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德县简介
绥德地处榆林市东南部,全县总土地面积1853平方公里,全县乡镇个数15个。其中:建制镇个数15个,村民委员会个数339个,11个社区居委会。 D7?4zR3:9XI2:1o
绥德素有“秦汉名邦”、“天下名州”、“西北旱码头”之美誉。历史上秦太子扶苏、大将蒙恬,汉代名将李广曾率部驻守,著名的昭君出塞、文姬归汉、汉武巡边都从这里经过,是抗金名将韩世忠的故乡。1924年在绥德师范建立陕北地区最早党团组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抗日军政大学、警备区和359旅司令部先后驻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绥德战斗生活,王震、习仲勋等革命前辈先后在绥任职工作。民国时期和上世纪50年代前,曾是行政专员公署所在地,在陕北政治、经济、军事、交通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Q,!9Fj5=5tW5;4j
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19年5月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绥德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q3:1Dm2+7nD1~7A
2019年末户籍总人口352579人,完成生产总值90.55亿元,同比增长5.2%。 v1?4Dt4;2NV6?1e
建置沿革
夏、商为雍州之地。周为荒服之地。 t1~70F2?2qW4!4M
春秋为赤翟、白翟之地。战国属魏上郡,后归秦。 F79bK,;7Qk9-2I
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仍设为上郡,上郡辖肤施等县。 r2~,yC3!3au5-7M
汉高祖刘邦元年(前206),项羽改上郡为翟国。汉统一全国后,沿袭秦制,汉高祖刘邦二年(前205),翟国地归汉,汉仍置上郡,治所肤施县。辖肤施等23县。新莽时,改上郡为增山,增山领上陵畴、广信、积粟、卑顺等14城。东汉实行州、郡、县制。增山复为上郡,隶并州,治所肤施。 P,-1YN33RA4+9y
建安十八年(213)上郡改入冀州管。三国时为曹魏并州地。晋初隶并州,永安元年(304)后,先后被匈奴、羯、氐、羌占领。 H2!9rs8!1GA2.5b
东晋安帝义熙三年(407)后,该地区为大夏国占领,设吴儿城(吴儿城一说在今四十里铺附近,一说在城西25里吴儿砭一带)。 V3:9WT7~6TZ7?5i
北魏实行州、郡、县制。在今县东设政和县,县西属魏平县。政和县与魏平县均属东夏州之朔方郡。 r7~7ro3~1pS6:2G
西魏的行政建置因袭北魏,因局面混乱,废设无常。废帝元年(552)在今县城设绥州、安宁郡和上县,在今县东(义合一带)设安宁县,县东南(崔家湾或河底)设安人县。绥州辖安宁郡(州治)、安政郡和抚宁郡。安宁郡辖上县(郡治)等。北周仍设绥州、安宁郡和上县。另在县东部置义良(良乡)县。绥州辖安宁郡(州治)等4郡。安宁郡辖上县(郡治)等7县。 w7:6Pg8-9Sr1?6J
隋初实行州、县两级行政制度,炀帝时改为郡县制。开皇三年(583)撤销安宁郡,改安人县为吉万县,保留绥州。大业元年(605)改绥州为上州,撤安宁县、吉万县、义良县,并入上县。三年(607)撤销上州设立雕阴郡(治上县)。雕阴郡领上县(郡治)等11县。大业十三年(617)梁师都称帝,今县地属梁国。 B5~9Ox25Cv2~4Q
唐实行道、府(州)、县虚三级的行政制度(因道是监察区域,不是真正的一级行政区域,故称虚三级)。唐初今县地为梁师都占据,唐武德三年(620)于延州丰林县(今延安市东南)侨置绥州,六年绥州徙置延川县,七年又迁于魏平县(今子洲县南)。贞观二年(628)灭梁师都,绥州迁回上县。天宝元年改上县为龙泉县。绥州隶属关内道,辖龙泉县(州治)等5县。 M3!8Oh3!6rk,;5F
五代十国实行以州(府)统县的二级制。今县地仍设绥州和龙泉县(州治),但政局动荡,归属变化频繁,先后被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占据。 e9.9yv6?3Xy1:8L
北宋初设道,又改道为路,路下设府、州、军,在府、州、军下设县。宋太平兴国七年(982)今绥德县地被西夏占据。治平四年(1067)后渐次收复。熙宁二年(1069)置绥德城,隶延州。元符二年(1099)改设绥德军,隶永兴军路,辖清涧城等33个城、寨、关、堡。 u7=2kc8:4Zo4.3x
金天会六年(即南宋建炎二年1128)今县地属金,仍为绥德军。大定二十二年(1182)改为绥德州,治所设在原绥德城,隶鄜延路,辖领清涧县、义合寨、开光堡、永宁关等14县、寨、堡、关。正大三年(1226)在绥德州设绥德县,升义合寨为义合县。绥德州此期领绥德、义合、清涧等8县。兴定五年(1221)蒙古族(即元)占领绥德州。 X9.8Hc7;1zo6+8I
元实行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路、府(州)、县四级行政制度。至元四年(1267)撤销绥德县及义合县,今县地归绥德州直辖。绥德州隶延安路,辖清涧县、米脂县。 E,!3ba4!6ex9!3l
明实行承宣布政使司(习惯称行省)、府(或直隶州)、州、县四级制。今绥德县地仍为绥德州。洪武初置延绥镇(明边陲九大军事重镇之一),洪武四年(1371)设绥德卫(亦为军事机构)。延绥镇初领神木道、榆林道、靖边道以及绥德卫、庆阳卫、延安卫、东胜卫共12营堡、36城堡。绥德卫辖百户所50个。成化九年(1473)延绥镇移驻榆林。 r,=7rY,+1Pv9=8d
