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县简介
林西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北部,地处东经117°38′-118°37′,北纬43°14′-44°15′之间,北依大兴安岭,与锡林郭勒盟相连,南隔西拉沐沦河与翁牛特旗相望,西与克什克腾旗毗邻,东与巴林右旗接壤。全县总面积3933平方千米,县城林西镇位于县城中部,距赤峰市210千米。集(宁)通(辽)铁路、305国道、303省道交汇于此,交通便利,自古就有“塞北重镇”之誉。 y3=6cT,=5Il9:7S
2018年8月17日,林西县实现脱贫摘帽。 R1;1PI3!,yM4~,J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决定命名林西县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县城。 h7.9dm4-6jr7?6J
历史沿革
地名由来 u5;,Rv8!9UY,-3M
1907年12月27日(清光绪三十三年),热河都统廷杰奏请清廷批准,拟在巴林部西新建一县,固初定县名“巴西”,即初拟的林西县名。1908年2月25日(清光绪三十四年),清廷准奏,将原定的“巴西县”改为“林西县”,新中国建立后一直沿用此名。 T6=1xl3.5tC9.4s
建制沿革 O2+2Gd8=3xo9=3x
林西地区历史悠久,5000多年前,即有人类繁衍生息,并创造了璀璨的锅撑子山细石器文化。2700多前年,就有前人从事青铜冶炼生产,留有闻名于世的大井古铜矿遗址。 c2.7VJ7?2Yd7;7o
自春秋至隋,该地先后为东胡、匈奴、鲜卑、库莫奚、霫、契丹等北方少数民族的游牧地。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于潢水北岸(今新城子镇西樱桃沟村)设松漠都护府;辽代,林西南部属上京道临潢府饶州,北境属庆州,金代,嘎斯汰河以北属庆州庆民县,嘎斯汰河以南属临潢府卢川县;元代,林西地区属中书省应昌路(今克什克腾达里诺尔);明初,林西属全宁卫,永乐元年(1403年)以后,属兀良哈三卫之一泰宁卫;十六世纪中叶,隶属于北元察哈尔部;后天聪八年(1634年),林西地区划归巴林部;清顺治元年(1644年)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为巴林右旗牧地。 X5!9ah5~90k3=3b
清光绪三十四年二月十五日(1908年3月17日),热河都统廷杰奏请清廷批准,始建制,县治设于乌梁苏汰川口(今林西镇址),因在“巴林草原之西”、故名“林西”。属承德府赤峰直隶州辖,民国元年(1912年)至民国22年(1933年),林西县隶属热河省。 x2;,RJ,.8gx5:,E
1933年3月6日,日本侵略军侵占林西后,林西县属伪满洲国兴安西省,1942年撤兴安西省建兴安总省,林西县隶属兴安总省兴西地区行署。 B9-9Zl3~9mx4?7W
1945年8月林西获得解放,同年11月中共林西县委、林西县政府成立,林西县隶属热河省热北地委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M3!2zt23Gs5?2n
1946年6月5日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与东蒙自治政府的昭乌达省合并,建立昭乌达盟行政委员会,林西县隶属热河省昭乌达盟行政委员会;1949年5月20日,林西县随昭乌达盟一起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69年8月1日,林西县随昭乌达盟划归辽宁省。 r6~9Az8;4Yk3?5Z
1979年7月1日又随昭乌达盟划回内蒙古自治区。 W,?3BR2!9gd5;6D
行政区划
2012年,7个镇、2个乡、2个街道办事处分别为:官地镇、新城子镇、新林镇、五十家子镇、林西镇、大井镇、统部镇、大营子乡、十二吐乡、城南街道、城北街道。有103个行政村、9个社区。 m5-2BM8:2yI22D
地理环境
位置 H6=6AK4=6uG5-20
林西县位于赤峰市北部,地处西辽河上游,大兴安岭南段,地理座标为东经117°37′-118°34′、北纬43°14′-44°15′。西与克什克腾旗接壤,东与巴林右旗毗邻,北与西乌珠穆沁旗相接,南与翁牛特旗隔河相望。 N9:9qn9!3iY9+8W
地貌 Z1=3RM2+1jd2~9i
