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简介
放射性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北京师范大学,于2003年12月批准立项建设,建设计划任务书于2004年9月通过专家现场论证并开始实施建设,2006年10月顺利通过教育部专家组验收,正式运行。现有教授20人,副教授7人,高级工程师1人,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目前在读研究生60余人。 r9-9XR8-2Of,.3b
重点实验室以提高我国放射性药物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能力,培养高水平放射性药物专业人才为主要发展目标,建成国内的放射性药物研究基地、放射性药物人才培养基地和放射性药物成果转化基地。围绕放射性药物化学的基础研究,放射性药物高新技术前沿,放射性药物应用技术研究三大领域,我们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①放射性药物化学的基础研究 ②新型放射性药物研究 ③放射性药物应用技术研究。近年来承担了包括“973”项目、“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 N5.5oP13ZZ8.3u
本实验室是国内唯一以放射性药物为研究对象的重点实验室,是国内放射性药物研究的主要单位,在国内放射性药物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具有鲜明的“产、学、研、用”特色,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紧密围绕着学科前沿以及满足我国临床诊断重大疾病的迫切需求。其中,在心肌显像药物、肿瘤诊疗药物、神经退行性疾病分子探针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在药物分布的理论预测方面的研究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与关注。实验室的基础研究成果在国际放射性药物前沿占有一席之地,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的科研成果,近5年在Science、Chem Soc Rev、J Nucl Med、J Mater Chem、J Med Chem、Bioconjugate Chem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多篇,并获得多项授权发明专利。 L1;5tv9;4ep6=3r
为将实验室建设发展成为我国放射性药物创新基地、培养高素质放射性药物专业人才的摇篮、培养国家和社会急需的放射性药物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放射性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将努力做到在放射性药物领域的知识创新、教育创新、研究成果创新和机制创新。 H2!9jh5=,as5=3C
s6=3wC5-7VO3?,F
H8.9AE4?9zl3;7v
p9~6cq,;6jf,:7q
R3!3YE1+9pX14y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b6!5pA,-5cJ5:7K
a3;4qS7!9or5=3S
S2:6Qg7,uR2;,j
k5=1YX5+1CS2-,H
r,3hl2;5rk86l
t5!,so3:3ts8;6u
s2~9cm1~7u04!4P
新的放射性药物(示踪剂)如:葡萄糖代谢显像剂、放射免疫显像剂、神经递质显像剂、转运蛋白显像剂、受体显像剂、基因显像剂、反义显像剂、转基因显像剂等的研究成为当今世界前沿课题,每一项研究的成功,都将预示着一种新的放射性药物的诞生,从而开拓出一个核医学的新领域,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独特的贡献。我们将围绕上述内容,开展国家民用非动力核技术中放射性药物与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互相交叉、渗透和促进的研究基地。实验室设立3个主要的研究方向: e1.4aq1?6AL3-5w
1、新型放射性药物研究(PET和SPECT药物):重点包括肿瘤、脑受体以及心血管系统显像药物研究。 c4:5Oa,4hg7.3o
2、放射性药物化学的基础研究:包括放射性药物的摄取和滞留机制、受体配体的相互作用模型、具有生物活性的先导化合物的优化设计和分析监测等。利用先进的分析仪器设备、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等指导新药设计研究,提高和加快放射性药物研究的水平和速度。 v4+8rj2.6gS3=9p
3、放射性药物应用技术研究:包括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合成技术和放射性药物配套药盒(Kit)制备冻干技术等。 k9;4ty2!,DY,,E
已有工作基础