清代的行政制度是省、道、府(直隶州、直隶厅)、县四级制。清初今县地仍为绥德州。雍正三年(1725)升为直隶州,辖米脂县、清涧县。雍正九年(1731)神木道改为分巡延绥鄜道,移驻绥德,辖延安府、绥德州和鄜州。十三年(1735)又增领吴堡县。乾隆二十五年(1760)延绥鄜道移驻榆林。 v4+9iW9:5HU1!1h
民国初设省、道、县,后设省、专署、县。1913年废州设绥德县,隶榆林道。1933年撤销道制,绥德县直属陕西省。1935年8月在绥德县城设陕西省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0年2月29日绥德县解放,在县城设立绥德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隶属陕甘宁边区政府,辖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5县。 C,2ea4;7hJ3.,o
1944年元月,绥德分区增辖新成立的子洲县。1948年7月,绥德分区又增辖横山县、镇川县。1949年5月,绥德分区改属陕北行政公署(驻地延安)。1950年5月,绥德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为绥德分区专员公署(绥德专区),隶属陕西省,辖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子洲、子长、延川等8县。 P,;,Cs7!5Oh2-7c
1956年10月,绥德专区撤销,绥德县划属榆林专区。1958年12月,清涧、子洲、吴堡3县并归绥德县,1961年8月划出。1969年榆林分区专员公署(榆林专区)改称榆林地区行政公署,绥德县属之,一直至今。 O9=5KP4?3HR2;6y
行政区划
2015年6月28日,撤销绥德县韭园沟乡,并入名州镇;撤销满堂川乡,设立满堂川镇;撤销张家砭乡,设立张家砭镇;撤销白家碱乡,设立白家碱镇。 N98bA,;2qX7?4P
--- --- R5.6qL1!9ah,:4Y
名称 面积Km2 位置及直辖 N6;3uz4=3Nq9+3n
名州镇 o2+9mo3+3vy5;7j
5.86 H8!4kH2.1WH7.2g
位于绥德县西南部,辖25个行政村,11个社区居委会 x5!1NL6.2Pf5-8C
薛家峁镇 Q,=6OQ3;,pZ1=7j
107 U9=6vc4~9FQ,:7D
位于绥德县南部,辖41个行政村 a3!9Fz7+2hC9~4W
崔家湾镇 t4-5LO9-,qm9+7X
46 L5-7Ui4=7yn4;3m
位于绥德县南部,辖61个行政村,178个村民小组 v4?1ao8?3PL,:1H
定仙墕镇 M3;4Zs7!9AO,~8R
86.7 R4;8dZ5+8KX5;2p
位于距绥德县东南部,辖38个行政村 o16Mo5.1Ev7?7g
枣林坪镇 f5+9Ce22Ci46k
96 09;6ro1~3Wp6~3i
位于绥德县城东部,辖45个行政村 O6+1Fv5.,FV2;3S
义合镇 t7-6Wx6?,AG1:5b
246 h4=7ms2=9pj38X
位于绥德县东部,辖69个行政村,一个社区 R9?8lt,6tl4:8k
吉镇镇 B,7Wv2+4HB1.,X
72 o6~2hP5!7Vw1-1k
位于绥德县北部,辖18个行政村 M3.3pe8.2xG8+8k
薛家河镇 k1+,0q,.7Eg4?2d
84.6 X18hG3-,Ji5.2e
位于绥德县北部,辖16个行政村 f4~2v0,-3jC,~5w
四十铺镇 v1;9AB8?9eP6!6b
104.2 R7?2xH3=,tg6;2x
位于绥德县北部,辖37个行政村,1个居委 R9?7tG,=5Qy6.7V
石家湾镇 z4!5HI3-9KT8+7P
86.5 F4+9s01;1Ib6!9T
位于绥德县西部,辖29个行政村,153个村民小组 b1~7zH2!2Ci3?4W
田庄镇 L3-9wm99Bo6:,X
90.2 q7!6fd3?5wK7;9b
位于绥德县南部,辖32个行政村 E4;7cp9!4Fp9!1l
中角镇 Q,.9Eq1~2kK1!,u
103.2 w5~8Og8=5VV6?1i
位于绥德县东北部,辖37个行政村 G4?5fz72pv7:3N
白家碱镇 z4?1sb6-9oY960
4.9 Q4.6Pp11jj1!9t
位于绥德县南部,辖28个行政村,129个村民小组 M1~9MR7!8HV5!9Z
满堂川镇 e6:6tf9+8dp3!5T
162 G,~7Iq5:6jh5:,j
位于绥德县域中北部,辖48个行政村 G1:4up6~7cO5=9b
张家砭镇 d9;8nP1-2DD1:9M
99.83 C8-5QA7.2yT7-8f
位于绥德县西部,辖31个行政村 j2;2hJ6+8PR3-5y
地理环境
位置 T2.5jV4;4lr,+3D
绥德县位于陕西省北部,东经110°04′~110°41′,北纬37°16′~37°45′。东靠吴堡,西接子洲,南邻清涧,北连米脂,东北角与佳县接壤,东南隔黄河与山西省柳林县相望。绥德县城距榆林地区驻地榆林县城120公里,距省会西安市600公里。绥德县地处陕北腹地,历为陕北交通枢纽。南达延安、西安,北通榆林、内蒙,东抵吴堡、山西,西到定边、宁夏。横穿晋、秦、宁的307国道与纵贯陕、蒙的210国道在绥德县城相交。 P2:8dX4=6Aa7~5O
地貌 D1.4gi4!2NT7+4Y
