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简介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是国家首批13个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之一,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资源丰富、唯一布局在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地区的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2010年3月,国务院批复《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试验区建设发展由地方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 f,.4aC,?1bz3+6S
试验区主体为素有“聚宝盆”美誉的柴达木盆地,规划面积25.6万平方公里,地处青、甘、新、藏四省区交往的中心地带,向西可至西亚,向南直通南亚,是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战略通道和开放门户,也是西北地区最具投资空间和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经济上承担着支撑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支援西藏、稳定新疆和支持全国发展的重任,是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及“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之一。 m4!9OO9=7fZ3:,M
试验区矿产资源富集,分布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湖盐、黑色有色稀有金属、太阳能、风能及特色生物等资源,现已发现矿产112种、矿产地1679处,已探明储量矿产60种、矿产地389处,其中大型矿床95处、中型矿床82处、小型矿床137处、矿点75处,各类矿藏具有储量大、品位高、类型全、分布集中、组合好等特点,潜在经济价值在100万亿元以上。区内土地广袤,可利用土地面积达49197万亩,且具有集中连片、地势开阔、平缓及构造好等特点,是发展大工业和光伏、光热产业的理想用地。区内有大小河流70余条,其中长流性河流有40余条,多年平均径流量超过1亿立方米的有格尔木河、香日德河、巴音河等11条。水资源总量116亿立方米,最大可利用水量55.9亿立方米,目前已利用9.75亿立方米。 h8+1xV3?8ll4=9p
西部大开发以来,试验区交通、电力、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基础承载能力全面提升,形成了以国道高速公路、铁路、航空、输油管线、输气管线为主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以兰西拉光缆、青新光缆、移动数字通信为主的信息网络,以750千伏、330千伏、110千伏大电网为主、以小水电、光伏、风电和火电为辅的供电格局,以调蓄水库及配套渠系、机井取水及输水管道为主的水利设施体系,具备了支撑循环经济产业集中布局、集聚发展的条件。 Z6~8yZ,6nj4:7q
目前,试验区以格尔木、德令哈、大柴旦、乌兰工业园为主的“一区四园”发展格局加快形成,盐湖化工、油气化工、有色金属、煤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特色生物等七大循环经济主导产业体系和昆仑、察尔汗两个千亿元,德令哈、大柴旦、乌兰、都兰四个五百亿元产业基地建设开始起步,特色优势产业正在逐步培育壮大。近年来,试验区相继被国家认定为“西部大开发特色优势产业基地”、“柴达木盐湖化工及金属新材料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盐湖特色材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被评为“全国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试验区已成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一颗闪亮明珠。 x4-5ni1.5zl1-9D
丰富的自然资源,坚实的产业基础,给循环经济大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优惠的政策保障,良好的发展机遇,给试验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如今的柴达木,八百里瀚海春潮涌动,焕发着无限生机与活力。我们将以最大的诚意、最优的环境、最好的服务,热忱欢迎有识之士投身到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建设中来,共谋发展,共创伟业! d9:2oq,+6ze4-1r
发展意义
柴达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显著的特点: N7:7of1?4AJ8;6K
·维护国家生态屏障 P5-2BP6!9WM2:8l
青海省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是我国最重要、影响范围最大的生态区域。这个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是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有活力的地区,承担着支撑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保护三江源、支援西藏建设的重任。但这个地区生态系统又十分脆弱,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不稳定性又十分突出,环境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在这样的地区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自然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是惟一的现实选择。 A3?1ac2!5LY,+1S
