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简介
农林科学院始建于1951年5月,2000年11月,整建制划归青海大学,实行青海大学领导下的二级研究院管理体制;2018年2月,确定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现已成为学科比较齐全、专业人才相对集中、条件设施基本完善的省级农林业综合科研机构。担负着青海高原农林业重大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示范推广的任务,致力于解决高原农林业及农村经济发展中基础性、方向性、全局性、关键性的重大科技问题,努力打造成为青海省农业科技服务创新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支撑区域现代农业发展。 f9.5Jc1=8AY3?1Y
设有作物育种栽培(含旱地农业)、植物保护、园艺、土壤肥料、林业、春油菜、生物技术、野生植物资源8个专业研究所;拥有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有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拥有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复份库、国家春油菜改良分中心、青海高原林木遗传育种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等8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农业部基础性长期性科学观测站、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青海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春油菜科学观测实验站等7个国家级科学观测实验站、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城北)和高山马铃薯基地(湟源)等2个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高原农作物种质资源科研科普基地等2个省级科普基地、4个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岗位、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农牧业科技创新平台、2个省级研究开发中心、4项服务资质。公开发行学术刊物《青海农林科技》。 L7=4EY5;9XY5:2r
现有在职职工200人,离退休人员22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75,硕士以上人员占比达58%,高级职称以上人员占比达57%。目前有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3人获批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荣获全国科普工作科技工作者;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荣获“第二届‘昆仑英才•青海学者’”称号;4人入选青海省“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32人获批青海省自然学科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2个团队、25人入选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 Thousand Talents program ”;并有青海省优秀专家4人,青海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5人,青海省“人才小高地”团队2个、青海省科技兴农突出贡献团队2个。柔性引进“昆仑学者”2人,并有教学科研团队23个,国家农业产业体系岗位专家4人,青海省农业科技创新平台首席专家4人。 a9!9sH4-1VG1:1K
建院以来,累计取得科研成果700余项,获国家、省科技进步奖等各类奖励17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中国政府友谊奖1项;青海省重大科技贡献奖2项、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国际合作奖1项。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在春油菜、马铃薯、青稞、蚕豆等高原特色农作物育种和研究方面实现了突破,先后育成农作物品种130余个;同时开展了马铃薯种薯脱毒、水肥一体化、农田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林木遗传育种、寒旱区生态保护等技术研究和攻关,为我省高原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 c9:2yM1?7Oq78G
(2021年3月) 08+6cB5;,lC5=5Z
历史沿革
农科院标志 M3:6ED1=,kX2=3w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成立于1951年,是厅级建制的省级农林业科研机构,由省农林厅代管。 m,:4Zb8.2ur6:6d
R,?5X06:3xp7:7G
2000年11月整建制划归青海大学,试行大学领导下的二级研究院管理体制,为副厅级建制,省教育厅主管,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局协管。继续保留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牌子,原机构设置保持不变,人员编制转为大学科研事业编制,事业经费预算由省财政核定基数戴帽下达。 e9~6EB1=1MC,;,m
C7+5ws2?7jD1?3s
2002年12月17日,青海省编制委员会下发《关于青海大学机构改革方案的批复》(青编委〔2002〕94号),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下设行政职能部门4个:办公室、组织人事处、科研管理处、财务处;科研机构8个: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旱地农业研究所)、园艺研究所、土壤肥料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春油菜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林业科学研究所、青藏高原野生植物资源研究所。重新核定定额补助事业编制291名,自收自支事业编制20名。 c6+5mb6~9JQ4?5B
J8.,lJ6:1zT2+6j
2018年2月14日,青海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确定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 畜牧兽医科学院事业单位类别的通知》(青编办事发〔2018〕6号),确定农林科学院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同时将291名差额补贴事业编制调整为全额拨款事业编制。 Z2~5lh1-9ia9+5q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