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简介
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科技部、教育部2001年批准筹建的全国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2003年正式批准成立,主要承担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四大职能。 e,~4ZG2=1Pk7.5n
西南科大科技园由绵阳市人民政府与西南科技大学合作共建,实行“市校共建,以校为主”的管理体制,成立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管委会,由绵阳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负责园区管理、服务以及运营。 J93jf2;2Ze5.9l
西南科大科技园以“服务集成创新,引领科技潮流”为宗旨,致力于整合高校和区域优势科教资源,推动现实生产力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和区域协同发展。围绕“新材料、软件开发、智能制造、人工智能、节能环保”等重点发展领域,积极推进环西南科大科技园创新产业带建设,打造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科技园,力争早日建设成为我国西部乃至全国一流的国家大学科技园。 E3!5pM2!7dH76E
西南科大科技园已建成具有一定规模、健全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和产业化支撑服务平台,拥有集理论研究、决策咨询和实践服务为一体的管理团队,成为区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服务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是绵阳科技城区域创新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2年起,大学科技园已建设成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国家级小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在主要职能方面实现了国牌基地的全覆盖。 V2:3yb5;1Pn7;9v
园区设施
绵阳市科技城科教创业园区、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区以及在科技部与国防科工委共同支持下建设的国家军转民科技园区实行“三块牌子、—套班子”的管理体制。设立绵阳科技城科教创业园区暨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委员会,学校副校长罗学刚任科技园管委会副主任。学校设立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 D,?3zg4~2vy2-9p
园区注重体制和机制创新,深化了行政体制创新,推行“小政府,大社会”和“小机构,大服务”,坚持管委会集中力量管好规划、集中力量创造良好环境,主动让渡社会职能,采取了市场化的开发建设机制,探索引导社会资源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多种方式和灵活运作的机制,医疗卫生、文化、通信、商贸等城市功能配套日益完善;坚持开放式办园,紧密依托西南科技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和长虹公司、九洲公司等大型企业的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优势,积极吸引西南科技大学、在绵国防科研院所和企业的资金、人才到园区发展,并且和西北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南财大、北京邮电大学、深圳清华研究院、成都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f1;2hN2~6KC3-5Q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大学科技园管委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各类创新要素资源汇集、融合的新焦点。园区有专业孵化器4个,分别是新材料技术专业孵化器、信息技术专业孵化器、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孵化器、生物技术专业孵化器,场地面积7570平方米。综合孵化器1个,场地面积为22000平方米。此外,与九洲集团合作共建了国家863软件专业孵化器。 04!9Ml4?3XH8=4S
园区引进了注册资金达1.2亿元的四川天晨投资控股公司,从事担保、风险投资等业务,扩大中小型企业的融资范围。园区分别投资5000万元和100万元参股绵阳市风险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绵阳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支持。 j1.8mY6-,wQ5-2c
园区引进了法律、资产评估、管理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12家,一方面为企业提供工商、税务、法律等方面的基本服务,另一方面为孵化企业提供发展咨询、市场、技术等增值服务,营造了良好的创业软环境。 V6;8PH8~,fi,4Q
园区入驻企业总数为374个,生产总值7.5亿元,工业增加值2.8亿元,利润2000余万元,成功打造出维博电子、西科种业、科瑞软件、长鑫新材料、福德科技、昊天电子、艺精长运等一大批高科技骨干企业。有研发机构21家。入园科技企业累计申请专利34项,已获专利22项。园区引进了一批高科技人才。 D1;1Tc,;7PC3!,R
为了更好地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2008年底,经绵阳市委、市人民政府同意,开始实行“市校共建,以校为主”的管理体制,已组建绵阳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实行“政府支持、依托大学、市场机制、企业运作”的运行机制,负责科技园的日常建设与管理工作。大学科技园办公室挂靠学校产业处。 L48LU3?9kK16T
园区地位