绥德县地势东北部最高,东南部最低,总的趋势是由西北部向东南部逐步降低。绥德县在海拔607.8米至1,287米之间,平均海拔920米。黄河在县东南界弯曲南流。无定河由县北向东南贯流。大理河由县西北向东南流,于县城东北入无定河。淮宁河由县西南向东北流,于邓家楼入无定河。绥德县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附区,是典型的峁梁状黄土丘陵沟壑区,以峁状为主。又由于黄河与无定河的切割和冲积,形成无定河河川地和黄河峪谷区。 a8!9VI,=1JA4+2n
气候 f5,Wm5-6D02+4l
绥德县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年平均降雨量486毫米,年平均气温9.7度,无霜期165天,年总辐射量(光量)为132.49千卡/cm2。年平均气温为9.7℃。一年中最热的是7月,月平均气温为24℃;最冷是1月,月平均气温为零下7.5℃。气温年较差为31.5℃。年极端最高气温38.4℃,年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25.4℃。 q7?,Iv64LP8?1o
资源
水资源 d,~7Wo3!8vL4-5d
绥德县境内河流全属黄河水系,流经的一级河流有黄河,二级河流有无定河,四级河流有大理河、淮宁河,五级河流有义合河。绥德县五级以下河流共483条。所有大小河流包括入境流量,共计径流量990.86立方米/秒,其中自产水量0.8381立方米/秒,入境流量990.02立方米/秒。年径流量312.4776亿立方米。 q42TR7~2Bh1!5Y
植被资源 Q4;3LR5;3ie5~5k
自然植被面积为831230亩,占绥德县总土地面积的30%,覆盖度为10~20%,生长的主要是灌木、野草和野花。灌木主要有柠条、酸枣、乌柳、羊厌厌等。野草有400多种,其中主要有18科80多种,以菊科、禾本科为主,次为豆科、十字花科、蔷薇科、旋花科、百合科等。野花有4类、60多种、100多个品种。林业用地面积1027672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7.09%,其中有林地343906.5亩,灌木林地121亩,疏林地932亩,未成林造林地82697.3亩,苗圃地240亩,宜林地599775.2亩,森林覆盖率15.4%。 p7~4pT5!7YK,1k
动物资源 s8;5LU28n02?8h
兽类:有狐狸、獾、狼、黄鼠狼、松鼠、老鼠、野兔、“兔鼠子”、狯等。 y2+3Cs,!3hZ4?4H
禽类:有麻雀、喜鹊、鸽子、啄木鸟、老鹰、鹞子、猫头鹰、枭、燕子、天公鸡、百灵鸟、斑鸠、布谷鸟、乌鸦、雉、蝙蝠、“腊嘴”、“清翅”、“柏皱皱”、“鸽虎”等。 C3;8pI1-3wK7.3S
虫类:有蝎、蚂蚁、蚊子、臭虫、蝴蝶、蜂(土蜂、马蜂、黄蜂等)、蜻蜓、螳螂、蚂蚱、蜘蛛、蟋蟀、萤火虫、屎克郎、蜥蜴、“毛油夜”、壮地虫、“捎秃子”、“鞋地虫”、粟灰螟、瓢虫、蚜虫、粘虫、红蜘蛛、蝼蛄、地老虎、金龟子、金针虫、枣步曲、油旱等。 N8=4WK3!8rO9~1n
人口
1953年,绥德县共有37851户,人口:64469人。 I6;9Kh,+2sY8;9Y
1964年,绥德县共总户数:50635户,总人口:216622人,其中男111356人,女105266人。非农业人口14033人,占总人口的6.48%。 l7~4Xp7+2IC4;6N
1982年,绥德县总户数:65750户,其中家庭户65398户,集体户352户。总人口:260076人,其中家庭户250208人,集体户9868人,家庭户户均人口3.83人。性别构成:男134846人,占总人口的51.85%;女125,230人,占总人口的48.15%;性比例(女性为100)为107.68。 o5?1on31nS7.4B
2000年,绥德县总人口310880人,其中:名州镇42739人、薜家峁镇11880人、崔家湾镇18745人、定仙焉镇8667人、枣林坪镇9197人、义合镇18649人、吉镇镇11715人、薜家河镇12221人、四十铺镇21993人、石家湾镇15868人、田庄镇12133人、辛店乡26381人、白家碱乡11759人、苏家岩乡5471人、河底乡5607人、田家岔乡7002人、中角乡11901人、马家川乡8291人、土地岔乡8611人、满堂川乡10950人、赵家砭乡9170人、韭园沟乡8836人、张家砭乡22313人。 r18qV,=4Xv4!2r
2012年,绥德县总人口365238人,比2011年增加2114人,其中:城镇人口147556人,城镇化率40.4%,共有134535户,比2011年增加3543户。生人口6022人,出生率为16.5‰;死亡人口2805人,死亡率为4.5‰;自然增长3217人。人口性别比为108:100。 Q9+5ON1~5Ut,:6Y
2019年,绥德县共有137799户,比上年末减少了146户;年末户籍总人口352579人,比上年末减少了1524人。其中:男性有185369人,占总人口的53%,女性有167210人,占总人口的47%,人口性别比为110:100;全年出生人口3386人,出生率为9.58‰,减少了2.68‰;死亡人口1709人,死亡率为4.8‰;自然增长了1677人。年底常住人口28.63万人,城镇化率(常住人口口径)为44.4%。 f8;4PK3-5Dx2!2H
经济
概述 G,?6rV,;,0i,!3H
