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为1957 年创建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昆明工作站植物资源化学研究组。1958 年昆明工作站扩建为植物研究所昆明分所,植物资源化学研究组改名为野生植物资源利用研究室,1963 年改称为植物化学研究室。1987 年8 月研究室成为中国科学院植物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2001 年10 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开始建设为国家重点实验室,2003 年8 月通过验收,2006 年、2011、2017 年通过评估,获得良好的成绩。现任实验室主任陈纪军研究员,副主任赵勤实研究员、黎胜红研究员和李艳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李林院士,副主任岳建民院士。 N5;9Re9.2gJ7;8C
本实验室定位于“植物化学与植物资源持续利用”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面向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以我国西部地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研究对象,以天然产物为核心,有机化学为基础,与生命科学等多学科合作交叉,开展植物化学与植物资源、天然产物活性与功能、天然产物化学合成与生物合成、创新天然药物等研究,为我国植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学科发展和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做出贡献,逐步建设成为引领国际植物化学领域的研究中心之一。 G31zl5=6WS6+6X
本研究室根据学科发展趋势与重大科学问题、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自身的特色,以及科技部、科学院、省科技厅等关于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文件精神,分析了自身优势,提出了战略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强化了人才引进与培养,充分利用各类人才计划引进35 岁左右的青年人才,同时支持现有人才积极争取国家各类重大项目,建立研究领域合理布局、年龄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实验室已建成一支由两位院士领衔的,老中青相结合,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充满创新活力的高层次科技队伍。现有固定人员88 名,其中中科院院士2 人,研究员27 人(博士生导师23 名),副高级职称研究人员39 人,先后有多人获得国家及省部级人才计划。鼓励各个团组对重点项目进行合作研究,鼓励多学科交叉和新技术的开发,形成了各研究团组互为支撑,互为补充,但又特色明显的学科方向和学术氛围,提高了我室的整体研究水平。目前实验室在读研究生220 余名,2001-2018年已有超过350 人获得学位,100 余人获得各种奖励,包括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 L,?9QR6+3Ac6:1E
实验室目前拥有国内外先进的从事植物化学及天然产物结构研究的大规模分析测试中心,核磁共振仪(400、500、600、800Mz),质谱(UPLC-IT-TOF HRMS、MALDI-TOF-TOF MS、UPLC-Q-TOF HRMS、ESI-TOF HRMS、EI-HRMS)、X- 射线单晶衍射仪、高速逆流色谱、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分析与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等40 余台。近年来还建立了“活性筛选研究中心”,实验室科研用房达到14400余平方米,确保了科研工作的需求。 n6!8VW1+6hz6-4L
近年来,实验室科研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主持或参与了973、863、国家基金重点项目、NSFC - 云南省联合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科院重大、国家基金面上等不同层次科研项目。奥生乐赛特、芬克罗酮等一批创新药物进入临床前和临床研究阶段。年均发表科研论文150 余篇,报道新化合物超过300 个,申请发明专利20 余项,获得专利授权10 余项。近年获得云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2 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奖特等奖 1 项,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5 项,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6 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3 项。 y9.3nC,=3PO1+,T
在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领导和同仁们的大力支持及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下,实验室已逐步建设成为国际上重要的植物化学研究机构之一。实验室将根据国家重大需求和本学科国际发展前沿,充分利用我国西部地区丰富的植物资源,争取在先导化合物发现、植物创新药、中药现代化及植物资源持续利用的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上实现更大突破,进一步促进学科发展,国际影响,加大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更好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 n2-4MU,~8IM1=1s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