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公共管理与社会学院简介
公共管理与社会学院于2016年1月由原法律政治学院和管理学院的相关专业组建而成立。设有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公共事业管理等全日制本科专业,以及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成人教育本科专业。学院拥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公共管理硕士(MPA)和社会工作硕士(MSW)两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公共管理为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的支撑学科。 T4~2rU8:2GJ9!7A
教育教学与科研方面学院始终把人才培养摆在发展的中心位置,秉持培养具有“一流道德素养、一流专业素质、一流实践水平、一流创新能力”人才的办学宗旨,着力加强各学科的教材建设和课程建设,不断丰富和完善各项课程的教学形式和内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几年,出版专著8项,译著2项;科研成果获奖11项,其中省级2项,市厅级9项;获纵向项目42项,其中国家重大项目1项,国家一般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9项,市厅级项目24项;横向项目28项;横向课题超过10项;发表论文227篇,C刊及以上级别67篇,其中特A类期刊6篇,A类期刊1篇,B类期刊15篇。各类国家级教学案例获奖7项,省级微课比赛、多媒体大赛、课程比赛获奖12人次,其他省级获奖11项,校级十三五规划课程10项,其他校级获奖18项。多名教师担任全国性或江苏省学术团体的领导职务。办学情况多次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网、《新华日报》、《徐州日报》等媒体报道。 j4-3Zp1-2Ta1;4J
学生发展与就业方面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开展学生指导与服务,突出学风建设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严格管理、强化引导、优质服务。学生就业率一直稳步在97%以上,2020届学生考研升学率27.2%。学生团队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国赛一等奖以及省赛特等奖、一等奖,全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金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等10余项国家级奖项以及30余项省级竞赛奖励。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累计获得国家级项目11项,国家级自筹项目18项,省级项目31项。学院团委连续四年获评校五四红旗团委,学生活动受到《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网》、《光明日报》、《新华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K6:1fI2=,QP4-1Y
【社会工作】 r7=8cc7=4MQ,=8W
培养目标:本专业依靠学科发展优势,以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为依托,以校文科专业创新实验区为载体,以为社会组织培养社工项目经理为特色,培养能在政府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从事项目管理、组织管理、策划创意、市场调查、评估执行等工作的社会工作管理人才。 C3=9ww5=6Bb5+9X
师资条件:拥有专业教师15人,其中70%拥有博士学位或者海外研修经历;另有近30名国内知名社会组织与社工机构领导人担任的实践与校外指导教师。 n3?3Fc2.3wn5!6H
培养特色:2019年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是江苏省两家国家级社工专业人才培训基地之一,也是江苏省两所拥有国家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基地高校之一,形成宽基础、强专业、重实践的培养特色;社工实务能力、社工项目管理能力、社会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在长三角地区享有盛誉。依靠全国独有“公益创投实验室培育项目+社工机构购买项目+基地孵化器孵化组织”实践培养链条,学生在校内的实践项目可直接转化为就业创业项目,实现学生就业创业的无缝对接。学校毕业生在苏州、无锡、杭州、昆山等地创办的乐仁、乐助社工机构已经发展成为江苏省最大的社工机构。 o6-4Eh3!9Bp7+4s
毕业去向:25%以上的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出国深造、公务员及其他政府机构工作,40%以上的毕业生进入社工机构、社会组织、公益性事业工作单位工作,其余毕业生面向国内外知名企业与咨询机构工作。 x1~4IN5;1Zj1+,B
【行政管理】 n9.5Yv5=5vZ1:2j
培养目标:本专业依托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的雄厚基础,培养具有政府行政管理基本素养,具备公共责任意识和民主观念、政策问题研究与分析能力、社会调查与分析能力、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技能,能够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科研部门从事管理和研究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W4:5fq8:,iw4!3W
师资条件: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2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0人,硕士生导师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5人,具有海外研修经历的教师13人。 k8+9LK7+,dO,+7d
培养特色:一是注重应用能力培养,学生既可通过案例分析、仿真模拟、角色扮演等学习环节,掌握行政管理必备的基础应用能力,又可通过课程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诸多实践机会,锻炼动手能力。二是实行分类分型人才培养模式,分别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复合应用型人才”和“国际化人才”三大类型,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u9=1eI,+8FK3-6U
毕业去向:30%以上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及到海外知名大学继续深造,30%左右毕业生考取各级政府机关部门、事业单位或大学生村官,其余毕业生进入科研单位、各大银行、知名企业的行政部门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从事科研工作或高级管理工作。 H8;5Ps5.4Sp8?6n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