2019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90.55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非公有制增加值46.93亿元,占GDP比重51.8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98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2.38亿元,增长4.6%;第三产业增加值57.19亿元,增长5.7%。三次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2%,同比上升了2.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7%,同比上升了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3.1%,同比下降了5.3个百分点。 K7:5YZ9-7sm7.5C
全县财政总收入75928万元,同比增长86.9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185万元,增长80.54%。其中:各项税收17737万元,增长81.10%,地方财政支出372000万元,同比下降11.3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0955万元,增长1.43%。 z2?,oP83GS9!4J
第一产业 Y2!6en,!,Vb3-4K
1940年绥德解放,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以及生产责任制等所有制的变革和体制的调整,使农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 w2.5ZQ1+3lk9:9l
1949到1989年,绥德县农业总产值由1401万元提高到6111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由1297万元提高到4243万元,林业产值由2万元提高到469万元,畜牧业产值由68万元提高到780万元,副业产值由34万元提高到617万元,渔业产值从无发展到2万元。农业收入由1972年的713万元提高到1989年的684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由628万元提高到5102万元,林业收入由10万元提高到614万元,畜牧业收入由16.7万元提高到854万元,副业收入由58.3万元提高到276万元。粮食作物总产量由22178吨提高到48798吨,平均亩产由22公斤提高到82公斤;林木面积从不足万亩发展到62.11万亩;大家畜由5859头增加到10955头,猪由2252头增加到36412头,羊由8028只增加到111973只,家禽由4.4万只增加到22.72万只。1989年,水利建设使水浇地面积增至53066亩,占绥德县农耕地面积的6.6%;水土保持治理面积925.3平方公里,占绥德县总面积的50%。 p9+7iC1:8Ep,~1i
2012年,绥德县粮食种植面积382296亩,油料种植面积149151亩,粮食产量87932吨,平均亩产230公斤;其中:夏粮产量946吨,秋粮产量86986吨,油料产量20870吨。肉类总产量4107吨,其中:猪肉产量2004吨,羊肉产量1228吨,牛肉产量251吨,生猪年末存栏19858头,生猪出栏27608头,奶类产量5958吨,禽蛋产量4032吨,大牲畜年末存栏11156头,家禽年末存栏46.59万只。 b8=7O06=5yR3!2u
2019年,绥德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61亿元,同比增长6.4%,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1.56亿元,增长4.3%,农林牧渔业服务业增加值0.58亿元,增长8.4%。 p4=7ZA2?2R08+8H
全县粮食种植面积798130亩,比上年增加2211亩,油料种植面积225767亩,比上年减少1809亩;全年粮食产量243829吨,比上年增加535吨,同比增长0.22%,平均亩产306公斤。 M2.4ea7+8Zw3!8A
全县肉类总产量12887.99吨,同比下降2.75%。其中:猪肉产量9222.8吨,同比下降3.75%;羊肉产量2886吨,同比下降0.52%;牛肉产量409.5吨,同比下降0.85%;生猪年末存栏96928头,同比下降4.54%;生猪出栏125757头,同比下降4.34%;奶类产量6463吨,同比增长0.12%;禽蛋产量5528吨,同比下降6.29%;活牲畜年末存栏8077头,同比下降0.52%;活家禽年末存栏65.9万只,同比增长2.04%。 t6~2ju,!1qa8!4m
第二产业 c3?4kW2+,oo7;4a
民国年间,绥德县手工业从业人员已达千余人,大都散居于城乡各地。主要行业有铁木、砖瓦、缝纫、皮麻、酿造、编织、雕刻、绱鞋、修理等10多种,其中从业人员多、行业较大、较有名气的有砖瓦窑、烧酒坊、染坊、铁匠铺、毡坊、鞋铺、缝纫铺等。尤其是城内的印染业,发展较快,印染的各种土布除销本地外,还销往周边县市。此期,从事手工业者大都是个体户和农村家庭手工业者。由于设备简陋,生产工具落后,工艺水平低,生产效率不高,产品销路不广,加上封建盘剥与战争的影响,手工业时盛时衰,此存彼亡常有发生。 U2~6Dr6=,dQ3:6M
1952年,有棉纺织业56户100人,年织白土布5120丈;针织业23户26人,年织土线袜子5612双;毛织业20户60人,年织毛口袋2142条。另外还有铁业、木业、印染、皮麻、缝纫、棉花加工(推花、轧花)等。1954年,绥德县有手工业278户,其中铁业15户39人,木业87户156人,棉花加工22户45人,缝纫76户90人,染布40户50人,毛织业38户60人。 N89Mw3?9Oi5:4U