林西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最高海拨1865.3米,东南部最低海拨644米,形成了北高、南低的中、低山山区地貌形态,境内石质山区面积1769.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5%;土质低山区面积约1691.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3%,河谷平川区面积约471.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2%。境内北部为大兴安岭山脉,属中山山区;中南部为低山丘陵区;县境内大的川谷有4条、均为平川河谷,其中东西向的有西拉沐沦河川谷,嘎斯汰河川谷和巴尔汰河川谷,北西向又转北南向的有查干沐沦河川谷。县内有北大山、大冷山、轿顶山、天朝山、三楞山、石匠山、边墙梁、巴彦温都尔山、锅撑子山、大影壁山、半拉山等11座主要山峰。 q9.1lj4+5YO2;8B
气候 B2-1YJ5~4SV42p
林西地处中温带,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且寒冷,夏季短暂而温热,昼夜温差较大。全县热量条件自东南向西北随海拔增高而逐减,年平均气温在1-5℃,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14℃,年极端最低气温为-32.2℃(1979年2月1日)。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1℃,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8.6℃(1955年7月23日)。县内生长期较短且自南向北逐渐减少,年平均生长期90-120天,全县初霜大多年份出现在9月上旬至中旬,终霜日大多出现在5月中旬。县内降水量较少且时空分布不均,年际间变率较大,降水量多集中在夏季,年平均降水量370多毫米,年极端降水量为613毫米(1959年),年最少降水量为175.6毫米(1968年)。 c4~,ir4?8Nl1;5G
水文 F9+4Zt7~6Kq9~1E
境内河流属西辽河水系,流经境内的主要河流有西拉沐沦河、查干沐沦河、嘎斯汰河、巴儿汰河。共有小型沼泽11个,水域面积0.4平方公里,径流总量1.37亿立方米。地下水分布不均,山区贫乏,沿河两岸较丰富,总储量约为0.76亿立方米。 I8~6PV4!2IN,;5y
自然资源
土地 F3~8Bp3+1uI9.4I
土地总面积584.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07万亩 ,草牧场180万亩。林地面积132.1万亩,村镇占地1.94万亩。 a,;6dE2:1dp5?7s
矿产资源 L2:3Hi1=6HC3+,U
林西县矿产资源储量较大,境内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金属、非金属矿藏23种,有矿床、矿点、矿化点124处,铜、铅、锌、锡、银、萤石、石灰石、大理石等矿藏较为丰富。 A4.9fN,!3MT,?3j
生物资源 x19Fm7~7gJ1:3E
林西县境内野生植物共有73科、252属、385种。知母、甘草、黄芩、防风、柴胡、益母草等药用植物具有较大开发价值。 B14Nn15Be53j
民俗文化
回族主要分布在林西镇内,其语言、文字、服饰、住宅及部分礼节基本与汉族相同,回族群众信仰伊斯兰教,风俗习惯多带有宗教色彩。饮食方面,禁食猪肉及驴、马、狗肉等;凡自死之物,皆不能食,更不能食动物血;所食家畜家禽,必须要由阿訇或“刀师傅”宰杀方可食用;红白事自己制作“油香”,讲究饮茶。婚嫁方面,结婚的重要礼节是男方要请阿訇写“伊扎布”,“伊扎布”必须由阿訇来写,并由阿訇宣读,宣读时新郎要跪听,阿訇向新郎身上打枣、糖、花生、栗子等,以祁求生活幸福;宴席间贺喜人用锅底灰或颜料等抹到新郎父母的脸上,促其洗脸,取大洗(喜)谐音,成席待客的最高规格就是九大碗。丧葬方面,回族称人死为“无常”,死人为“亡人”,“无常”后,用净水擦洗身体,再用白布裹尸,并给“亡人”戴“斗哇”帽子,胸前盖“护心斗哇”。回族普遍实行土葬,并提倡速葬、深埋,现在林西镇西北角有集体墓地。节日方面,每星期五为主麻日,穆斯林群众一般要集体去清真寺做礼拜,重要节日有尔代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受汉族习俗影响,本县回族群众一般也随汉族过一些节日,但除夕夜不吃饺子、不守岁、不贴对联。 m76Nq4~9Tb5:4z
蒙古族群众喜喝砖茶、奶茶、爱吃炒米,有祭敖包习俗,信奉佛教,供奉佛像。 C8-3Sx3?9sw6!3U
满族习俗,本县满族生活习俗保留下来的主要有:春节晚辈必须给长辈拜年,并一律下跪磕头,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烧香祷告,祭祀祖先。 t4:4Vr1:3xG1?3M
