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网站 > 中国理论法学研究信息网(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中国理论法学研究信息网(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锁定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是经教育部批准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是由吉林大学法学研究所改制而成。1988年,吉林大学以法学理论学科教师为主体成立了法学研究所。1999年,经过人事改革、人员重组和机构调整,吉林大学法学研究所更名为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2000年9月,经过教育部组织全国专家进行通讯评审和教育部专家组按照较高的标准和极其严格的评审程序的实地评审考察,被教育部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理论法学研究信息网(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网站详情

中国理论法学研究信息网(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简介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是经教育部批准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是由吉林大学法学研究所改制而成。1988年,吉林大学以法学理论学科教师为主体成立了法学研究所。1999年,经过人事改革、人员重组和机构调整,吉林大学法学研究所更名为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2000年9月,经过教育部组织全国专家进行通讯评审和教育部专家组按照较高的标准和极其严格的评审程序的实地评审考察,被教育部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j8;2wO4=2df56g

2002年,中心的法学理论学科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重点建设学科;2003年,经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4年,中心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研究基地。2004年,依托中心,整合法学理论、政治学理论、法律经济学、国际政治、世界经济五个学科的学术队伍、研究资源,创建了吉林大学“985工程”二期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项目——“法律与经济全球化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2007年,中心的法学理论学科再次被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重点建设学科。中心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全国领先、并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理论法学领域的科学研究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学术交流中心、信息中心和咨询服务中心。 M5=4Vq,=5WN2?,O

中心主任由我国著名法学家张文显教授担任。中心实行以课题为中心的研究人员聘任制和驻所研究制度。中心设有学术委员会,荟萃了一批优秀的科研人才。中心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共38人,其中教授21人,博士生导师19人,其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吉林省省管专家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中国“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获得者2人,中国“杰出青年法学家”1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2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获得者1人。在长期的合作研究过程中,中心形成了具有共同理论旨趣、研究范式和社会责任感,在国内外法学界具有相当影响的学术群体。 m2,lg3!1Wx8=2S

自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来,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的学术活动。 X2.1R0,:1dI8;4x

在科学研究方面,中心研究人员2000年以来承担国家级课题16项、部级课题27项、省级课题19项,获得课题及学科建设经费2000余万元;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13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520余篇。研究成果在国内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影响,有的成果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中心研究人员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0项。 P3-9ET99AY6?,h

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心拥有法学理论、法律史两个硕士点和法学理论、法律史学、法律经济学(与经济学院共创)及法律政治学(与行政学院共创)四个博士点,开展了“法学理论前沿博士生论坛”、“生活中的法理”系列论坛、“小南湖读书小组”、“原典精读”、“硕士沙龙”等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支持青年教师广泛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作为高层次法学理论人才的培养基地,中心每年向全国高校、科研机构、实务部门输送一大批优秀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同时,中心先后两次聘请国内外西方法哲学专家举办“西方法哲学前沿问题暑期讲习班”,为国内的西方法哲学研究和教学培养了新兴力量。 r1=1HL2:8WD7?9P

在学科建设和法学教育方面,中心完成了颇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教材编写工作。中心承担的“法理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张文显教授主持的教学改革连续四届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2005年,由张文显教授和曾宪义教授等共同完成的《中国法学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工程》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张文显教授主持编写了“九五”、“十五”、“十一五”国家级重点规划教材、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法理学》(2002年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007年被评为国家精品教材);《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理论、方法和前沿》(2006年获司法部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一等奖)被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推荐为研究生教学用书,该书在国内被广为使用,具有深远影响。 S5:7KJ7~8bX55s

在学术交流方面,中心举办了“当代法学名家讲座”、“海外学者讲座”、“法学学术圆桌”、“青年学者论坛”等学术活动,每年邀请数十位国内外著名学者来吉林大学讲学。中心举办“北欧——中国国际人权法教师研修班”、“法律职业共同体与中国法治之路”、“中国法学的反思与前瞻学术论坛”、“西方法哲学前沿研讨班”等大型学术会议,加深国内外学者的学术交流,并支持研究人员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中心研究人员分别在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比利时、日本等国家的著名高等学府从事过学术研究、讲学和访问,与国外同行专家保持经常性的学术联系。 o8?,me8=4Jl,,N

在学术刊物和网络信息建设方面,中心主办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CSSCI来源期刊《法制与社会发展》、法理学学科类年刊《法理学论丛》、《西方法律哲学家研究年刊》和系列出版物《法学理论前沿论坛》(《法律与中国》)、《生活中的法理》等,并计划出版《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学术文库》。中心开发建设了全国唯一的理论法学学术网站“中国理论法学研究信息网”,及其子网“正来学堂”、“文献检索”、“视频网”、“图书网”、“马克思主义法学数据库”、“全球化数据库”,购买了LexisNexis数据库。中心资料室拥有数量丰富、种类齐全的中外理论法学图书资料。 X6~2BM69zP6~1s

在咨询服务方面,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通过多种形式为各级党政机构和社会团体提供了许多法律方面的重要的建设性意见,意见多被采纳,对政策形成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l1=8kI,.7zc5:8r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中国理论法学研究信息网(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相关热词
更多>>
最近收录的网站
  • 德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

    主办: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地址:德阳市旌阳区泰山南路二段733号

  • 邯郸市交通运输局

    主办:邯郸市交通运输局通信、管理处;地址:邯郸市丛台区人民东路340号

  • 云县人民政府

    云县,云南省临沧市辖县,位于云南省的西南地区及大理、普洱、临沧3个州市的交界处;属山区半山区县,属低纬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暖温带季风气候;总面积3760平方千米,辖7个镇、5个乡;2018年常住人口466700人。

  • 梧州市万秀区文化馆

    主办:梧州市万秀区文化馆 ;地址:梧州市万秀区小南路57号

  • 潍坊学院体育学院

    体育学院的前身是1978年成立的昌潍师专体育系,2009年更名为体育学院,现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两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900人。学院现有教职工74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0人,博士6人,硕士46人,国际级裁判1人,国家级裁判11人,国家级健身指导员6人,国家级康复治疗师2人,兼职硕士生导师2人。

  •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成都校区)

    主办: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成都校区) ;地址: 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 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园林学院

    建筑与园林学院是宣城职业技术学院所属二级学院,拥有由教授、副教授、教学名师、教坛新秀、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建造师、设计师等组成的多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拥有由中央财政、欧贷和学校配套资金重点支持的各类专业建设项目;拥有安徽省高校唯一的双实景实训教学中心、安徽省最前沿的GPS工程测量实训教学中心、安徽省最先进的建筑信息模型实训室(BIM)和Venlo智能温室实训室等设施完善、功能齐全、能够满足各种教学实训的实训室20余个;拥有世界砌筑工程大赛安徽唯一训练基地、安徽省“世界园艺大赛”训练基地等技能培训中心。

  • 中国科学院大学创新方法研究中心

    创新方法研究中心(简称中心)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批准成立的校级研究机构,挂靠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 龙岩市城市管理局

    主办:龙岩市城市管理局 ; 地址: 龙岩市新罗区龙岩大道中33号(龙地万和城旁)

  • 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教育发展基金会

    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教育发展基金会(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Zhuhai Education Development Foundat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成立于2011年10月,是为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学校建设,拓展学校办学资源,扩大筹资渠道和奖教助学力度,全面支持和推动学校的长远建设和发展,协助促进地方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经校本部同意注册成立的地方性非公募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