持学科,构建“人才、项目、学科”三位一体的云中科技创新建设体系。统筹科研实验资源开放共享。通过科研实验资源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有偿化,逐步改变科研实验资源分散、多头管理的状况。 I3=6qH9!6wV5:5e

(二)营造科研服务氛围,激发科研活力 S7+6gS5:1mZ4+9T

增强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流程,给科研人员松绑减负,加快“一站式”协同科研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对科研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实施痕迹化管理,借助数据多跑路, 实现科研人员少跑腿。。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环节众多,理顺各部门间的流程,协同完成科研管理服务事项。 z4!6do9=,JH,.3D

(三)聚焦重点,推进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 T81KD47TD9;7t

围绕省委省政府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需求和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定位,聚焦民族医药、滇南医药、南药三大科研集群开展科学研究;保持和发扬学校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优势,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坚持中医药、民族医药原创理论创新与临床诊疗能力提升相统一,进一步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凝练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和研究方向,开展中医药民族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医“治未病”、中药民族药开发、中药种植、中药饮片标准化、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健康生活目的地等领域的深度研究;不断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积累,在继续保持国家基金项目稳步增长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级重点项目、重大专项项目的新突破,以大项目、优势领域产出大成果,产出高水平高质量成果。 k6!7hJ7.,Nj4;1O

(文中数据统计至2019年12月31日) u7;3JU7~7bW2!4c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云南中医学院科技处(科研实验中心)相关热词

党委办公室是学校综合协调部门和日常办事机构,围绕学校党委中心工作开展调查研究、督察督办、办文办会、信息综合、信访接待等工作,协调学校各单位各方面工作,是连接学校党委和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和师生的桥梁纽带。同时,负责机要、保密、610工作及维护学校稳定的组织协调工作。详情>>

更多>>
最近收录的网站
  • 厦门华厦职业学院

    厦门华厦学院是经教育部备案、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厦门市社会发展研究会举办的厦门市首家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学校董事会就坚持“零回报”办学模式,属完全公益性的教育机构。

  • 汉川市人民医院(湖北科技学院附属汉川医院)

    汉川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50年,是全市最大的一所融医疗、教学、科研、健康保健于一体的非营利性综合医院,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长江大学医学院及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等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学基地,是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

  • 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

    1944年,学校开设电讯科,开启了西北地区信息类人才培养之先河。1958年,老一辈电信人来到兰工坪,创办了动力系,从此扎根西部,铸就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红柳精神,成为电信人前行道路上的不竭动力。当时,动力系仅有电工、发电和热工三个教研室,设有发电一个本科专业。七十多年来,学院教职工始终秉承“奋进求是”的校训,以民族复兴、社会进步为己任,以立德树人、履行使命为追求,七十多年栉风沐雨、薪火相传,已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15000多名,为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58同城济源分类信息网

    58同城济源分类信息网,为你提供房产、招聘、黄页、团购、交友、二手、宠物、车辆、周边游等海量分类信息,充分满足您免费查看,发布信息的需求。济源58同城,专业的分类信息网。

  • 365兰州淘房

    三六五网旗下兰州房地产家居门户网站,365淘房,提供及时全面的兰州房地产资讯,商品房,二手房,租赁,家居,建材信息,信息真实的兰州房地产网上市场,人气旺盛的兰州房地产论坛-业主论坛,详尽全面的兰州房地产家居信息,兰州房地产速递抢先报道,兰州房地产信息一网打尽。

  • 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主办: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地址:绵阳市涪城区云泉南街2号园艺山集中办公区六号楼

  •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医学与公共服务学院

    医学与公共服务学院成立于2018年3月。学院秉承“立德树人、文化育人、特色强人,夯实基础、强化实践、注重创新”的教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好的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精神、终身学习理念;具有健康体魄、健全人格、人文情怀、仁爱之心、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具备爱心、细心、耐心和慎独的职业素养,在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及护理领域特色鲜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

  • 江山旅游网

    途牛旅游网提供跟团游、自助游、邮轮旅游、自驾游、定制游以及景点门票预订、机票预订、火车票预订服务,还有牛人专线、首付出发旅游等品质高端、价格实惠的旅游路线.全年有各种尾货特价、限时秒杀等特卖旅游路线让你畅游海内外,要旅游,找途牛.

  • 华北电力大学校医院(保定校区)

    主办:华北电力大学校医院(保定校区) ;地址: 河北省保定市永华北大街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