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以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大学为依托,将大学的综合智力资源优势与其它社会优势资源相结合,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提供支撑的平台和服务的机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是高校实现产学研结合及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平台之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次创业”以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支撑行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创新源泉之一。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重要通道,主要功能是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学科和技术优势,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培育高层次的技术、经营和管理人才。 2001年5月,科技部、教育部《关于认定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通知》(国科发高字[2001]139号)同意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依托的“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筹)”在绵阳筹建。筹建以来,受到教育部、科技部和国家、省、市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原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国务委员陈至立,科技部长徐冠华,教育部长周济,以及四川省、绵阳市有关领导的身影,已经深深地印刻在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史之中。2003年8月,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通过科技部、教育部专家组的验收,同年10月,科技部、教育部以国科发高字[2003]336号文件批准认定第二批国家大学科技园,正式授予“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称号,成为全国36个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 Q8+1zS1:6hC39O
园区规划
争取3-5年时间,把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创业孵化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军民结合互动平台以及融资平台,尤其是要建设好大学生创新基地,鼓励和吸引在校学生在园区内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形成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新格局,实现产学研结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整合校内外资源,建设好主园区、研发区、产业区、培训区四大区,形成四区相互依托,相互联动,共同发展的格局,打造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特色品牌,创建西部一流大学科技园。 G6-5Ep,=7LR9=,f
主园区 l1!,Fc6!5ZH5~2l
与省内外知名企业合作,成立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公司,并吸收社会资本,通过3-5年时间,将其建成环境优美、现代气息浓郁、功能配套、设施完善、服务平台齐全的智能化、生态型高科技园区。此园与绵江产业带浑然一体,互为支撑和补充。 n5-7IG3!1Kt4;5k
研发区 D2+6kw9+7Dm2?6T
坚持校内和园区研发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学科特色和优势,利用军工背景、建材背景和农学背景,在已有4个专业孵化器(新材料技术专业孵化器、生物技术专业孵化器、信息技术专业孵化器、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孵化器)的基础上,建立其它专业孵化器。利用国家对西部地区一省一校的支持,在园内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防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积极企业合作,设立创新创业基金。以企业为主体,组建市场运作实体,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推出“技术成果交易超市”服务项目,为科研成果与企业对接转化和实施产业化提供服务平台。 k8!1IG6!8FZ1-6a
产业区 z7!9YO15DK47M
以品牌经营,同政府和社会合作组建产业区。首先确保主园区在孵企业的生产用房,修建标准厂房20000平方米。同时积极争取条件,把产业区做大做强,以引进有较大规模的科技型企业和进驻主园区孵化育成的毕业企业,逐步实现向“孵化+产业型”建设模式的转变。在依托学校学科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调整结构,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构建和完善以水稻与小麦、环境治理与安全、土木建筑设计与咨询、环境友好材料、建筑材料、电子信息等为特色的产业集群。同时,采取辐射战略,有侧重的在科创园区、高新区及部分地区与政府、社会合作,建立高科技企业,使大学科技园的服务功能最大程度发挥。 i4+7ur7+5yq5=8u
培训区 q,?4GI4=5sq1-6p
建立以科技园为中心,由若干个培训基地为架构的职业教育培训区。发挥学校各方面优势,面向科技园企业、在校学生和社会各类人员开展职业教育、创业培训。建立西南科技大学工程硕士培训中心。 5.12地震发生后,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灾后建设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进一步加强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绵阳科技城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学校对大学科技园灾后新区建设进行了规划,将依托主校区,建设大学科技园新区,先期启动产业孵化园建设,重点构建新材料、制药工程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农产品及食品质量安全分析、作物育种及质量分析检测、超大型精密及超精密加工等研发和中试平台,进行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创建西部一流的大学科技园。 M1=4K06=9SI86G
