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简介
一、学院基本情况 P5:7uP2:,UP4:2l
我校统计学科系统建设始于1985年。1998年来,统计学连续五轮入选甘肃省省级重点学科,2017年进入甘肃省一流(特色)学科。学院支持建设的“甘肃经济发展数量分析研究中心”为甘肃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目前,学院本、硕、博培养体系完整,拥有统计学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统计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应用经济学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点、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创新创业试点专业,拥有4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F1;7du1.3ML6=,0
二、团队建设 0,4Kv6?4Ey2~6N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1人,专任教师40人,其中,教授16人,博士(含博士在读)29人;45岁以下人员占60%以上。教师中,甘肃省领军人才1人,甘肃省“飞天学者”3人,甘肃省教学名师1人,甘肃省优秀教师“园丁奖”2人。学院重视科研教学团队建设。建设了3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及8个科研讨论班。建成了应用统计学系列课程省级教学团队、统计学校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以及《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建模实验》等3个省级一流课程团队。学院注重外部专家学者柔性引进。先后选聘甘肃省“飞天学者”讲座教授3人、兰州财经大学“兴隆学者”5人、岗位博士26人;通过共建校企、校地人才培养联合基地,选聘校外基地导师10人。 m6+6Ll8=9Om3~3H
三、学科方向与优势特色 Q5?2gh8:5Hk8:4f
学院根据统计学学科发展状况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形成四个相对稳定的学科方向。一是经济统计。强调统计方法对区域宏观经济运行与社会发展的研究,成果集中于农村经济与发展问题调查研究、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理论及应用方面。二是应用统计。致力于传统调查方法与网络大数据开发的融合研究,在异源异构数据融合、数据质量评估方法方面具有理论和应用创新成果。三是金融统计与风险管理。开展投资与金融风险控制量化研究,围绕金融价格模型和投资策略形成了系列理论研究成果。四是西部生态与资源环境统计,服务于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区建设,侧重环境经济综合核算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环境承载力研究,围绕资源虚拟模拟与能源消费等研究形成系列应用创新成果。 x5-4EF4.4aq2~7F
学院紧盯计算社会科学等交叉前沿,将进一步打通已有四个学科方向,充分借力学校经管学科,打造新经济统计学科范式。针对甘肃省乡村振兴、智慧城市、文化旅游等方面开展方法研究、应用研究和人文社科数据中心建设。 m1-2xZ6-2RU9;,s
四、人才培养 W2:9ln9=1gT5?9e
学院重视人才培养。拥有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硕士授权点和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点,以及数量经济学、国民经济学2个应用经济学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设有统计学、经济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投资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等5个本科专业。建成了省级联合培养研究生统计学示范基地、统计学国家级特色专业点、省级创新创业试点专业、4门省级精品课程和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近五年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学生在各类学术科技竞赛中,获全国性奖励56项、省级奖励54项。在校生在《统计研究》等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19项,获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篇、中国数量经济学会优秀科研成果奖4项、省政府参事室咨政建言成果三等奖 1 项。 g2=8sy3.5gO,;3C
五、科研与交流 f6.5LX3~5Hf4:4G
学院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为导向,致力于统计理论与实证研究。近五年主持国家社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3项、省部级项目40余项、地厅级项目50余项、横向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10部,获省级科研成果奖7项,提交资政报告10余篇。学院注重学术交流和学术地位的保持。近五年举办国际、全国性学术会议13场,学科团队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达100多人次。积极与丝路沿线国家高校及研究机构开展交流合作,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兼任全国性学术组织副理事长1人,副秘书长1人,常务理事及理事30余人次。 T1.4sX1=8wq3;4e
六、服务地方经济社会 v6:,0g8+4Dv1+5j
统计学院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将论文写在陇原大地上,重点在以下社会服务领域发挥学科自身优势做出了独特贡献:一是紧盯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重大发展战略,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为地方政策法规和战略规划制定建言献策,充分发挥了智库作用。五年来,学院教师向甘肃省委省政府提交了25篇专题咨政调研报告,其中7篇报告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17人次的肯定性批示。二是紧盯脱贫攻坚等国家重大现实问题,积极开展咨政建言。先后撰写并向甘肃省委省政府提交了8篇专题研究报告。承担甘肃省委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达重点专项任务“全省贫困人口精准识别退出监督检查工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等工作。三是积极参与主持重大自然灾害损失评估,在支持灾后重建规划编制的同时,拓展形成了学科服务社会应急管理需求的能力。先后全程参与主持完成了夏河县“8·22”暴雨泥石流灾害民房损毁情况核查、陇南“8·7”暴洪泥石流灾害损失评估等,为灾害救助和灾后重建规划编制提供了重要基础性依据。 u5=9VX7;3lg1!5c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