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简介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是德州学院设立最早、积淀最深厚的学院之一,学院的前身是德州学院中文系,办学历史可以上溯到建校伊始的1971年。2000年,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成为德州学院首批升本的四个专业之一,2002年开办面向留学生的汉语教育,2009年在全校率先与山东师范大学联合开办研究生教育,2019年,招收学历留学生。经过近半个世纪、几代学人的接续努力,已形成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并驾齐驱的多层次办学格局。 u,3yA8=2IB9.9G
学院先后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合格评估、审核评估。2016年,教学、办公、生活主址由西区迁入东区博文楼、馨园,建成了全省先进的新闻学融媒体创意实验室,办学硬件条件全面提升,育人环境更加美好,学院发展掀开崭新的一页。 R9;4So5;8RI98M
回顾近五十年的发展历程,学院不断探索,逐渐形成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办学特色。学院秉持“基础为先,实践成才”的专业教育理念,人才培养强化应用转型发展,形成了“校地联合,三个课堂”的师范教育模式,摸索出“服务地方、多重合作”的培养渠道,走出了一条“开放式、国际化”的办学之路。 z78Ss,3GT9=9l
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汉语国际教育三个本科专业和语文教育、新闻采编与制作等专科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山东省一流专业”、“山东省特色专业”,国际汉语教育专业在2015年山东省属高校专业排名中位列第一,新闻学专业为卓越班人才培养工程专业,展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学院建有山东省文化厅重点学科——“民俗文化学”和现当代文学、当代世界文学、田雯研究、影视文化与传播、媒介文化与新闻传播等研究所;“十三五”期间,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为省硕士立项建设点重点学科。 P2=4xO1!8vt9;9C
学院一向坚持学术的引领作用,学术氛围浓厚,学术成果丰硕,在山东省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近三年来,主持国家社科规划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近20项;参与获得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重大成果奖并一等奖1项,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刘勰文艺评论奖6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在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18部,在《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评论》《文献》《文艺理论与批评》《天津社会科学》《山东大学学报》《齐鲁学刊》《东岳论从》《山东社会科学》等省部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近400篇。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古代文学与文化传承、当代跨文化写作、地域文学与文化、民俗与文艺、民俗与生活等学科凝练成极具潜力的研究队伍,并逐步形成特色,具有较大影响。 R5+,ZS8:4TX6~8l
学院坚持以教学研究促动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文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先后建成“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近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文学理论”、“中国文学经典导读”7门省级精品课程;为全校学生开设的通识课程“大学语文”,是山东省成人高等教育特色课程;近三年来,承担国家级以及省级教研课题10余项,发表了近百篇教学研究论文,编写教材10余部,其中,自主编写的《大学语文》教材获山东省优秀教材二等奖。 02+7OG3?6qZ3;4I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62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8人,博士18人,硕士27人。师资队伍活力强、作风正,层次高,梯队合理。有3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1人享受国家特殊贡献专家津贴。有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中青年学术骨干1人,山东省委组织部“名师送教工程”师资库专家2人,德州市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德州市文化名家1人,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2人,校级学术带头人6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9位教师分别被山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聘为硕士生导师。 z3?,jt3!,DZ58Y
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和雄厚的教学科研实力保障了人才培养质量。综合素质高、就业适应性强是文学院毕业生的显著特点。四十年多年来,培养了近万名毕业生。本科毕业生平均考研录取率近毕业生总数的30%,专科毕业生升本率40%;部分学生进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西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等国内“985”、“211”高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近三年来,学生在国家级和省部级等各类创新大赛、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其中,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0项;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吟诵社团活动在全省具有较大影响。众多毕业生考取公务员、选调生、事业编制人员,活跃在祖国各地的教育、行政、宣传、文化、传媒、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中,一大批毕业生成为各个行业的优秀人才,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为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q2+9FE3:1KE1.3B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