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农业农村局简介
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基本情况 l9-1nY7!4bd8!5l
一、农业资源条件 r5;7Cj5;8xm,=2E
全市有21个镇、31个乡、37个涉农街道办事处、896个村委会、1492个自然村;乡村人口67.36万人,其中:乡村从业人员49.50万人;耕地175万亩,其中:水浇地75万亩,坡耕地100万亩,丘陵山区占到4/5。太原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9.5℃,无霜期平均202天,年均降水量456毫米。 D91FO4+5Gm5:5j
二、主要经济指标 h3-9m04!4ai38W
2016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1%左右,达14593元;一产增加值增长3.0%左右;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203亿元,同比增长8.29%;粮食总产30.52万吨;菜、肉、奶、蛋、果产量稳步增长,分别达到130.78万吨、5.63万吨、11.14万吨、3.09万吨、13万吨;农产品检测合格率98.1%以上;发展休闲农业主体139家,年营业收入3.39亿元;脱贫52个村、20574人。 b8.1Ml1=4hY5~20
三、重点工作情况 E4!7ML4+4rF88r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打赢三年脱贫攻坚战为目标,以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农业农村经济保持稳步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b33ib9;9zF1+,Z
(一)园区引领农业产业化迈出了新步伐。秉承农业产业化、产业园区化、园区科技化、科技高效化的理念,大力实施“十园引领、百园兴农”战略,培育加工型、科技型、基地型、观光型、流通型农业园区130多个,其中获得部级以上命名或授牌的园区10个。2016年,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28个,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51个。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实现202.9亿元,在全省位列第三,与第二名长治市相差0.5亿元。 u7-2IU3-1Fn8:9E
(二)设施农业带动特色产业取得新进展。坚持“扩蔬菜、强杂粮、增葡果”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方向,因地制宜发展绿色蔬菜、优质杂粮、精品葡萄、中药材等特色高效农业。播种杂粮33.43万亩,产量4.9万吨。一是抓好“菜园子”建设。全市年播种蔬菜31.77万亩,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7.2万亩,建设50亩以上的蔬菜规模园区100个,打造部级蔬菜标准园4个、省级10个。二是抓好“果园子”建设。全市葡果挂果面积23万亩,创建标准化水果示范园10个,建设精品果园6个,清徐龙眼和小店早黑宝葡萄、晋源玉露香梨、阳曲国光苹果等品牌知名度较高。三是抓好“药园子”建设。发展中药材6.85万亩,培育中药材合作社50余个,发展药农1万多户,培育药材加工企业8个,功能食品和药食同源产品企业4个,中药材年销售额达2.55亿元。 O2:4zF8:5CM1~7a
(三)规模健康养殖取得产值效益新丰收。全市各类畜牧业经济组织发展到860个,规模养殖场373家。强化“退户入园、出城进沟、规模健康”的养殖业生产布局,在宝迪生猪、九牛牧业、桦桂养羊、永丰禽业等养殖龙头带动下,加快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全市培育标准化养殖场112个,其中:标准化猪场46个,奶牛场21个,蛋鸡场19个,肉牛场4个,羊场22个。打造部级示范场8个,省级示范场9个,辐射带动奶牛、蛋鸡、生猪和羊规模化饲养水平分别达到90%、82%、70%和60%。培育部级养殖园8个、省级7个。 o3~3Wb9?9US9?6P
(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呈现出新气象。拓展都市现代农业多功能性,打造一小时车程休闲圈,围绕“田园风光美、乡土气息浓、体验趣味多”的发展方向,推动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点(园区)发展到139家,产业规模21.8万亩,其中: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县2个、示范点3个、星级示范企业8个,省级示范县4个、示范点18个,打造休闲农业精品园25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在全省位居前列。2016年,接待游客382万人次,年营业收入3.39亿元,吸纳富余劳动力2.6万人。 Y6:2Vc1~6Sy6!5C
(五)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建设迈出新步伐。编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52项,指导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从生产源头提高产品质量。积极申报“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获证企业总数106家、产品353个,获得清徐葡萄、沙金红杏、晋祠大米、阳曲小米4个地理标志产品。推进农产品质量监管能力建设,全省首家通过“二合一”复评审认证,成为全国首批地市级“双认证”实验站,加大监测频次和覆盖范围,推进部省级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98.1%以上。 T4=5PD8=8RQ,;2j
(六)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带来了新变化。突出垃圾处理、污水治理与改厕、公共浴室建设三个重点,推进提质完善、农民安居、环境整治、宜居示范“四大工程”,科学规划,试点示范,分类指导,统筹推进,打造家园美、田园美、生态美、生活美、人文美的“五美”新农村。3年来,围绕历史文化、绿色生态、休闲旅游、工矿一体、移民搬迁、脱贫攻坚六个类型的美丽乡村,全市共创建省级示范村18个、市级示范村30个、县级示范村72个,形成“三级联创、五级联动”格局,为打造省会城市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奠定了良好基础。 P9~,TS12TH1+6b
太原农业
太原市位处山西中部、太原盆地北端,占地6988平方公里,是山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商贸中心。下辖6个区、3个县、1个县级市,共有37个涉农街道办事处,21个镇、31个乡,896个村委会,1492个自然村;全市城乡人口4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5万人;耕地175万亩,其中水浇地75万亩,坡耕地100万亩。按照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总要求,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全市呈现出农村天地广阔,农业大有作为的美好景象。2016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1%,达14593元。 I2+4jw1-7PN4?6q
