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简介
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前身是1958年北京化工学院建院时成立的机械系,最初设有三个专业:化工机械与设备、合成材料加工机械、化工过程自动化及仪表,2000年3月更名为机电工程学院。 C,-8qZ8.9DJ4-3i
学院建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其中化工过程机械为国家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是北京市重点学科,安全工程是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拥有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1个北京市一流专业、“新工科”专业;建有完善的“本-硕-博”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和“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工程应用”学术与科研创新体系,是“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单位。 J3?2Bu5?2Lf6~4S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和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富有创新和奉献精神的中青年教师为中坚力量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近16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工程院院士**教授2人,外籍院士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5人,北京市杰出青年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5人,北京市青年英才2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4人,北京市优秀教师1人,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2个(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材料成型智能制造教学团队),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优秀教学团队1个(工程训练中心教学团队),高级职称教师104人。 C2=4UM2:7l0,.,S
学院拥有高端压缩机及系统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轮胎设计与制造工艺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危险化学品生产系统故障预防及监控基础研究实验室以及发动机健康监控及网络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端机械装备健康监控与自愈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8项,建成了某型航空发动机试验台等一系列科研装置,形成了动力机械高稳定性设计方法及远程监测诊断系统等标志性成果。近五年,学院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础加强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基础研究项目6项,各类科研项目经费超过五亿元。 h8~2Wy3:3lc1?5R
学院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在机械、动力、能源和安全等相关学科,培养具有国家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以及理论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才与多学科交叉复合型科技创新人才。学院现设有卓越工程师班、高端动力装备健康智能监控及网络化学科交叉班、高分子材料先进制造(英蓝)创新团队学科交叉班,特别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科学研究和多学科交叉创新能力的培养,建有先进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 s3;7Fa4;5tQ7:8G
学院重视国际化人才培养,获批建设“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与英国、美国、德国、乌克兰等国合作,共同建立先进制造交叉学科国际合作基地,并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德国等国著名大学合作办学和资源共享,在全球化人才培养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学院还通过暑期海外学习、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国际化课程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全球化竞争能力。目前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多伦多大学等20余所大学建立了“3+2”国际合作培养,与俄罗斯喀山国立研究工艺大学建立了“2+2”国际合作培养。 P5!8kg3+2Zp3.4X
学院教师非常重视教学研究和改革,近年来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15项;《过程设备设计》、《工程制图》、《机械原理》、《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等优质课程获批国家级精品课、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等10门次;出版《化工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等教材27本,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项9项。毕业生广受欢迎,就业和深造率95%以上,学生就业主要去往中国航天、中国核工业、中石油、中石化、中国船舶、华为、比亚迪、海尔等海内外知名企业。 q5:,bl67VA,-6J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机电工程学院已形成以化工过程机械与装备、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与装备、安全工程、机器人工程为特色的高水平教学与科研并重型学院,是我国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领域卓越人才培养的摇篮。 s7+9KI7-2Rt9!8O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