1954年,绥德县把从事手工业者逐步组织起来,走合作化道路。1956年基本上完成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了手工业合作化,生产经营方式由个体分散、盲目生产,转变为集体有计划的生产,使工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绥德县1954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66.2万元,是1949年的17倍。1958年,在大跃进的热潮中,绥德县掀起“办厂热”,共新办各种不同类型的工业企业19个,主要有玻璃厂、地毯厂、木器厂、农机厂等,当年工业总产值为265.6万元。但由于脱离实际,贪多求快,盲目建厂,不少工厂因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薄弱、产品质量低劣而被迫停产。再加上“一平二调”的共产风和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困难,1963年工业总产值下降到82.3万元。1965年,又因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工业总产值下降至44万元。 D7+7Fx9.5hQ6?4C
1970年后,又陆续新建水泥厂、化工厂、铸锅厂、五金厂、木器厂、刺绣厂、针织厂等工业企业。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生产秩序混乱,不讲核算,不讲积累,经济效益差。1976年,绥德县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工业企业46个,工业总产值为640.8万元。 g2;6bi9!6QE7;5v
1989年,绥德县有工业企业83个,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17个,集体所有制企业66个。1989年的主要产品产量,售电1150.6万度,原煤2.1万吨,水泥1.09万吨,青红砖5528万块,铁锅8.44万口,服装13.53万件,纸箱28.68万个,布鞋29.09万双,手套12.91万双,粉条0. 18万吨。工业总产值4037.1万元,是1949年的400多倍,1978年的5.85倍,占绥德县工农业总产值10148万元的39.9%。实现利润141万元,上缴税金121万元。 j5-3Cq3=1pu9-3A
2012年,绥德县实现工业增加值5.8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0亿元,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3.72亿元,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70亿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53亿元。 P1;2zt8+6Cj2:8i
截止2019年底,全县有规上工业17户,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1.27亿元,同比下降8.98%,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长3.0%。全县有资质建筑企业10户,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28亿元,增长2.4%。 r1:,Sz,=4yW6;,0
第三产业 K15VC6-,Ax38i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国营商业,供销合作商业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国营、供销合作社、私营商业三者共存的商业体制。 F6+,Xg5-1Xx,!6v
1953年,根据党的政策,对市场实行严格管理,从而确立了国营商业的主导地位。1956年,对私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有的变为公私合营,有的组成合作店、组,实行集体核算,自负盈亏。1958年,供销社与国营商业合并,撤网并点,关闭自由市场。“文化大革命”期间,自由市场基本关闭,私营商业完全取消,供销合作社再度与国营商业合并,市场完全由国营商业独家经营,形成商品流通渠道的单一化,商品品种单调,一些日用品和耐用品长期短缺,不得不再次实行计划供应,同时也出现了买商品走“后门”等不正之风。 O4-6RK,~3LF2-7D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商业体制,恢复个体商业,全面开放自由市场,国营商业与供销合作社商业引进竞争机制,实行承包、租赁等经营方式。1989年,绥德县商业从业人员8150人,零售点2967个,国内纯购进总额10930万元,纯销售总额16902万元。分别较1966年提高4.4倍和7.4倍,较1978年提高1.8倍和2.1倍。 E5:7Go45YV8?7X
2012年,绥德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58亿元。分行业看,批发销售额82.49亿元,零售销售额10.86亿元,住宿营业额0.71亿元,餐饮营业额1.69亿元。 P2.8jA5~8tk2~,I
