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简介
文法学院是北京科技大学覆盖学科门类最广泛的学院,包含法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学、公共管理等多个学科。多年来,学院积极倡导“宽容与和谐”、“学习与研究”的精神,力争做到教学与科研并重,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并进,努力在理工科大学开辟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事业,逐步形成学院自身的办学特色。文法学院设有公共管理系、法律系、社会学系、艺术教育中心等教学研究单位,学院代管的教学科研机构有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基地、公共管理(MPA)教育与管理中心、法律硕士(JM)教育与管理中心等。 U2;5wy,=3Vg7-5I
学院已形成从本科到博士研究生的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学院设有行政管理、法学、社会工作3个本科专业;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含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等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民商法学、经济法学、社会学、高等教育学、科技与教育管理等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科技与教育管理专业二级学科博士点;有公共管理硕士(MPA)和法律硕士(JM)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是全国首批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试点院校。 C7.2jm3?3BZ76p
学院拥有模拟法庭、社工实验室、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实验室、艺术鉴赏实验室、情景模拟室、电子政务室等先进教学设施;定期出版学术期刊《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师生提供学习和研究的园地。 q7~3NX8?2pk5=6i
历史沿革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成立于1995年4月,是由原社会科学系、外语系、高教研究所、德育教研室等单位先后合并而成。 B34ag2=5Xc3~6g
1953年7月,17名教师先后汇集到北京钢铁学院的新校址,建立了政治教研组,由院宣传教育科分管。院党委成立后,由宣传部负责领导。杜维新担任教研室主任,下设中共党史教学小组,马列主义基础教学小组和政治经济学教学小组,随后建立哲学教学小组。 1954年,政治教研组党支部成立。 i1~7SH1+6sg6-8Q
1955年,分设政治、俄语、体育党支部。 R,6wg,-6Mv3;8B
1956年,政治教研组资料室成立,由余沈阳兼管。院党委从中央党校聘请苏联专家来教研组进行指导。 g9-1hG45sl,:8w
1958年下半年,院党委整顿并重建了马列主义教研组,朱耀中为教研组主任,李涛为党支部书记。 e6~2xa9~,yp,?3S
1959年9月,中共党史、哲学、政治经济学三门政治理论课恢复上课。但一个月后,在反右倾运动和教育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课堂教学再次中断。 e,.5KS61qJ1-3X
1959年夏、1960年初,学校先后从学生中抽调一批党员补充马列主义教研组教师队伍,恢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课堂教学,增设自然辩证法教学小组。由于当时左的思想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教学不断受到干扰。 c2:9Zv4+3Aw9+,x
1961年底,冶金部管理干部学校8名教师调入马列主义教研组任教。 y2=9oG9?1Ym4:6y
“文革”十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受到严重破坏,教研组被拆散,教师队伍受到严重冲击。 O6!3Dl96yN7~4t
1972年,理工科院校恢复招生后,学院恢复了马列主义教研组,实际上绝大多数教师分散在各系,成立教学小组,在系党总支领导下工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还不可能走上正轨。 D3?5Md8:5Om9;5z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北京钢铁学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得到全面的恢复和发展。根据北京钢铁学院的发展规划——把学院办成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结合的多科性大学的要求,1984年1月29日,院党委召集马列主义教研室、职工教育办公室语文教学组及德育教研室的全体教职工,宣布成立北京钢铁学院社会科学系,由党委副书记樊源兴兼管。5月16日,经冶金部批准,郭务本为社会科学系主任,历任两届,至1989年底。在第一届和第二届班子中先后担任副职的有:戴桂康、李崧、罗节枝、吕秀兰等。 G6+2Dx8+5AG5!3x
1990年1月,王起田接任第三届社科系主任,戴桂康、许放、王贵希任副主任;张幼涛任系总支书记,吕京生任副书记。此届任期4年。 j2?4zE6=3ih78L
1994年3月24日,校党委召开全系教职工大会,宣布社科系第四届领导班子成立,许放任系主任,张尚权、周湘斌、王贵希任副主任;吕京生任系总支书记,王梅、刘向军任副书记。此届班子任期至1995年4月文法学院成立。 j9:7rT,?6ki6=3s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