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简介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成立于2004年1月,是学校为了适应中国航空航天事业迅速发展以及上海将航空航天作为支柱产业的需求,在原工程力学与技术系的基础上,发挥学校学科交叉、人才集聚的综合优势而设立的。 E8;2pc6~,RT3:7q
学院现有工程力学和飞行器制造工程2个本科专业,有力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设有力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m2?3So,:8Ik5:1h
学院设有国家级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力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复合材料工程实验中心,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基础力学课程的教学、各类力学和航空的实验课与创新实验。 r6=9Hi8-9BR,1J
学院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先进材料与结构的力学行为、流体力学、动力学与控制、现代力学测试技术,先进复合材料与结构、飞行器设计与制造等。近三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重大项目1项、国家973课题1项、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3项、省部级以上项目49项,以及77项横向课题;共发表SCI论文近200篇、获省部级科技奖13项。 h2;1zx9~9vc23A
学院现有在职教师90人,在其中的专技类教师69人中,有正高30人,副高26人;学院现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同济特聘教授4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2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3名,上海市“领军人才”2名,以及若干上海市“曙光计划”“启明星”以及“浦江计划”入选者。著名力学家、桥梁家李国豪先生等知名学者曾在此任教。 v9!3xF8+9GH3~3H
历史沿革
同济大学于1958年开设力学专业,招收90名新生。1959年,在继续招生的同时,从1956级工民建专业中抽调两个小班共60人继续就读力学专业。当时,力学专业隶属于数学物理及力学系(简称数理力学系)。此后,学校成立结构理论研究室(后改为所)。1980年,数理力学系分为物理系和数学力学系。1985年,力学分出,成立力学系,1986年改称工程力学系。其间力学系多次与结构理论研究所结合。 n8!7Jn8.3Ue9-9J
在同济大学开设力学专业之初,李国豪校长就明确提出,力学专业的培养方向是“力学工程师”。 m9!1xR7~9Zf52d
数理力学系成立后,主要借鉴苏联的高等教育体系进行课程设置,所用教材大多译自苏联数科书,如别辽耶夫的《材料力学教程》,别如霍夫的《弹性力学》等。 k7!5GA4~,qY6=5p
力学专业1958年正式招收本科生,同年经高教部批准,同济大学朱宝华教授招收结构力学硕士研究生1名(张相庭)。 B2+2zb4.3yo9-,j
1974-1976年,连续3年招收工农兵学员。 w8-1kW3+2yG4.7V
1977年,力学专业恢复招生,数理力学系全面恢复工作。1980年,物理专业独立出去,数理力学系更名为数学力学系:1985年,数学和力学分别独立建系,从而成立了应用力学系(简称力学系);1986年,根据国家教委的要求,力学系更名为工程力学系,设工程力学本科专业,以固体力学、结构力学、实验力学、流体力学、生物力学等为研究方向,同时招收研究生;1999年更名为工程力学与技术系。 z33qn3.3oz9.2z
教育部于1993年12月28日批准成立固体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实验室是在工程力学与技术系的有关研究室和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99年成名为固体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f4:,ru9?5BS1;9k
1989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力学系成立工程力学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下辖9个研究室:固体力学研究室、计算力学研究室、复合材料研究室、光测力学研究室、电测力学研究室、反应堆结构力学研究室、新材料研究室、生物力学研究室以及材料力学实验室等。 s3:5mM2:6FU6.7W
力学系同时承办上海市力学学会主办的学术刊物《上海力学》。 O7!7PZ1:6QY1:6k
2003年11月,上海航空工业学校划归同济大学管理后,学校于2004年1月7日在原工程力学与技术系及上海航空工业学校的基础上成立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G3~3WR7:9Df36A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