“三江源”保护离不开国家支持,青海省也承担着艰巨的任务,责任重大。但从地区经济发展看,青海省4个属于“三江源”生态保护区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均为青海省欠发达地区,地广人稀、远离经济中心,自我发展能力十分有限。试验区作为青海主要的经济发展区,资源相对富集,产业发展的聚集优势明显,具备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一直是青海省地方财政重要来源区,承担“三江源”地区移民安置任务,担负青海省地方实施“三江源”保护主要财力支撑的重任。大力推动试验区的循环经济建设,不仅会有力地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健康发展,而且会极大地支持“三江源”生态环境的保护。 m1~3oJ2-6Dx7=60
·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j1+7vr1-9NG1.5q
试验区是青海省主要的经济发展区,也是我国西部重要的资源开发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地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试验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该地区在资源开发、工业发展尚处于起始阶段,我们将循环经济的理念体现在规划、建设、管理等各个方面,着力构建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可以有效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增长方式。 U3+7ye9:2hu97W
从试验区资源条件看,该地区资源富集,资源组合好,关联度强,具备构建以盐湖特色优势资源为主导的区域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条件,能够支持资源、产品、产业多层次的区域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建设。推进试验区循环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资源集约化程度,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降低因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实现区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P7=2rU2?7KV7.6O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G9?4XF6;9sK9+4f
该地区具有资源品种多、组合好的特点,有利于区域性大规模整体开发、多产业集群联动发展循环经济特别适合构建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发展前期,试验区产业发展模式较为粗放,多系采集和挖掘业,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链短,精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多为初级产品,多种有用成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造成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j3?1XE4,Bp4!5w
以试验区为载体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资源的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循环利用,延长产业链,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构建资源精深加工和横向扩展相结合的循环工业体系,优化产业结构,是提升试验区产品产业竞争力、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 t,!7Hm5.8HB4-6r
·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稳定 O7!7XC3~8Ie1;6J
试验区处于青、甘、新、藏四省区交汇的中心地带,是维疆援藏战略要地和重要门户。同时试验区与省内及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在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共同的地域、共同的民族和共同的宗教信仰,特别是青海省内宗教文化活动的特殊地位,对周边地区的宗教文化活动具有深远而特殊的影响,使其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特殊经济文化圈。实现试验区的可持续发展,对促进青海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巩固维疆援藏战略地位,确保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和谐共处、共同进步,维护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意义。 k2;,Nz58nK3-30
·经济社会发展地位 l51Il,;3yZ5=,W
从资源条件看,试验区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占青海省总价值的95%。在已探明的各类矿产中,盐湖矿产具有突出地位,钾盐、镁盐、锂矿、锶矿、芒硝、化肥用蛇纹岩、石棉等7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保有储量在全国名列前10位的主要矿种有24种。石油、天然气、铅锌、钠盐、天然碱、溴、碘、铷、铟、硼、制碱石灰岩、硅灰石等矿产在全国也居一定地位。 O7+,no6:1QV1!9L
从产业基础看,随着试验区资源开发的区域和领域不断拓宽,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不断提高,优势特色工业体系正在形成,初步奠定了把柴达木地区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钾、钠、镁、锂、锶、硼等系列产品生产基地和国家主要的天然气化工初级产品生产地的基础。 U5~9mo7!1pE2-4J
从经济总量看,围绕优势资源开发,目前试验区创造了全省48%的工业增加值、40%的地方财政收入,根据青海省发展要求,未来将承担全省一半以上的经济发展总量,成为支撑全省实施“三江源”保护的主要经济来源和财力地区,肩负加快带动全省区域经济发展、为“三江源”生态保护提供财源的重任。 V58da8!5Az4-7v
园区概况
·乌兰工业园 W19JB7;8HE7;8A