管理机构
管理体制 n7:6qX5+5gB4=3E
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实行“市校共建,以校为主”的管理体制。 l,~1oN5;8pz51W
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必须依托大学的科技创新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同时,政府必须提供良好的服务,积极探索“官、产、学、研、金”结合的有效途径。绵阳市人民政府和西南科技大学派人组成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管委会,全权负责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主要包括制定园区的总体规划、园区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孵化体系的建设、制定和实施政策、履行行政管理服务职能等。 n9!7hV23tc9-2g
市校共建体制在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一是发挥了政府引导资源配置的作用。绵阳市人民政府为大学科技园建设划拨土地4.98平方公里、资金1000万元,为大学科技园的快速启动和长远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二是充分调动了学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大学科技园建设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充分调动、整合各种资源,与园区实现共享。学校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园建设。学校一方面组织引导高科技企业入园发展,另一方面学校各类研发机构的创新技术成果成为园区创新的源头,同时,利用学校的研发设备等优势设立了专业孵化器。三是可以更好地依托学校的学科优势,利用我校国防科技学院、建材行业和农学的背景,发展特色产业和培育创新型人才。四是大学科技园将按照“政府支持、依托大学、市场机制、企业运作”的运行机制,可以靠市场机制吸引社会企业和风险资本的投入,吸引社会资源向大学科技园汇聚,促进科技园更快更好地发展。 Z6!1TJ7:8Mf5?6b
运行机制 r2!2Gk7=,ji75O
园区努力探索市场化运行机制。一是组建了绵阳科教创新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本运作。园区的开发建设采取“开发公司建设-政府回租-企业运行”的方式。二是坚持开放式办园。园区不仅吸纳西南科技大学的高科技企业和人才到园区发展,而且努力吸引绵阳市军工科研院所和企业的资金、人才到园区发展,还和西北工大、华中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为园区建设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J6=5jv3!2tt1?8X
2008年,园区组建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负责科技园的日常建设与管理工作,实行“政府支持、依托大学、市场机制、企业运作”的运行机制,吸引社会企业和风险资本的投入,吸引社会资源向大学科技园汇聚,促进科技园更快更好地发展。 m3:5ko3~9dX6?2d
机构设置
园区设立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委员会,全权负责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主要包括制定园区的总体规划、园区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孵化体系的建设、制定和实施政策、履行行政管理服务职能等。2008年11月,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由中共中国(绵阳)科技城工作委员会和中共西南科技大学委员会联合行文(科技城工委发﹝2008)8号),将大学科技园管理体制调整为“市校共建,以校为主”的模式,并对管委会组成单位和人员进行了充实和调整。调整后由西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王俊波任管委会主任,市委常委、科技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易杰,西南科技大学副校长罗学刚,科技城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段扬任副主任。校外成员由市国土资源局、建设局、科技局、涪城区委、科创区党工委、科创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组成,校内人员由科技产业、合作办以及4个专业孵化器学院主要负责人组成。 b,?,xE1!6BW9=90
学校成立了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办公室,挂靠产业处。 C61IC9-7yu4~6i
依托平台
西南科技大学 m3-4lF1?1oI4~,c
西南科技大学坐落于大禹之乡、李白故里、人杰地灵的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建校以来,学校几经搬迁,走过了创业、发展、壮大的不平凡历程。跨入新世纪,学校在西部大开发和绵阳科技城建设的历史机遇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学校发展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西部14所高校之一,全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学校,全国文明单位。学校拥有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高校。 N4.6mu5~8XL6;8f
学校校园占地4088亩,学校校舍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校园绿树成荫,碧水环绕,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好地方。 u5;9AJ6=6uR1?1T
校园情况 m2!2Qr8!3qz7?9W