抓攻坚,补短板,脱贫攻坚战打开了新局面。创新“城区包乡、单位包村”对口精准帮扶机制,构建“六位一体”帮扶格局,大幅增加扶贫投入,实施产业项目88个,总投资25.1亿元。娄烦县“公私合作”“三统两分”“保险扶贫”“生态扶贫”,阳曲县“会展经济”“赠母还羔”“送鸡还蛋”“生猪放养”等精准脱贫模式成效明显。脱贫52个村、20574人。 k4.8Vd2;2Ek3?6s
抓转型,增效益,“菜篮子”建设取得新成效。以建设都市现代农业多功能示范区为目标,菜、肉、蛋、奶、果产量稳步增长,分别达到130.78万吨、5.63万吨、3.09万吨、11.14万吨、13万吨。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农产品检测合格率98.1%以上。 I5-1QE9-4bx5.6c
抓特色,树品牌,推动都市现代农业提升新效益。大力招商引资,强化项目跟踪,加大农业投资力度。调整种植结构,注重科技集成,粮食总产30.52万吨,马铃薯、中药材、老陈醋等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明显。 c2+8jb8;2bc8+5F
转方式,育主体,都市农业增添新动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228个,销售收入203亿元,同比增长8.29%。培育乐村淘、贡天下、晋农特等电商龙头40个。发展休闲农业主体139家,清徐县、尖草坪区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红豆山庄等5家园区被评为全国示范点,年营业收入3.39亿元。 q2.9Qi5.4Zw3:7w
抓改革,添活力,为“三农”发展创造新条件。土地确权进展顺利,土地流转有序推进,新增流转土地3万亩,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达4088家,其中:新创建部级示范社1家、省级17家。登记家庭农场260家,省级示范场6家。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到228个。 V2?6Qf2!1AK2+6U
抓民生,改环境,美丽乡村建设再树新典型。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四大工程”,分类打造历史文化、绿色生态、休闲旅游、工矿一体、移民搬迁、脱贫攻坚等六类示范村创建模式,培育了一批美丽宜居示范新典型。落实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补贴政策,综合利用率达97%以上。 f88SV5=2Vw2!8Y
基本条件
(一)地理环境 B4!5Jr3;7Rv5?2f
太原市位于山西省境中央,太原盆地北端,华北地区黄河流域中部,东经111°30′?113°09′,北纬37°27′?38°25′,三面环山,东有太行山支脉阻隔,西有吕梁山东翼云中山屏障,两山对峙向北合拢环抱,南部是太原盆地,汾河自北向南纵贯全市,平均海拔800米。三面环山、一河穿城、簸箕型向南延伸是其典型特征。全市南北宽约107公里,东西长约144公里,总面积6988平方公里,土石山地、黄土丘陵和平川面积分别为3631平方公里、2117平方公里和1240平方公里,地形复杂多样,西北高、东南低,层峦叠嶂、沟壑纵横,相对高差1958米,农业生态呈现多样性特征。 w8?6Ug7~1iX8=,U
(二)气候条件 c8+7eK8,pj7=6f
太原市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秋多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无霜期较长。年均气温8.3-11.6℃,年均日照2122-2603小时,无霜期149-175天,年均降水量303-441mm,年平均风速1.7米/秒?2.3米/秒,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造就了多样性生态环境,为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农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R8+,er2:9qG72F
(三)资源条件 a7.6XP9?3gb3+3r
土地资源:全市土地面积698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占18%、林地占31.5%、牧草地占5.7%、园地占2.8%、人均占有耕地0.54亩,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按照太原城市发展规划,耕地将呈现出不断减少的趋势,但山地、丘陵地面积广袤,又具有开发的优势,在土地利用上适合走农、林、牧、渔相结合的道路,集约利用平川地,规模发展宜林地、改造整理中低产田地,实现“种植在川、养殖进山、林牧结合、加工配套”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o5:6kO5=2nd2?7E
生态资源:太原森林资源、生物资源丰富,三面环山,有利于多重树木生长,是整个太原城区的生态屏障。牧坡草地资源丰富,总面积约300万亩,其中300亩以上的连片天然牧草地242.6万亩,在现有的388种牧草中,有260种可直接用作饲料,其中品质优良的牧草100余种,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等地区,为发展牛、羊草食畜提供的较好的资源条件。 e6;3sX,.3W05~5L
动物资源:由于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和广袤的森林资源,构成了太原市多种多样的动物息栖环境,从而形成了丰富的动物群系。现有国家保护野生动物36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5种。整体来说,太原市生物生态资源丰富,但保护管理落后,近年来碎加大了恢复保护力度,但开发利用仍显不足。 w,.3Ds3=2tK4+,V
水资源:太原属于水资源严重缺乏地区,水资源总量5.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3.9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到200立方米,仅为山西省人均占有量的一半,水资源的缺乏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限制条件之一,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W2+3XZ4!9C06;8U
(四)耕地条件 l5:7GX5-3Yj8-3C
全市有21个镇、31个乡、37个涉农街道办事处、896个村委会、1492个自然村;乡村人口67.36万人,其中:乡村从业人员49.50万人;耕地175万亩,其中:水浇地75万亩,坡耕地100万亩,丘陵山区占到4/5。 v3?6cX6;4Vk8:6n
(五)农业农村经济概况 R1?7pq6=5wy7.9h
1、一产增加值。2016年,一产增加值38.22亿元,增长2.6%,在GDP中的比重为1.3%,联动经济增长0.04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年均增幅3.41%,在GDP中的占比由1.6%下降到1.4%。 C8+7dR1.3SI7-8F
2、农村居民收入。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1%,达14591元,绝对量居全省首位,比全国12363元高2228元,比全省10082元高4509元;增幅比全国8.0%低0.9个百分点,比全省6.6%高0.5个百分点,连年获得全省增加农民收入先进市称号。 l6-4TL5.,FD7~4z
3、农村劳动力从业人员。2010年,乡村从业人员为491238人,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为233253人,占47.5%。 q7!4cG8;4dZ,?,e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