其他少数民族由于人口少,集中居住的较少,绝大多数与汉族杂居,其穿着、饮食、居住等生活习俗大都与汉族相同。 n8-4eB9~3aC7?9u
人口民族
人口 B6~6UP4+9mr9:6j
2012年,全县共有99239户,239716人,非农业人口为59316人。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21066人,女性人口为118650人,性别比例为102.032%,在总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达33267人,所占比例达到13.878%。 k1;4AN7?9iW2?9Q
民族 P9?1xH9.4ah5:4m
该县有蒙古族、满族、回族、朝鲜族、达斡尔族、锡伯族、藏族、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2012年,少数民族总人口15790人,其中,蒙古族人口10782人,主要分布在本县五十家子镇太平庄蒙古族村及林西镇;回族总人口1847人,主要分布在林西镇城区及林西镇回民营子村;满族3028人,主要分布在林西镇、五十家子镇、官地镇、大营子村、大井镇等地方。 o3;9SS1=3UH5:,Z
交通
县域内南部有省际通道东西穿过,境内里程34.8公里,中部有国道303线东西穿过,境内里程45.6公里,南北有省道204线穿过。截至2012年,林西县境内国省干线总里程232.2公里:有县级公路两条,总长90.5公里。分别为:九嘎线全长26.8公里,庙大线全长63.7公里,目前全部为三级油路;有乡级公路11条,总长269.9公里。其中:三级油路76.0公里,三级砂石路193.9公里;有村级公路803.3公里,其中四级砂石路567.0公里,等外路236.3公里。县域内公路总里程1395.9公里,其中油路总里程为398.7公里。乡道以上公里总里程592.6公里,其路网密度达到15公里/平方公里。等级以上公里总里程1159.6公里,其路网密度达到29.48公里/平方公里。基本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三横(省际通道,国道303线,县道九嘎线连乡道五永线)五纵(省道204线,县道庙大线,乡道隆二线,十英线,统部S204线—良种场)为骨架,以各条乡村公路为经络,干支结合、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体系。 h4:1Zy9;6cR4;5O
林西县域内8个乡镇全部达到乡乡通油路,106个行政村有97个达到了通公路,通达率为91.5%,其中有52个行政村达到了通油路,占总数的49%。 a1;,oq51dJ2:1K
经济
综述 g9~7Sz4!,DR5-6d
2011年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75172万元,同比增长18.1%,全市排名第2。其中一产业完成增加91701万元,增长7.2%,全市排名第2;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02457万元,增长28.2%,全市排名第2;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81014万元,增长13.8%,全市排名第4。 w3=,qP6-6tS6!8X
2018年8月17日,国务院扶贫办召开贫困县脱贫摘帽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林西县实现脱贫摘帽。 D5~1uS7~,IQ,?9u
第一产业 U,~1om3=8lq4;2N
2011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97.82万亩,粮食总产4.1亿斤,牧业年度家畜存栏117.9万头只,肉牛出栏4.8万头,肉羊出栏45万只。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1.3个百分点。 l7=8mb4?,Ra8~9n
第二产业 f9;5rs2~8vB2!6v
2011年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02457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2.6%,比去年同期提高3.7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161201万元,占二产业的79.6%。工业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33.9%,与2010年同期相比提高了3.9个百分点。 m7-7LE9!1Sx7;1G
