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泡桐研究开发中心简介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泡桐研究开发中心(原林业部郑州泡桐研究中心)于1984年经原国家科委批准成立,由原林业部直接管理,1992年转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归口管理。为拓宽研究领域,1998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加挂“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开发中心”牌子,成为我国唯一专门从事泡桐和经济林研究的国家级科研单位。 a1+5gV38hE3=9G
1. 科研队伍和人才结构:国家林业局泡桐研究开发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开发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编制60人,现有在职职工58人,其中科技人员50人;具有高级职称科研人员28人,其中研究员6人,副研究员22人;拥有博士学位科技骨干9人,在读博士生4人,博士和在读博士生占中心科技人员的比例达35%以上;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4人。 s6!,bf6+2Ep1~8P
2. 研究领域和学科建设:中心面向全国,开展有关泡桐和经济林的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技术开发工作。承担泡桐和经济林方面的国家各级攻关课题,开展泡桐和经济林技术培训与推广,组织泡桐和经济林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为泡桐和经济林科研、生产提供科学的信息服务和指导意见。 v7~7VE9?,0X2-30
按照“突出创新,强化应用,升级产业,服务林改”的发展思路,开展泡桐和经济林育种、高效生产技术研究;引进国外经济林新品种、新技术;研究泡桐、经济林产品综合利用技术,功能食品、饮品等系列产品研发。为我国林业产业发展提供良种、高效栽培及综合利用新技术。经过20余年努力,已初步形成以泡桐、杜仲、仁用杏、杏李、柿等树种育种、栽培和综合利用为优势研究领域的研究体系。 S2?,Uc3!2yv2;1R
3. 研究条件建设:中心现有仪器设备总价值1000多万元,其中包括Li-6400光合作用分析系统、 LI-6400XT 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LAI-2000 植物冠层分析仪、SPAC 生理生态环境检测系统、WALZ 便携式调制叶绿素荧光仪、Li-1800光谱分析仪、CPN-503DR中子水分仪、超高速冷冻离心机、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植物生理生态环境检测系统、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核磁共振粗脂肪测定仪以及木材镂铣机、端铣机、木材解剖分析等仪器设备。建立泡桐和经济林综合试验研究基地3万余亩。 Z7+3Sc7~1PQ9:3C
4. 科学研究成就:中心组建27年来,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项目、国家948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国家林业局(部)重点项目和国际合作(UNDP、中澳合作)等160余项,其中近5年承担国家各级科研课题60多项,项目经费近6000万元;取得科研成果40多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多项;审定杜仲、杏李、仁用杏、悬铃木、无刺皂荚等良种20个;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其中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多项。 J1.7fF7-8mo5!8s
在泡桐研究方面:开展泡桐育种栽培与综合利用研究26年,完成了我国泡桐研究历史上最系统、最全面的资源调查收集工作,目前已收集泡桐种、变种、种源、优树、品种等资源338份,初步选育出泡桐优良无性系40余个,为我国泡桐长期育种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林分结构、经营密度、干形培育等定向培育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以泡桐木材等为基材,研发的磁控溅射镀膜木材技术,填补了我国“以木基材料为基础,进行真空磁控溅射研发防静电、抗电磁辐射复合木材技术”的空白。 G5.6hj9:2tq9;9q
在经济林研究方面:通过承担国家各级攻关项目,收集杜仲、李亚科(仁用杏、巴旦杏、杏李等)、柿、油茶等经济林种质资源1200余份,选育出杜仲良种11个,仁用杏、巴旦杏良种3个,杏李良种5个,优良无性系100余个,其中已审定经济林良种18个。在杜仲高产胶(药)育种和果园化、园艺化栽培,杜仲雄花茶、杜仲亚麻酸油等功能产品研发方面,居国际领先地位;在国内首次系统开展杏李种间杂交新品种的引进与创新,引进筛选出10多个具有优良性状和巨大开发潜力的杏李种间杂交新品种,开创了我国杂交水果研究的新局面;选育出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中仁1号’、‘龙一’、‘仁杏108’等仁用杏良种。逐步建立了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经济林研究与创新团队。 p37Tm7~6dC9=9p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