2019年,绥德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32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餐费收入2.64亿元,增长10.9%;商品零售收入14.67亿元,增长4.7%。分城乡看: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3亿元,增长6.1%,其中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8亿元,增长12.7%;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9亿元,增长4.8%。分行业看:批发销售额44.39亿元,增长8.8%;零售销售额42.02亿元,增长8.2%,住宿营业额0.49亿元,增长10.4%;餐饮营业额7.57亿元,增长9.3%。 R9-1jf2;8MI9~5O
2019年,全县完成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93亿元,同比增长3.0%。 T4~7fQ9?8wq4~8R
2019年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358481万元,同比增长1.78%。其中:住户存款余额976205万元,同比增长6.55%。年末各项贷款余额500986万元,同比增长9.58%。其中:境内贷款余额500984万元,增长9.58%,境外贷款余额2万元,负增长75%。 o29TP8?6Bo97s
交通
绥德县分别于1997年、2003年实现661个行政村村村通路、20个乡镇乡乡通油路的目标。通村路中,通沥青路176个村,通砂石路52个村,通土路433个村。公路通车里程1654.3公里,其中国道110公里,农村公路1544.3公里(县道152.5公里、乡道63.6公里、村道1328.2公里),农村公路中,沥青路面183.4公里,砂石路面120公里,无路面里程1240.9公里;晴雨通车里程413.4公里,公路养护里程371公里,公路绿化里程140公里,公路桥梁12031延米/373座,公路密度为89公里/百平方公里。 R3!1n0,?7Ey4-6g
2012年,绥德县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789亿元,营运汽车拥有量1134 辆,其中营运货车986辆,营运客车458辆(大型客车14辆,中型客车132辆,小型客车141辆,出租车171辆,公交车51辆)。县内公交线路5条,投放公交车51辆;客运班线68条,其中省际班线车11条;跨市班线3条;市县内班线51条;乡镇通班车率100%,行政村通班车率80%。 W,+8uy8;5gi7~5Y
2019年,绥德县营运汽车拥有量4526辆,其中营运货车4105辆,营运客车辆 421辆(大型客车23辆,中型客车73辆,小型客车54辆,出租车225辆,公交车46辆)。客运量321.6万人,客运周转量37787.6万人公里;货运量586.46万吨,货运周转量135051.5万吨公里;出租车客运量1024万人次,周转量2025472万人公里。县内公交线路5条,投放公交车46辆;客运班线76条,其中省际班线4条,市际班线4条,县际班线31条,县内班线37条。全县乡镇通班车率100%,行政村通班车率100%,客车、危运车辆北斗星安装率100%。辖区内有机动车维修企业74家,其中一类维修企业2家,二类维修企业10家,三类维修企业50家,摩托车维修12家。危险品运输企业9家,驾驶员培训学校3家。 05;,dH9.5QN5-9g
社会事业
教育 o91RE1~4aD9.5V
绥德教育早兴,名贤踵继,是陕北文化较发达的地方。1912年,学堂改称学校。至1924年,公私立各种小学校发展到59所。1921年,创办绥德县第一所专收贫寒子弟的学校民众小学(后改平民小学)。1923年春,创办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 R,:,ex2+,aW6:2f
1935年,国民党专署大力推行“党化教育”,增设训育课,要学生“明礼义,知廉耻,尽忠孝,讲仁义”。与此同时,离城偏远的苏区剡创办列宁小学,收生不分贫富、不要学费、不限年龄,教材内容与形势、生产结合,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P8.8pv5.7IK7;9V
1940年2月绥德解放后,废除国民党旧教育制度,创立自己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教育体系。在教学内容和办学形式上,适应革命形势和人民大众的需要,小学校、夜校、冬学、巡回学校、识字组创办起来。1944年,城乡办起各类小学116所,学生达4256名。1948年,城乡相继办起44所小学,学生1465名,教师64人。 O2:1Yb8?8Ok6?,T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1951年创办绥德工农速成中学,1955至1956年又新建初中2所、高中1所。1958年在“大跃进”的形势下,盲目建立6所初中、1所中专、1所大学。1961年,在贯彻执行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时,将这8所学校全部撤销。1965年,绥德县计有中小学622所,教师1457名,学生39895人,分别是1948年的14倍、27倍、23倍。 C2-6si,!3ih4-4K