第三产业 G3-,xL1?5IB7=9l
2011年全县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267.4万元,同比增长19.0%,城乡居民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7770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240.6元,增长19.0%。全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4330元,同比增长18.5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13元,同比增长9.1%。 F49fk6~9kc3-3w
社会
教育事业 U9:8ip8+1tp3.2K
2005年在全区率先完成教育布局大调整,中小学校由147所调整为26所,实现了县办中学、乡镇办小学,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投资1.2亿元,改扩建校舍15万平方米,实验中学、林西三中、实验小学、林西一中教学楼和职教中心实训楼顺利落成。普及了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本科上线率由2003年的28.8%提高到43.7%。 c6?9az4-5DV5;4T
医疗事业 A1?,kX9-10Q19i
2005年16475名贫困农民免费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组建了卫生监督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投资5700万元,实施了6800平方米的中蒙医院、23000平方米的县医院和4000平方米的预防保健综合楼整体搬迁工程,新改扩建乡镇卫生院医疗用房9670平方米。 x7?5Qk3+1NJ,!2H
2005年,申请专利11项,引进试验示范新品种、新技术156项。跻身“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行列。 A91iI3=,Md5+9B
特色食品
该县汉族以小米、白面、玉米为主粮,并配以莜面、荞面、糜黍、豆类等杂粮,70年代以后,城镇居民食用大米量亦有所增加。 v7.5eW2+3hY6~1B
用小米制的食品有:米饭、干面子、煎饼、烙糕子、散状、茶汤、各各豆等。其中散状的做法是:小米面掺豆面、黄(黍)米面,加少许水,搅拌均匀,撒入锅内箅子上蒸熟,切食。茶汤的做法是:将小米用水淘净,磨成面粉,再将面粉炒至半熟,即谓茶汤面。然后再将茶汤面放入锅内的开水中,熬成粥糊,即可食用。 K2-9cn,~7wG9;6p
用白面制成的食品有:馒头、饺子、花卷、家常饼、面条、疙瘩汤、面片、馅饼、馅包等。 P6=6hY8!3mL9+5o
用玉米制成的食品有:玉米渣子粥、玉米面粥、玉米面锅贴子、烙糕子、发糕、窝窝头、各各豆、钢丝面等。 05~,Lp2.6XS3+8j
用莜面制成的食品有:“苦力”、蒸鱼子、煮鱼子、炒面、洼垄子、蒸卷子、蒸饸饹等。“苦力”有饭“苦力”、菜“苦力”、豆“苦力”之分,做法基本相同:先将饭或菜煮熟,再将莜面均匀撒入锅内,盖锅闷之,然后用筷或铲搅拌均匀呈小团状,再闷片刻即可食用。洼垄子的做法是:将和好的莜面在木板或石板上推搓成薄片,用手卷成卷,蒸熟、浇卤子、加辣椒酱、蒜泥、醋等调料食之。 X67zL4.,Jw6-4Z
用黄米面制成的食品有:粘糕、粘豆包、粘糕饼、“驴打滚”等。“驴打滚”的做法是:先将黄米面作成窝头蒸熟,再揉为一体,擀成薄片,上撒熟豆面或胡麻盐、芝麻盐(将胡麻、芝麻炒熟后加盐压成面),层层卷起,切段食之。 L1:2rA4.9wV9:,f
用荞面制成的食品有:饸饹、面条、抡饼、蒸卷子、葱花饼、“布落”等。“布落”的做法是:将菜洗净、切碎、掺少许荞面,放盐后锅蒸,熟即可食。此食品也可用莜面、玉米面做,是解放前贫苦农民平时或渡荒年的食品。 z7=2Nw,?7Ei6?3g
除上述食品外,该县汉族过去还常食“二大(dai)王”、“三大王”。“二大王”以莜面、荞面混合制成;“三大王”以白面、荞面、莜面混合制成。 F6-,qG5?4WW1~4o
城市荣誉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决定命名林西县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县城。 o9!8wS3:7Tp6-7g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