学校校园占地4088亩,校舍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研究生和普通本专科学生3万余人,设有国防科技学院等17个学院(部),在工学、农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设有76个本科专业、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和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创新实践基地,4个学科方向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n2:7QU6?8ds,,N
学校现有国防基础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7个、国防紧缺专业1 个、国防重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15个;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共建)、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区域研究培训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10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共建科研平台23个;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精品课程3门、四川省精品课程36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 w6:6pQ4=6Ag3+2h
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专职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从董事单位等聘任院士14人;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教学名师120余人次。 C87jy2~5GU7?5p
学校努力提高协同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建设,在先进建筑材料、核废物与环境安全、植物遗传与育种、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特殊环境机器人技术、生物技术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特色与优势。近年来,学校完成了多项国家"973"、"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国防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260多项。 o2.8ai6.4LW4+8k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扎根西部,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科学理性、开放包容、彰显卓越”的办学理念和“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建校、和谐兴校”的办学思路的指引下,形成了“艰苦奋斗,拼搏创新”的校园精神与“厚德、博学、笃行、创新”之校训。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努力推进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学校成立了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分管教育副省长任董事长,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等36家大型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参加的校董事会。学校从董事单位聘任了一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校教授、副教授,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与董事单位共建共享实验室17个,通过资源共享、联合办学,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快速提升和董事会成员的共同发展,形成了“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的鲜明特色。 f4?5jU1-2kZ5?6L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20余所国外及境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联系,在教学、科研以及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学校国际化开放办学渠道日益广泛。近年来,学校主持完成了加拿大政府资助的“中国西部远程教育项目” 、欧盟资助的“低成本废水处理技术高等教育与培训模块的开发”等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水平、科技实力以及国际影响力。 P9.2XU,;6kH,;5e
学校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学校近年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都取得了较好成绩,特别是学校机器人小组在2004年7月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获得冠军和最佳技术奖,同年9月代表中国参加亚太地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夺得亚军和最佳技术奖。 W17LO4?4yl5?5H
春华秋实,桃李芬芳。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培育了数十万英才,大部分已成为西部信息技术、非金属资源建材、机械、环境、政法、金融等行业管理与技术骨干,学校被誉为西部工程师的摇篮。 l4!,MQ2~5du7!6K
中央等各级政府和领导对学校非常关心和支持。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国务委员陈至立、教育部部长周济等先后来我校视察和指导工作。李岚清同志还为学校题写了校名。2009年3月16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率科技部部长万钢等国务院有关部委领导来我校视察和指导工作,并对学校发展寄予了殷切希望。 A4.5iw3.9td,?3T
“西南明珠出沧海,桃李春风物华新”。学校正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灾后重建,深入实施教育部“教学质量工程”和“教学改革工程”,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体制创新和教学改革为动力,不断深化国家部委和省市共建体制,立足西部、服务全国,为加快将西南科技大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极高标准)而努力奋斗! N46Im,+2Fb82f