1985年,绥德县率先普及小学教育。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为国家培养高中生5716名,其中考入高等院校1080名,考人中专和技工学校的2880名。1989年,绥德县有中小学461所,学生39348名,教职工3268名(其中民办教师1394名) E5-8me1;1Ua5;1q
绥德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共计134所。其中职教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电大1所,聋哑学校1所,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9所,九年制学校7所,小学40所,教学点72个。学生人数共计33831人,其中在校高中生7514人,职业中学1123人,初中生8927人,小学生16267人,教职工4232人。应届生报考人数2621人,一本上线人数为509人,上线率为19.42%;二本线以上人数为582人,上线率为41.63%。 K2=1qp6!5RX4+7H
2019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14所(职教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电大1所,聋哑学校1所,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7所,九年制学校5所,小学26所,教学点9个,公办幼儿园44所,民办幼儿园17所);在校学生45467人(职业中学注册生1126人,在校高中生4956人,初中生8287人,小学生21108人,学前教育儿童9956人,特殊教育学生34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100%,初中阶段三年保留率96.7%,初中辍学率为0,义务阶段小学辍学率为0,学前一年毛入学率为100%,三年毛入学率为85%;全县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年(标准为12年),实现程度为92.5%;现有在编教职工4215人(幼儿1186人,小学1365人,初级中学585人,九年制137人,完全中学793人,特殊教育17人,职教132人);专任教师3559人(幼儿667人,小学1347人,初级中学540人,九年制学校137人,完全中学733人,特殊15人,职教120人)。 N5-2dH5?,Yt7:5P
2020年5月19日,绥德县入选2019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p,~1mj4-6NA9-,0
卫生 u7;,NS2-6nR2+7g
唐代至清末,绥德城乡虽有少数中医坐堂应诊或流动行医,但“境乏良医”良药,每逢疫病流行,人民生命安全无保障。1930年,西医从外流入,加上原有中医开业者,计有大小诊所、药店13家,人民群众仍处于缺医少药的困境。1931~1932年,县内鼠疫、霍乱流行,死2450余人。 v7:6ID8-8Pn8~6f
1940年2月绥德解放后,创办卫生所(西医)外,并在县城筹建医药并举的保健药社,成立中西医研究会。1947~1948年,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所致,县境疫病大流行,虽经边区、分区、驻军及地方所有医务人员巡回抢救,亦死2435人。 A1;9Wv4+8dN3.1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健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医药卫生群众组织,统一中西医药人员。1958年10月,四十里铺公社被评为陕西省“除四害,讲卫生”先进集体,获国务院“卫生典范”奖。1960年9月,四十里铺公社中心卫生院(院长王法唐)获“全国卫生先进集体”奖。 Y7+2sr5:1WV65n
1989年,绥德县有医疗卫生机构42个(不包括个人开业者),正式卫生人员由1949年的20人发展到586人,病床由1950年的10张增加到296张,医师级以上人员增至161人(其中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57名),医士189人,有农村医疗站512个,有乡村医生943人(包括持赤脚医生证的573人)。 I7:1nv4~,hD4-9H
2012年,绥德县有医院、卫生院26个,医院、卫生院床位数2262床,卫生技术人员2069人,执业(助理)医师592人,卫生防疫人员数49人。参合人数281763人,新农合筹资标准统一提高到每人350元,筹资9861.7万元,基金到位率为100%,参合率达96.48%。乡镇卫生院报付比例提升到90%,县级医院75%(中医医院80%),市级医院50%(中医医院55%),住院封顶线由原来每人每年5万元提高到13万元,门诊统筹基金由原来人均20元提高到80元。 T4:8MM6?1ym3;9C
2019年,全县有医院、卫生院25个,共有床位数3170张;全县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412人,执业(助理)医师1115人,卫生防疫人员数60人。 y9!5iG5+4FK7-4c
社会保障 i6-3cW31ak4:2f
