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Lake Science and Environment)是在1991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湖泊沉积与环境开放实验室的基础上筹建的,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实验室2006年通过国家科技部全部评审论证程序,2007年正式批准建设,2009年12月实验室通过建设验收,2010年、2015年分别以良好类成绩通过评估。 Z64uh,.8gg7+6J
实验室以探索自然与人文要素驱动下湖泊系统过程、格局及其相互作用规律为基础,针对保障湖泊水安全和维系区域生态安全为核心的国家紧迫需求和现代湖泊科学发展的需要,重点在湖泊形成与演化、湖泊水文与水资源、湖泊生物与生态及湖泊环境与工程四个领域展开研究,揭示湖泊环境演变规律,发展湖泊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的原理与技术,建立湖泊-流域综合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c3?3tF4+2EC,=2X
实验室拥有一支优秀的、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现有固定人员90名,研究员45名,45岁以下科研人员比例达68%,科研骨干均具有博士学位或国外科研合作交流经历。实验室主任为沈吉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秦大河院士。实验室有科技部“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名,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负责人2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3名,科技部基础性专项项目负责人2名,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负责人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中科院创新交叉团队2个。实验室流动人员包括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以及客座研究人员。现有在站博士后8名,在读博士生63名,硕士生40名,客座研究人员13名,技术及管理人员11人,是一支中青年相结合的、高水平、高素质的科研团队。 Z5?6ST7?9XC6;2B
实验室在研重要科研项目200余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基础资源调查项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中科院部战略先导专项、仪器设备购置类项目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等。实验室拥有有效授权专利280项(发明专利183项),近年来,实验室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奖21项,获省部级及以上部门采用的咨询报告23篇,发布江苏省地方标准1项,出版专著34部,发表SCI论文近千篇。 P6-9sm8~9En8:8v
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聚焦湖泊流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国际学科前沿,总体目标是建设跻身国际先进行列、体现国家水平的湖泊与环境科学研究、实验测试与野外监测平台,建设一支国内一流、在国际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竞争实力的湖泊与环境研究专门人才队伍,提高湖泊与环境领域原创性研究成果的水平。发展以湖泊环境为核心的现代湖泊科学理论体系,推进改善湖泊水环境质量、保障水资源安全的方法与技术体系,提升我国在国际湖泊科学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实验室将以“建设国际一流的国家级湖泊科学研究基地、人才聚集与培养基地和学术交流基地”为目标,面向国际科学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不断做出新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贡献。 Y1:7fh9?2dz3.9t
历史沿革
湖泊是内陆水体最重要的组成单元,具有供水、防洪、航运、旅游、水产养殖及维系区域生态安全等重要功能,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湖泊作为地球表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土、气、生各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交汇区,湖泊科学研究在揭示地球表层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过程、机制及效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j9;7xR2+3ee4;6M
国际湖泊科学发展至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湖泊学初期的发展受到了传统学科的影响,以描述湖泊各要素的特征为主。20世纪中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干预强度增加,湖泊环境问题日益凸现,受到各国湖泊科学研究者的高度重视。由于湖泊(尤其是大型浅水湖泊)环境问题涉及到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以及流域人类活动乃至全球变化等诸多复杂因素,各个学科独立研究和单因素探索无法解释目前许多环境问题的成因,更无法预测其生态与环境风险,导致湖泊化学、湖泊生态、湖泊沉积等分支学科不断融合交叉,推动湖泊科学不断完善。现代湖泊科学发展的热点主要体现在多学科交叉和宏观与微观结合、人与湖泊环境协调及湖泊流域综合管理、湖泊生态退化及其修复、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等几个主要方面。 a7+,Kt1.2Ym39k
我国湖泊科学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进行了全国湖泊资源、环境的调查研究,历时20多年,基本摸清了我国湖泊数量与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青、草、鲢、鳙四大家鱼放流研究,提高了湖泊渔业产量。20世纪80代初,针对我国食物短缺,开展了湖泊水体农业试验研究,开发了适合浅水湖泊的大水面网围养殖和鱼类移殖技术,为维持人民生计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针对长江中下游水生植被退化,选择典型湖泊,初步开展了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入湖污染物增加和过度养殖等影响,湖泊生态与环境发生了明显退化,湖泊环境污染开始受到关注。湖泊研究由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转向湖泊环境质量调查、监测和评估研究,初步开展了全国湖泊富营养化状况的调查,建立了湖泊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与方法,提出了湖泊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策略。20世纪90年代,随着湖泊富营养化与藻类水华暴发问题日趋突出,湖泊富营养化机理及入湖污染物总量控制、局部水域的水质改善等方面的研究逐步得到加强。 o31mm9!6hv2=9h
在此背景下,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于1991年成立了湖泊沉积与环境开放实验室,实验室运行18年来,在湖泊沉积过程、湖泊现代过程、区域环境演化规律与机制、流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建立了一支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的研究队伍,具备了良好的研究条件。近年来,随着我国湖泊科学研究将继续在学科的前沿领域探索湖泊形成和自然演化的基本规律,研究湖泊水动力学和水生生态学,发展湖泊物理、湖泊化学和湖泊生态学等学科,为国际湖泊科学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鉴于我国湖泊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并具复合污染特征,而适度开发利用湖泊资源的需求在我国仍将长期存在,并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强度还会继续加强,所以这就决定了我国湖泊科学必须根据国家的重大需求,紧密结合我国湖泊环境及相关问题的发生、发展与趋势,更加强调湖泊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研究,研究流域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下湖泊环境的变化过程、生态响应机制,开展湖泊污染形成机理与控制和湖泊生态退化与修复的基础性和前瞻性研究,发展相应的技术体系并进行工程示范,以保障湖泊水安全,实现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 n4!1Mr17jK3~1L
根据湖泊科学的发展趋势和我国湖泊与环境领域面临的重大问题,结合湖泊与沉积开放实验室已有的工作基础, 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Lake Science and Environment)正式开始筹建,于 2006年通过国家科技部全部评审论证程序,2007年初正式批准建设,是20 l,-8OR7.7YS6:7q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北京东路73号 y4:,tD4~7cW9;4e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