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简介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艺术设计系(Art and Design Department of the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Tongji University)发展而来。 E,-1az1+,is,;5p
历史沿革
同济大学的设计教育发轫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深受德国“包豪斯”学派的影响,长期以来以建筑学教育为基础,具有“博采众长、兼容并包”的学风。1986年,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开始工业设计本科招生,1993年正式成立工业设计系,2000年增设艺术设计专业,同时授工学学士和文学学士学位,同年工业设计系更名为艺术设计系;2001年开始招收设计艺术学硕士生,授文学硕士学位;2002年开始招收设计历史与理论方向博士生,授工学博士学位;2015年同济大学正式获得设计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开始招收设计学博士研究生,可授艺术学或工学博士学位。 B3:4JK38Xa3;5r
2009年5月,同济大学借鉴世界设计与创新学科的最新理念与模式,在同济大学艺术设计系的基础上,成立了“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College of Design and Innovation, Tongji University)”。学院的成立是为了更好地应对社会、经济、技术和环境的变革对设计与创新的需求,特别是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时代背景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升级产业结构的上海发展需求,以及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学科发展战略。学院致力于培养新时代急需的“可持续设计创新”领军人才为使命。学院的总体建设目标是成为一个兼具时代使命、全球视野、本土特色的国际化、创新型、前瞻性、研究型的世界一流设计学院。 D5-,CS96sf1:1n
2010年,同济大学和芬兰阿尔托大学合作成立“同济-阿尔托设计工厂”和“同济大学中芬中心”,通过“设计思维”整合设计创意、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学科,成为全球知名的国际化、跨学科、开放创新平台。2012年,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被确定为同济大学试点学院,在管理体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和试点。 K8+5vB2?,qY1+3w
专业设置
学院以“面向产业转型和未来生活的智能可持续设计”为学科定位,设有3个本科专业方向,9个硕士学科方向和6个博士研究方向。学院提出了立体“T型”的本、硕、博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框架,分别按“技”、“理”、“道”三层级有侧重、分类型地培养多种设计、研究、教育和管理人才。 M3-6gK49xk6.3S
·本科专业方向 N8;5WC,-6W05:3t
工业设计/产品设计 Z4!9xu1:5E08.6Z
环境设计 z9:5kU8+,OK,?2S
媒体与传达设计 q5=5Jd9.5Fy4.9k
·硕士学科方向 B,-4cr2?5Vm5+6n
工业设计 W4~3Cs2?4LW5?,A
环境设计 r57ic62jB6=8O
媒体与传达设计 f7-7xd51lB8;5a
交互设计 y6-6cB6~5UF7~3n
产品服务体系设计 A4~8ee5-4pK7-1J
设计战略与管理 q5=,un9-6KS1=1D
人工智能与数据设计 d6?4XO1;6Kx2?1V
设计历史与理论 f8?6Fo9-5xw2.5w
创新设计与创业 u1;,ec8.3Uw1-,N
·博士研究方向 f2?7GY7:2Yt9.2G
设计历史与理论 N3~4wc2~4XD,.5O
环境与人居 i7~2g05~,KG8;8z
商业与创新 q2!9IM3!7CX4~3D
媒体与交互 X5.1GK6+6sa,.,j
媒体与交互(网络与新媒体) f,;6Rk,=3hb6~1j
先进技术与设计 L6:,co2;,nI2+,T
·双硕士学位项目 L9;3kq22wg5~7d
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整合产品设计) Q3?8ui4-1Ck9~9p
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传达设计) O9~3Ex9:30H3.3F
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数字与交互设计) T1-,Ko31gd,!2s
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产品服务体系设计) d,;3bK4!,gc6=7j
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室内与空间设计) N5-9sN,-4pt1.1m
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生态设计) p7?6Rv,.9NS8+4b
德国魏玛包豪斯大学(数字环境交互设计) O9.1cm1.8lu8=4X
德国科隆国际设计学院(可持续城市变革) g3!6yK4=7fy53Z
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工程) Q5!7KC,!9ge8:1S
·双博士学位项目 X4:5EG9~7rM3?8a
香港理工大学 h6;3FI1-6BE2+7C
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 l85DA6~,ve4~,X
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 x84SY6-2z0,;7O
办学规模
截至2018年11月,学院有700余名全日制学生(包含本科生450名,研究生256名),每学年学院接收约60名国际学生,约占研究生总数的50%。学院超过70%的研究生拥有海外实习和交换经历。 d6!5VL1!9Wq8:9A
学院共有教职工153名(含外籍教师32名),其中全职教师74名,兼职教师16名,双聘教授3名,专职研究人员20名,行政人员40人。学院聘请了Yrjö Sotamaa担任名誉院长,Don Norman、Carl Bass作为名誉教授。2014年,学院开始正式实施ADJUNCT兼职教师系统,利用上海地域优势,聘请世界优秀设计机构的设计师、设计研究和管理人才在学院授课。这些兼职教授包括许平、Ken Friedman、Leung Ming Kin、蔡军、Peter Vesterbacka、朱哲琴、Richard Hsu、John Mathers、杨光等一批在各研究领域内有突出成就的教育家和设计师。 P1-6uC7:9md6.1T
学术声誉
目前,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已经成为国内最具国际声誉的设计学院之一,跻身世界著名设计学院行列。 03~4Nf6+5PX,!9u