截止2019年,绥德县实际营运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数7个,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数1357床。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726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675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数279667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7.41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9634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111 人,城镇已参加失业保险人数0.92万人。 Q,;1VE1~8VB3;5H
文化艺术
民间艺术 y9=7qD9-1sm4-5r
陕北说书 a,~4cK8:8op1~8k
是流传于陕北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说唱者多为盲人。说书艺人中流传有说书是三皇流传的故事。绥德有个三皇庙,每年七月十五,各地书匠都要云集这里,为祖师爷义务说书,在艺人眼里认为三皇为说书祖师爷。说书是以谱主的说唱艺术,集说唱、演奏一体。说书的内容有《如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在延安有《毛野人》、《地主和长工》。 k2:4EQ3-3bu7=8T
陕北民歌 u7?3bn8+7hZ2-1Q
是陕北特定地域产生的独一无二的民间音乐,绥德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沟壑纵横,梁峁交错,先天的自然条件决定特有的文化现象,在长期生产、生活劳动过程中触景触物生情,即兴编唱出来,喜也唱,哀也唱,逐步形成高亢、粗犷、豪放、独具特色的陕北民歌。 f7=6ht4-9If8~1r
陕北剪纸 G56SP2!6CK2-5J
陕北剪纸艺术品,俗称窗花。即妇女们将它剪好后,贴在糊着雪白薄纸的窗格子内,那多姿多彩的窗花似盛开的春花绽放在农家屋内。每逢春节,农村大姑娘、小媳妇和老太婆剪的窗花,贴满窗子和炕头。 e1.4Wq5.3Zt9,C
古遗址 b5~9qH3!7Pg5;7e
薛家渠遗址 H89yZ5+,GO7;,F
位于义合镇薛家渠村东的寨子山(亦称石磊山)上,遗址主要分布在山的南坡,范围东西为300米,南北为240米。遗址偏下地带以龙山文化遗存为主,篥上部分则多是晚商时期的文化遗存。发掘面积110多平方米,清理灰坑2个,墓葬一座,遗迹为圆形袋状窖穴,长方形地穴式住屋和长方形竖穴土圹墓。遗物有陶器、石器、骨器。陶器中以夹砂灰陶为主,泥质灰陶次之,黑、红陶极少。纹饰以绳纹为主,也有楔形点纹,附加堆纹、方格纹和云雷纹。陶器有直领分裆柱足鬲、肩饰、云雷纹或方格纹的小口折肩罐、蛋形三足瓮、豆、簋、盆、纺轮、陶垫、陶且等。石器有斧、刀、锤等,骨器有匕、锥、针、管 、纺轮等。 O8!1jo7=3oZ9:1X
李广寨遗址 Z8=8Iw3;,Yv7?,C
位于韭园沟乡李家寨村北100米的山峁上。寨墙石砌,面积东西400米,南北180米。寨西南壁上有白灰面,曾出土过绳纹灰陶罐。据《绥德州志》载,此处为汉李广寨。 L3=1cu3;7XX8=1i
旅游
天下名州石牌楼 g,.4fj9!1Xb,+7p
位于绥德县城南五里的学子大道与210国道丁字交汇处,石牌楼为五门六柱十九楼,双面单式结构,长36.9米,高16.9米,由一千一百六十八块雕石、六十六幅人物典故浮雕。石牌楼的五门取意中兴之门,走向世界之门 。石牌楼大楼小楼互帮互衬;左楼右楼比肩并列、映带;前楼后楼有呼有应,上楼下楼,下者基础沉稳,上者先领风光。天下名州石牌楼正上方,有书法名家钟明善的雅题“天下名州”四个大字。 n,.,pU1.5DQ,+4D
祥云山 S1+1kD6.3lV5+,T
位于绥德赵家砭乡崔家焉村,山高海拔1049米。传说此山上空常有红云、白雀缥缈盘旋,故名祥云山。据考证,西汉文帝辛酉年,山间始建庙宇,后逐年完善,呈阶梯状式古建群。从山腰开阔地开始建乐楼,对面中间为祖师卷棚正殿,左右有窑洞式龙王、火神、关帝、三官等十三座庙,有钟楼、鼓楼、封神楼并列而建,两边对称为左灵宫,右瘟神殿,拾阶而上为真武祖师大殿,左为七真殿,右为五祖殿,整个庙宇为典型的对称建筑。 A9=7QK7+5KO6~5Y
名优特产
绥德油旋,是绥德很有名气的一道美食,绥德油旋手工烙制,其色泽金黄油亮,层层饼旋薄如羽翼,外脆酥里绵软,油香扑鼻。若乘热用刀沿边划口,填入凉拌猪头肉,名为“狮子大张口”。 r4~8rw5~8KN,+,v
油馍馍,绥德的一种风味小吃。饼状,中间有小孔,较小。由土豆、白面、荞面、糖等杂粮和在一起炸制而成。味道甘甜、可口。圆形,环状,炸熟后,金黄似铜钱,在延安民俗中是富裕吉祥的象征。 S2:,sA1=1BF,?4y
洋芋擦擦,又名“洋芋不拉”、“洋芋库勒”。洋芋就是土豆。此菜加工时将土豆用擦子擦成寸长的薄片,拌入花椒、葱丝、姜粉、盐末等,同面粉搅匀,上笼蒸熟。食用时,盛入大碗,调入蒜泥、辣面、酱、醋、葱油或香油。 r4:2UM9:3Ed,!2P
所获荣誉
2020年4月,被中共陕西省委平安陕西建设领导小组授予“2019年度平安县”荣誉称号。 y6~7td4:5oV6~5r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l4?60g,?7IW3.6W
2020年7月29日,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县城”。 r9-9G08;2hY1~6o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