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新型电池物理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简介
发展清洁和可再生能源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已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重点和优先发展的方向。在新能源领域,新型电池(包括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等化学电源、以及太阳能电池等物理电源),作为高效洁净的能源存储和转换装置,具有重要的地位。新型电池物理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2年6月批准建立,并于2014年6月通过验收并正式开放运行,实验室瞄准国际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充分发挥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多学科交叉的重要作用,针对当前二次电池、燃料电池以及太阳能电池科学中的重大基础和技术问题开展研究,积极为解决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新能源开发与利用问题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v4;4Tn6;2pM57B
实验室研究方向分为四个方面:一是新型能源材料的物理基础,二是高性能二次电池关键材料与系统,三是燃料电池新材料与新体系,四是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围绕这四个研究方向,实验室建设了优秀的研究团队,现有固定人员42人,其中研究人员40人,另有流动研究人员5人。研究队伍中优秀人才及团队包括: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专家1人,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吉林省“长白山”学者6人等。 N5.6tX8~2uM,?7L
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实验室每年邀请二十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举办学术讲座,鼓励固定人员出访交流,促进科研领域合作。同时,实验室注重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实验室教师积极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为国内新型电池领域陆续输送大量专业人才。 B5?5Nq2+8zn9.7m
实验室配备有完善的材料制备与表征仪器,其中50万以上大型仪器13台,仪器设备资产总额超过3800万元,支撑着实验室主要理论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实验室先后多项承担973计划、863计划,国防科工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并且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了大量具备影响力的学术论文。 C,!7Dj5.9pE9;,H
a4+9yC9+9dN6+8j
S6.5It6!8K07-3L
H4!4Xn6~2Vu1=5M
S61Mg5,Qy7+7I
A3:2sc5:8tL6~7w
R,;2CS4:4rR2-4v
r74TR1:7qr,-6W
V9=9tL3.3RS5.90
s8-1gH23oZ,:7y
o2.2aG,=6DN8+1Q
g9:6HO7~1VY1~,v
研究方向
1 新型能源材料的物理基础 a4!3WM3:6Fg72V
以锂离子电池、电化学超级电容器以及其它新体系二次电池为研究对象,开发新型电池材料的制备技术,研究材料的物理/化学作用机制。同时,开展电池单体的结构设计与电池模块的系统集成研究。采用物理学基础理论,结合现代实验分析手段,研究电池材料的电子结构、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质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指导新型电池材料的功能化设计。 A5.5Jf6=9gH5:7y
2 高性能二次电池关键材料与系统 f9:,fX5!7rf,!7p
针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对高功率、高比能量动力电源的重大需求,以自主研发具有特色的储能电池用关键材料为基础,与企业合作,建成集关键材料研究开发、电池结构设计、评价及集成技术研究开发为一体的开发研究体系,开展工程化研究和应用示范建设。 l1~4rW6.8lX6!3h
3 燃料电池新材料与新体系 X9!9JR5=3ap3?9Q
通过研究SOFC材料的结构和缺陷结构,深化对其物理现象和本质的认识和理解,揭示材料的结构和缺陷结构对输运性质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提高SOFC的应用性能。 F3!3pa1=3aC2;4w
4 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 m8-9Rq8:,Dd9-9p
研究材料光电性能和电子结构及太阳电池的结构对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影响规律和机制,探索高效、环保和低成本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和技术。研究宽禁带半导体及其在紫外LED和探测器应用中的关键物理问题和制备技术。 C6~1MT4?5BV4.6m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