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经济学学科始建于2000年,为学校“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其二级学科“产业经济学”是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验收结论优秀。
应用化学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学术梯队,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9人,讲师14人,博士18人,硕士7名,其中硕士生导师3名,在读博士后5人。拥有常德市高性能电池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新能源材料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平台。
为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利用和发挥高新区战略新兴产业集聚、人才聚集优势,落实“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国际化”办学定位,创新学校发展模式和办学模式,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育人工作,积极探索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专业、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良好局面,2014年7月,济宁学院与济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和《共建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合作备忘录》,正式启动了基地建设工作,学校党委研究决定成立济宁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管委会。
2021年3月,学校进行专业、院系调整,济宁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学院由数学系和计算机科学系共建而成,其渊源济宁师专数学系,是学校最早的四个教学单位之一。学院现有教职工111人,其中专任教师103人,教授7人、副教授24人,兼职硕士生导师9人,博士17人,博士(在读)6人;现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统计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软件工程五个本科专业和小学数学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三个专科专业。
应用技术学院成立于2017年4月,是我校在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彰显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学生的分类培养和教师的分类发展,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而成立的二级学院。
鲁班应用技术学院是负责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的常设机构,负责统一组织、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
应用设计学院遵循学校“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技术能力”的办学理念,突出“职业性、技能性、适应性、创新性”的办学特点,以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专业设置,结合职业技能及知识背景优化课程结构,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逐步得到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科研创作水平较高、结构合理、综合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业教师2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7人,讲师20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3人,硕士学位18人。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应用外语学院于2019年5月成立,是专门从事高职教育的二级学院,学院的成立顺应了国家高职扩招的趋势,契合了培养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职业人才的需求。学院位于绍兴市越城区会稽路428号,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稽山校区。学院设有应用英语、应用日语、应用西班牙语、应用法语、商务管理等五个高职专业,学制三年。学院建有多个语言实验室、计算机辅助实验室、混合式学习实验室及英、日、西等多语种沙龙,教学实验、实训各类设施设备先进。
“再生医学与医用生物资源开发应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前身是“广西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2011年由广西医科大学牵头,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的精神与要求,按照“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原则,以学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再生医学研究中心和广西医学科学实验中心为基础共同组建,联合澳大利亚西澳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四川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等作为核心共建单位,组建而成。2013年,中心入选首批
云南民族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是云南民族大学为贯彻云南省教育厅《关于云南民族大学深化高职本科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的批复》(云教高﹝2011﹞35号),进一步贴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化应用本科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新机制体制,实现“校企合作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办学新模式,培养适应产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于2011年7月同玉溪九龙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校企合作全日制应用本科学院。
为了更好地提供信息公开服务,本校编制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信息公开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需要获得本校信息公开服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建议阅读《指南》。
主办: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地址:上海奉贤区海泉路100号、上海徐汇区漕宝路120号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党委组织部、统战部 地址:上海奉贤区海泉路100号、上海徐汇区漕宝路120号
党委宣传部是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开展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的主管部门,设有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校刊编辑室、网络宣传办公室、有线电视台、广播台、新媒体办公室等部门。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工会成立于2000年,现有在职教职工会员约1700人,二级分工会组织2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