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一、历史沿革 M2=,eU6=9UY9-9v
马克思主义学院前身是河南机电专科学校基础部政治教研组,1991年独立为学校的直属教学部门,改名为马列教研室。1995年马列教研室与隶属校学生处的德育教研室合并,成立社会科学部。2019年正式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 h3~5BX2?4Te1-3G
二、发展现状 r3=9VV7~6md9:7q
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承担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任务,下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形势与政策教研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心。 g7:3yE73Pd2!5s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62人,兼职教师2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人。教师先后荣获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河南省普通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2人、河南省优秀教师2人、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4人、河南省高校师德标兵1人、河南省教学标兵4人、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1人、河南省高校教学技能竞赛特等奖1人、一等奖5人、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先进个人2人、河南省高校优秀党员1人、河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河南省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5人。 A4!1ET1;6ZY7:5M
三、特色与优势 F7+7Vp6+9FX2~2E
(一)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教学成效显著。经过多年探索和改革,形成了“一馆三赛两平台”的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教学形式。“一馆”即理想信念教育体验馆,“三赛”即“理想信念”主题演讲比赛、“红色经典咏传诵”朗诵比赛、大学生社会调研汇报比赛。学生通过参加上述理想信念主题实践活动,在参与、互动、体验、感悟中,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和认同;在谈人生、话理想过程中,筑牢了理想信念之基;在诵读红色经典的过程中,传承了革命精神,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在深入了解国情省情的基础上,树立起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远大志向。学院长期坚持理想信念教育形成了品牌效应,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同行专家的肯定,先后获得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1项、河南省高校思政工作优秀品牌1项、全省高校基层党建创新项目1项、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典型案例1项、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教学优秀案例5项。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荣获河南省高校优秀基层党组织。 b,;3kn4+3nD1:9L
(二)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成绩突出。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探索形成“馆课结合”体验式教学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被评为国家级本科一流课程;《学习先进群体精神育人社会实践》被评为河南省本科一流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被评为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被评为河南省本科优秀在线课程;围绕课程建设,思政课教师主持完成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5项、其中荣获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在研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教学方法择优推广)2项、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1项。 J8?3zG3+5cG6=1O
(三)基层教学组织活动形式不断创新。学院坚持教研室集体备课达20余年,并不断创新基层教学组织活动形式,较好地解决了思政课教学内容时代性强、变化快、难度大,教师单兵作战备课耗时多等问题。一是创立了“一人主讲多人补充”的备课形式和“四点筛选”的备课原则,实现了由单兵作战转变为协同攻关、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了备课效率,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为新教师迅速抓住教学重点、难点,适应教学,快速成长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二是尝试邀请学生参与教研室备课,坚持每年举办一次师生座谈会,征求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三是深度参与学校课程思政建设。认真落实学校出台的《河南工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通过与专业课教研室、专业课教师结对子的方式,联合开展集体备课、挖掘思政元素和思政案例、共同申报课程思政项目、担任兼职班主任等活动,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概论”教研室、“基础”教研室被遴选为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其他3个教研室通过了河南省合格基层教学组织备案。思政课教师作为“双带头人”参与申报并获批7门河南省课程思政样板课程、2个省级课程思政优秀团队。 r,;,lt7;7tk9=3u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