学院是CUMULUS全球设计、艺术与媒体院校联盟成员,ICSID国际工业设计协会成员,DESIS社会创新和可持续设计联盟成员。2007-2010年间同济大学艺术设计系和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连续3次被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为全球最佳设计学院及课程之一。2010年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被PSDTUTS+网站评为全球最佳的18所设计学院之一。2011年“同济-阿尔托设计工厂”被著名的Monocle杂志评选为全球5大高校创新平台之一。2013年,设计创意学院入选国际著名设计杂志《FRAME》“全球设计硕士教育30佳”(World Leading Master Programs)。 B,-,aq,=4IG160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创办的全英文设计学术期刊《She Ji: The Journal of Design, Economics, and Innovation》(《设计、经济与创新学报》,简称《She Ji》),在设计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期刊为同济大学所有,由爱思唯尔出版集团在线发行。作为一本开放获取型期刊,《She Ji》的所有文章全文刊载在ScienceDirect上,供读者免费下载。期刊于2015年9月创刊,至今已连续出版18期。目前期刊被Scopus和DOAJ检索收录。 v9;4oU6+1Um9+6B
学科发展稳步提升。在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QS(Quacquarelli Symonds,英国教育及留学机构)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我院在“艺术与设计(Art and Design)”学科分别位列全球第34名、第26名、第18名、14名、13名和13名,连续四年领跑亚洲“艺术与设计”学科。 R,;6Sl2?7Br7;2B
2017年9月,我院设计学科(Art & Design)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院工业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三个专业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2019年学院获批设立设计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E1+6XH4.1Bi2,Q
使命/愿景
学院使命: p5=5Pn9:8xY4+7Q
以设计应对全球挑战,提升生活品质 V5.90X8~7cP,;5o
以创新驱动社会变革,实现永续发展 o1:9AO3+8IV6-80
面对技术、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变革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时代背景,“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上海需求,以及同济大学开创第二个百年辉煌的学科发展战略,基于以人为本、创新驱动、永续发展的价值追求和同济大学“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愿景,培养国际水准的“可持续设计创新”领军人才是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的使命。 s9.7FH,~9Ek3;7L
学院愿景: U9-,Fs1=3Fg2?1r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借鉴世界设计与创新学科的最新理念与模式,集聚全世界设计实践、设计研究、设计管理和设计教育管理优秀人才,共同建构创新包容的价值取向、积极进取的同创风格、贡献社会的行动能力和透明上进的学院文化。 m2:8QC,4zw6~6X
追求学术的卓越和贡献社会的发展是设计创意学院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w4!9VN7+1AG1-4g
学院的总体建设目标是成为一个兼具时代使命、全球视野、本土特色的国际化、创新型、前瞻性、研究型的世界一流设计学院。 L3-4Ik2:8Fo3.7n
学院宣言
为人生的意义和世界的未来而学习和创造 l3+4kn2=7LT2+1b
TO LEARN AND CREATE, s,=7jY3?8dI52D
FOR A MEANINGFUL LIFE AND A BETTER WORLD. D53oX1=7OZ1!6i
创意是人类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动力。当今设计已不仅是一种独特的创造手段和思维方式,更已成为驱动创新的引擎。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基于以人为本、创新驱动、永续发展的价值追求和同济大学“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愿景,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确立了培养国际水准的“可持续设计创新”领军人才,追求学术的卓越和贡献社会的进步的办学使命。学院的总体目标是建成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国际化、创新型、前瞻性、研究型的世界一流设计学院。 a8!3PY7~7si8:1n
基于上述理念和目标,设计创意学院将以下四个方面作为学院的共同价值: l9~,VD82sW2;6v
创新包容的价值取向:回归教育的本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激发学院每个成员内在的兴趣、潜力和梦想,共同享受学习、思想和创造的快乐。学院鼓励追求卓越、崇尚创新的学风,着重培养人本思想、同创精神、整体视野、未来愿景、领导能力五大核心素质。不管今后从事设计实践、研究、教学或其它任何工作,设计和创新都能成为每个成员人生理想和职业发展中最有意义和价值的那一部分。 x7;,um6!,gY25a
积极进取的同创风格:传承开放创新的海派文化,建设国际化的世界一流教学研究团队,海纳百川,唯才是举、因才施教、人尽其才、同舟共济。学院的学科架构、培养环境、岗位设置和机制保障要使学院每个成员都有积极性和发展空间。学院对外与海内外顶尖院校、企业、政府和机构,对内与校内各学院、部门和机构开展国际化、跨文化、跨领域、跨学科合作,资源共享,交叉融合,协同创新。 x5=4Ng5~1Qg5.9t
贡献社会的行动能力:学院每个成员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更能积极地应对时代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学院坚持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立足中国经济文化和区域发展需求,特别是经济和社会的结构转型、创新驱动对设计创意人才、教育、研究和理论的迫切需求,以先进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贡献经济、文化和科技进步,成为以设计创新推进可持续社会变革的积极力量。 x4=5GP9+,Hf2?4d
透明上进的学院文化: 在大学精神的照耀下,形成求真务实的院风、教风和学风;捍卫学术公正和学术自由的崇高性,强化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建立先进的学院治理体系,建立公正、公开、透明的决策和民主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学院每个成员在学院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共同创造积极向上、开放透明、创新快乐的学院文化,让学院成为全院师生的骄傲。 B1~4Hz21pq2+2I
(2013年10月) 06=3Dk5=2aB8=7m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