乌兰工业园,是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重点循环经济工业园之一,工业园充分利用过境焦煤和境内盐湖资源,着力构建煤化工、盐化工产业。按照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一区四园”的总体布局,在乌兰地区布局察汉诺煤化工业园区、柯柯盐化工业园区、茶卡有机食品工业园区及新能源产业基地。2014年全区完成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2.56亿元,其中,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2.9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6.8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7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54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35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9143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6464.81元;完成地区公共财政收入2.71亿元,县级公共财政收入1.54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亿元。目前乌兰工业园涉及循环经济工业园的事务由县委、县政府负责协调管理,具体工作由县经发局承办。 d99Km9.7tK8-8P
目前乌兰工业园区共有工业企业53家,其中:煤化企业2家,盐湖化工企业8家,光伏发电企业7家,其它企业36家,正常运营企业46家,已入规企业7家。 H9?1qU8;7Uw1;6C
乌兰县工业园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园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w7-20b2.4MF4;,g
一、科学编制园区规划。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的建设理念,编制完成了《乌兰县工业发展规划》、《茶卡有机食品产业园发展规划》、《乌兰县东大滩光伏产业园区规划》等一批重大规划,正在编制《乌兰县茶卡风力产业园区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主导产业,为乌兰循环经济工业园建设奠定了基础。《乌兰县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方案》已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复 ,7个重点建设项目已确定,正在有序推进,这将为乌兰循环经济工业园的发展壮大提供良好的机遇。 m8!7Ha9~2nE8~6x
二、园区基础建设。我们坚持抓项目、抓投资,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2010以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4.95亿元。园区的道路、电力、供水、污水和固体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完善,园区发展环境和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在道路、电力方面已建成察汗诺煤化工业园铁路专用线、厂区道路、750千伏开关站、330千伏输变电站、110千伏输变电站工程,在基础设施方面建成了希里沟镇、柯柯镇、茶卡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县城供水改扩建工程、县城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项目。 D2?1JN5;1fB5?3q
三、招商引资。精心筛选重点招商项目,认真谋划项目库,成功举办了苏州、德清、海盐项目推介会,并每年积极筹划和参加“青洽会”、“清食展”等省内重点招商活动,加大优势资源和项目推介力度,扩大乌兰的影响力,通过开展“一对一”、“点对点”、“以企招商”等活动,在招商引资方面成效显著。与浙江省德清县、海盐县和重庆市涪陵区分别签订了友好县(区)框架协议,加强了地区间的合作和帮扶力度。 G4?9BJ3?4Oy7:5m
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初步形成主导产业体系。紧紧围绕盐化工、煤化工、高原特色农畜产品深加工、新能源等主导产业,察汗诺煤化工业园、盐湖化工工业园、茶卡有机食品加工工业园和新能源开发基地等产业已初具规模。察汉诺煤化工业园建设方面:庆华煤化公司一期、二期年产210万吨焦化、年产300万吨洁净煤、2×15兆瓦热电联产、15万吨焦油及粗苯、硫酸铵深加工等焦化项目已建成投产。利用焦化所产煤气、粉煤灰、煤焦油等附属产品,积极有序推进煤炭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盐化工业园建设方面:依托茶卡、柯柯两大盐湖优势资源,努力壮大工业盐产能、积极开发多品种及高端食用盐、大力推进高纯度氯化钾及盐化系列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盐湖优势资源综合循环利用程度,茶卡盐湖15万吨多品种食用盐项目已建成投产。茶卡有机食品工业园建设方面。以高原特色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积极发展有机枸杞、不断壮大福牛和野血驴养殖规模,打响茶卡羊品牌,壮大牛羊肉精细加工和有机肥生产等产业,目前已建成年屠宰20万只羊单位茶卡畜产品深加工项目、年产5万吨有机无机肥项目。新能源项目建设方面。近年来,按照省、州关于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战略部署,编制了《乌兰县东大滩光伏发电园区规划》,大力推进光伏发电项目。目前已建设光伏项目10个,总容量220兆瓦,已全部建成并网发电。今年积极推进茶卡地区风力发电规划编制和50兆瓦风电项目建设。远期规划建设6000兆瓦光伏、3000兆瓦光热、600兆瓦风电,将乌兰打造成全省主要的新能源产业区。 a1!7JT8+2LI930
·大柴旦工业园 R4+7nY2?3OU5+4w
一、园区概况 K5=2Nv6!70o8=1J
大柴旦工业园规划面积42.76平方公里,是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重要的工业园区之一,是以能源、煤炭综合利用、盐湖化工、冶金产业发展为核心的工业园。园区主体为大柴旦行政区。园区内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品种多、储量大、品位高等特点,优势矿种为铅、锌、岩金、硼、锂、煤和重晶石,还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和广袤的土地资源。“十三五”以来,工业园进入加快发展、逐步壮大的时期,交通、电力、水利、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园区承载能力全面提升,基本具备支撑循环经济产业集中布局、发挥规模效益的条件。 l2:6wb4?4zD82d