绵阳市 m8~6ZZ2:4KO5=7n
绵阳是中国唯一的科技城,四川省区域中心城市、四川省副省会、四川省第二大城市,素有“富乐之乡”、“西部硅谷”美誉的绵阳,是我国重要的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生产基地,先后获得过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迪拜奖)、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文明卫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中国最佳宜居城市等诸多荣誉,是国务院批准建设中国唯一的科技城。 y2+7ah6;,AD6!7l
入园企业
宝新容科 V1=9MT,+8Br5:8l
绵阳宝新容科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5月,是国内环境降解新材料领域唯一一家真正实现了高技术成果工业化大批量生产、大规模市场销售的企业,拥有自主进出口贸易资格。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实施单位,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实施单位,集生物科技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省中小企业局重点扶持民营企业,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与西南科技大学合作,已形成产、学、研良性稳定发展的共同体。 A7~4px5.6pd1-4r
2006年已注册商标“宝新容科”、“宝新”,2007年8月又完成了“完全生物降解天然植物纤维素材料”的专利申请。2008年4月,连续使用环境降解地膜三年后的土壤,经国家权威机构检测,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农田旱地标准。2008年12月,公司“超长寿多功能棚膜”科技攻关组,成功研发了“高性能功能棚膜系列技术”,其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的空白。2009年8月,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7年12月,公司成功收购西南科技大学绵阳九易科技有限公司,九易科技新项目“多功能母料基地建设项目”作为我市灾后重建30个产业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已于2008年9月动工建设,2009年3月底竣工验收,6月投入使用。该基地建成后,生产能力可达20000吨,产值可达3亿元人民币。 Q5:2ct7:8jT7=,Z
绵阳西科种业 N8=,Tw3~,fI,+5P
绵阳西科种业有限公司德阳明阳分公司从1983年成立以来,依靠德阳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良种生产和经营。以南方稻作区和国家边贸口岸为市场依托,以科技为动力,先后与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省农科院水稻所、绵阳地区农科所等加强横向联合,不断开发新品种,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达8个,已成为德阳和四川的种业龙头企业。公司现有员工7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60%以上,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占员工数的45%,公司设有生产科、经营科、检验科、育种室等9个科(室),并在国家一级边贸口岸云南河口设有分公司;公司占地23.8亩,拥有仓库、加工、检验、办公、招待所等建筑面积达5600平米,有从国外引进的成套种子加工设备和国产种子加工设备8台套,日加工能力达40吨;公司检验设备完善,完好率达100%;德阳农作物种子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公司良种生产面积常年保持在1.7万亩左右,年产优质合格种4500多吨。所产杂交水稻良种90%以上销往南方稻作区和越南、缅甸等国际市场。 O2!7KC3:5LR6;2J
德阳市是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绵阳西科种业有限公司德阳明阳分公司是四川省种子生产量和销售量较大的公司之一,“九五”期间,公司先后获国家农业部及省市丰收奖、技术奖五项。并载入《中国优秀企业名录》,2000年被农业部评为“种业百强”创建单位, 2001-2005年连续五年被德阳市人民政府评为“重点龙头企业”。公司的“明阳”牌商标于1996年获国家工商注册,次年,在越南获准注册。1999年,“明阳”牌杂交水稻种获“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2001年“明阳”牌杂交水稻获国家质检好产品称号,种业质量放心品牌,打假扶优重点保护企业。2002年被四川-中国西部农业博览会评为“名优农产品”。2004年获德阳市首届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名优农产品”称号。2005年“明阳”牌种子B优827获第二届四川·中国西部国际农业博览会组委会银奖。2006年绵阳西科种业有限公司德阳明阳分公司获四川种子行业“诚信企业”称号。 g3!6aM79Mp6.3Q
绵阳西科魔芋高技术有限公司 x2.7MR3.3Js2.70
公司注册资本300万元人民币,位于绵阳市经开区南湖北街。公司依托西南科技大学科研优势,专门从事魔芋生产、深加工,进行魔芋新产品研发。 C3;9uY,!3En,1g
公司着力于鲜芋生产、魔芋精(微)粉和魔芋胶生产、魔芋相关新材料的科研和生产、魔芋休闲食品和魔芋保健食品的开发、科研和生产。 u8-2aU68VB5.8b
公司拥有先进的魔芋精粉和魔芋胶生产线,具有魔芋粉粗、精加工的全套设备,现有生产厂房3000余平方米,魔芋产品加工生产线6条,魔芋精粉、微粉-系列产品,年产量1100吨,产值4500万元,魔芋胶500吨,产值2500万元。 d5.7OR9;4tv7:8p
公司现有员工83人,中级职称以上的有33人。公司拥有魔芋种植基地3个(安县、平武、北川);魔芋收购粗加工网点43个,扶持发展魔芋种植示范大户580户,扶持魔芋示范种植面积12000亩,年收购加工鲜魔芋23000吨。 Z9?1dm3!4nz8+9s
绩效评价
2021年10月21日,科技部、教育部发布国家大学科技园绩效评价结果,该科技园被评价为合格。 u1?8fh8!,ym5+9C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