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简介
中国科学院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10年。是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整合成矿动力学实验室、极端环境地质地球化学实验室、矿产资源中心和所内部分从事元素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的科研力量建立的具有鲜明矿物学和成矿学特色的综合科研实验室,在2014年和2019年两次中科院评估中均位列同领域前列。实验室现有科研人员47位,包括研究员13位,副研究员22位。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4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5人、973项目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各1人、国际矿物学与矿床学主流期刊主编各1人。 l5~9hm,~7jr9~1Q
实验室主要目标是研究矿物学和成矿学的前沿科学问题;揭示成矿规律,预测矿产分布;探究矿物特性,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包括采用微区分析、矿物谱学、同位素、高温高压实验与计算模拟等方法,研究矿物的“构-形-性-控-效”和成矿元素的“源-运-储-保-变”,揭示板块俯冲和地幔柱等地球动力学背景下的成矿机理和成矿规律,进行矿产预测,指导找矿;探索矿物资源在工业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实现固体地球科学理论体系的创新和技术突破,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围绕研究目标和任务,实验室主要设置了三个研究方向,即:1)矿物结构与表界面作用;2)矿物成因与成矿作用和3)矿产预测与矿物资源利用。 W2!7tE4;6oz4-4u
近五年来(2014-2018),实验室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97项,包括2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专项、1个国家973项目,以及多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合同总经费达3.8亿元,显示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强的竞争实力。2014-2018年,实验室研究人员共发表论文674篇,其中SCI论文526篇,实验室成员第一/通讯作者国际SCI论文329篇;出版专著8部;获得授权专利20项,其中发明专利16项(2项已技术转让);软件证书2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 E1-4OZ,.3rZ7;2c
实验室拥有矿物学和矿床学相关研究的各类大型仪器21台(套),按功能可细分为5个分析平台,包括1)矿物结构与形貌分析平台;2)高温高压实验矿物学研究平台;3)包裹体实验平台;4)元素/同位素分析平台;5)矿产深部勘查技术平台。目前已有的大型仪器包括:场发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X 光电子能谱仪、扫描探针显微镜、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仪、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微区激光拉曼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金刚石压砧高温高压实验装置、Stratagem (EH-4)连续电导率剖面仪等,能为矿物学及成矿学研究提供较完备的实验设施。 Q2=1gN3-,AT6~6a
研究方向
【定位】 K5!1TH8;4eQ6+7g
实验室总体定位: p,~9sX7+9gL8-6W
研究矿物学和成矿学的前沿科学问题;揭示成矿规律,预测矿产分布;探究矿物特性,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V9~,tZ52hI9.3n
采用微区分析、矿物谱学、同位素、高温高压实验与计算模拟等方法,研究矿物的“构-形-性-控-效”和成矿元素的“源-运-储-保-变”,揭示板块俯冲和地幔柱等地球动力学背景下的成矿机理和成矿规律,进行矿产预测,指导找矿;探索矿物资源在工业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实现固体地球科学理论体系的创新和技术突破,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把实验室建设成为国家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H2=4on8+6zd8~1y
【研究内容】 M5?1Gx6=8iN7~7C
- 矿物结构与表界面作用 B2?4sL1-5mp6!5u
主要研究矿物结构及其对矿物性质和表面反应的制约。研究主要聚焦以下几个方面:1)地幔矿物典型结构及元素高压下晶体化学行为;2)高放废物蚀变矿物结构与放射性核素的近场包容作用;3)矿物结构和表界面反应性之构效关系和机理;4)地质和环境过程中的矿物表界面作用机理;5)矿物改性和材料研制中的表界面作用机理。 t9;,eU64Jo4+4o
- 矿物成因与成矿作用 N4+3OK3!9pS8~8F
主要探讨特征矿物的形成机制及其对成岩成矿过程的示踪,阐述重要地质作用的成矿效应。研究主要聚焦以下几个方面:1)矿物标型特征及其对成岩成矿过程的约束;2)包裹体多元信息的综合提取及其对岩浆和流体演化的示踪; 3)板块聚散过程的矿物演替、元素传输与金属成矿;4)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及其成矿效应。 c,?4lM6+6pi,!3T
- 矿产预测与矿物资源利用 x34yP,~2TR9!1g
通过基础理论成果的系统集成,实现找矿勘查和矿物资源利用的突破。研究主要聚焦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典型矿床成矿理论集成大中型危机矿山深边部找矿预测的新技术,实现资源增储;2)阐述重要成矿区带成矿规律并建立相关成矿模式,开展不同尺度找矿靶区的优选;3)调控黏土矿物等多孔矿物的结构和性质,拓展其在环境治理领域的应用;4)矿物功能材料深度开发及应用。 e62Ht59y08;3P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