70年代初期,响应国家号召,我校放射化学和辐射化学研究的重点逐步转为医用标记化合物和放射性药物。并在体外放射免疫分析、体内放射性药物(诊断与治疗)的设计、研制、临床及科技成果的转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国内领先的成果。研制的医用标记化合物和放射性药物应用于心、脑、肿瘤等重要疾病的诊治等多种领域,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多项研究都达到了国际水平,一些药物目前正在核医学临床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0年被列为北京市重点学科(无机化学),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18项,发表系列科研文章500余篇,培养百余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一直注重国际学术交流和人才联合培养。 X1?9Ya5?2na23R
(1)Tc化学基础研究、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H14Gc6+,vO8+4r
在锝配位化学的研究及其在放射性药物、尤其在脑放射性药物设计中的应用方面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如80年代中期,利用堆积模型首次对百余种锝配合物晶体数据进行计算,提出了锝配合物稳定性规律,使稳定锝配合物的设计合成摆脱了过去经验的束缚,为新型锝配合物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受到当时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赞誉。 D,:8kw5~6qo7.4x
结合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先后展开了用3H等放射性核素标记中草药和新药(如青嵩素、三尖杉酯碱、蟾立苏、川芎嗪、天门冬酰胺、洁霉素等)的研究;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利用分子力学、量子化学和分子图形学研究放射性药物的构效关系。内容包括脑放射性药物的吸收机理、溶剂化效应和立体异构现象对脑放射性药物生物分布的影响、脑多巴胺D2受体显像剂构效关系的研究、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剂构效关系的研究、σ受体显像剂构效关系的研究以及心、脑放射性药物滞留机制的研究等,取得了一些对新药设计具有指导意义的重要结果。目前一些项目还在进行当中。 u1:7bm1;8NQ1~9o
(2)Tc-99m诊断药物研制和成果转化 v8!4zd2=,aN8;2u
在脑灌注显像剂方面,成功研制了99mTc-ECD,并已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和生产证书,制备的药盒供全国各大医院临床使用。另外,自行研制的脑灌注显像剂99mTc-MPBDA和99mTcN(CHDT)2已获得国家专利。在脑受体显像剂方面,设计合成了123I和99mTc标记的苯酰胺类D2受体显像剂,前者在猴脑纹状体显像清晰,是比较理想的D2受体显像剂。 z9!2fR,;7jT12R
对于心血管系统放射性药物,积极吸收国外新成果,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在国内先后研制成功一系列国际最新心肌显像剂如99mTc-TBI、99mTc-CPI、99mTc-MIBI、99mTc-tetrofosmin和99mTcN(NOET)2等。获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和生产证书,与企业合作的产品早已供国内临床使用,并与合作单位一起获得了国家多项奖励。本世纪初,在相关研究方面,已申请4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99mTc(CO)3(MIBI)3]+的动物药理实验研究表明它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心肌显像剂。 T2.8UT4!4He8-3s
此外,对各种类型的肿瘤显像剂的研制还在进行和深入研究中。 K5?5Aq4?7XP3?8N
(3)正电子药物研究 L,:,Zb2+4wO9:8c
80年代初,我室与机械工业部北京自动化研究所合作,国家科委投资,引进CS-30加速器,研制生产放射性药物,面向全国供应加速器产品肿瘤显像剂67Ga-枸橼酸镓注射液和111InCl3注射液。90年代末,北师大接受UCLA(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赠送的一台CS-22加速器,经过近2年的努力,我们已于2003年成功实现CS-22加速器运转与正电子核素F-18的制备,开始研制开发新的正电子药物。 E,-8Zr9!80s1+1z
(4)放射性药物的分析和分离纯化技术 V8=2Bi1-2AX,.1G
放射性药物的分析和质量控制条件以及分离技术研究,可以提高药物研究的准确性和研究水平。我室最近增添先进的设备,用于这方面研究。 f6-3gn5?7Xl2=4A
(5)配套药盒(Kit)及冻干技术 p5+,zc2-5SM4~1r
每一种冻干药盒的组成和性质的不同,使得制备工艺和方式差异较大,从药剂学的角度进行深入的工艺研究和稳定性机理研究,正是我们目前的工作,力争赶上国际同类药盒的制作水平。已经完成几种临床常用Tc-99m配套药盒的研制,并用于国内医疗单位的核医学诊断。 i7?8Mi6!6gy4~2X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