按照“一园多区、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产业互补、特色鲜明”的要求,建设以精细化工、盐化工、能源化工为主,并集合物流商贸于一体的现代化化工产业区,带动整个柴达木盆地西北片区工业的快速发展,柴达木循环经济区具有明显示范作用的典范产业区,初步构建“一园三区”的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园区入驻企业25家。一是锡铁山产业区。打造以冶金和铅锌尾渣与盐湖资源综合利用融合发展为核心的盐湖化工产业区。二是饮马峡产业区。打造以盐湖化工与煤炭资源清洁利用融合发展为核心的能源、精细化工产业区,同时以在建项目为基础,通过扩大规模,打造千万吨煤炭保障基地。三是大柴旦产业区。打造以盐湖化工和精细化学品为核心的化工产业区。 G5=40h8;3rU6-,P
二、产业区发展现状 x3?9ER3=4ov9-3z
1、锡铁山产业区:位于锡铁山镇,西北距柴旦镇约70公里,东距青藏铁路锡铁山火车站约7公里,南距215国道约7公里,规划面积6.17平方公里。现已入驻企业3家,形成年产150万吨铅锌采选、12万吨硫酸、18万吨合成氨、7.5万吨磷酸、10万吨粉状磷铵和1万吨H酸单钠盐、0.4万吨K酸、0.3万吨间酸能力。 l,~9Dz9!9Mv,-8J
2、饮马峡产业区:位于饮马峡火车站以北、全集山红铁沟西南侧,西北距柴旦镇约70公里,规划面积30.01平方公里。现已入驻企业15家,形成110万吨纯碱、1.5亿条编织袋、0.3万吨甲硫基乙醛肟、10万吨硫化碱、10万吨氯化钙、1万吨H酸,在建10000吨1-氨基蒽醌及8000吨溴氨酸、120万吨/年高效节水优质纯碱、3000吨中高档分散染料、氨基谜系列产品项目。 f7.1wV45Za8!2c
3、大柴旦产业区:位于柴旦镇,毗邻大柴旦湖,规划面积6.58平方公里。现已入驻企业7家,形成30万吨硼矿开采、8万吨硼酸、10万吨氯化钾、10万吨硫酸钾、2万吨硫酸镁、1.1万吨氯化锂生产能力,在建1万吨氯化锂项目。 I9=9nF4+8WT59C
三、基础要素建设情况 D9?3cs4.5qb5=7O
铁路,敦格铁路贯穿饮马峡、锡铁山产业区,分别在饮马峡、大柴旦产业区设置客货运火车站点,马海站至饮马峡站货车已通车。公路,国道G215线高速公路在境内自北向西南通过,与高泉煤矿区、滩间山金矿区、鱼卡煤矿区、马海盐湖和柴旦产业区、锡铁山产业区通过三级公路相连;G315线高速公路在境内自东向西通过,与大煤沟、大头羊、绿草山煤矿区和饮马峡产业区通过三级公路相连。通讯,4g信号覆盖全区。电网,形成以锡铁山330千伏变电站为核心,建成锡铁山110kV、饮马峡产业区110kV、35kV变电站,以110千伏锡铁山至鱼卡、饮马峡、大煤沟电网为主骨架,以35kV、10 kV低压电网为补充的覆盖各工矿企业和各产业区的电网结构。新疆哈密至格尔木双回路输电线路750kV鱼卡开关站和110kV流砂坪汇集站建成投入使用。燃气,目前天然气管道敷设至饮马峡产业区,计划年内联通大柴旦、锡铁山产业区。供水,园区内已形成五彩碱业一期引水工程(DN800)和辅线(DN400)两条供水管道,总供水量为5万m3/d。为配套后续落地项目顺利实施以及园区远期规划发展,计划实施大柴旦工业园饮马峡产业区引水工程二期项目,项目建设长约40公里,双管道(DN1000)输水管道工程,项目建成后新增用水量将达到10万m3/a。环保设施,锡铁山产业区建成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饮马峡产业区污水处理厂在建,垃圾填埋场已纳入十四五规划项目。 C8;2kt6;,WA87P
·德令哈工业园 P5.4QZ1!4RU8.9m
德令哈工业园核心区面积75平方公里,由综合产业区、绿色产业区、新能源产业区组成,其中综合产业区,规划面积52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13平方公里;绿色产业区,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其中一区规划面积1.4平方公里,二区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1.7平方公里;新能源产业区,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11平方公里。 H9:2jm4+2jQ7-6M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试验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德令哈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德令哈工业园坚持以“做实园区、增强活力”为目标,紧紧围绕打造五百亿元产业基地,大力实施周边优势资源转换和产业骨干企业培育战略,着力做大做强盐碱化工、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特色生物深加工等主导产业,积极发展配套物流业及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镁系化合物产业基地、“飞地经济”产业园、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物流产业园等园中园,逐步完善园区配套基础设施,综合产业区、绿色产业区、新能源产业区初步建成,产业集聚效应和辐射作用得到初步显现。目前,园区入驻企业由原来的30余户增加至140余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4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发投碱业、昆仑碱业、同仁堂、恒信融、海西化建、海西华汇、青海明阳、中航硅、西部镁业等9家。2019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9.88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27.97亿元。 Q3~1MG4-5PU5;7D
一、区位情况。德令哈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首府,是全州政治、教育、文化中心。可南进西藏,北上甘肃,西通新疆,东接省会西宁市,是历史上著名的南丝绸之路重要驿站,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德令哈工业园位于德令哈市辖区内,东临乌兰工业园,西接大柴旦和格尔木工业园,青藏铁路、高速公路穿园而过,距德令哈机场25公里,位于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中心。 R27ti8.6Ze4;5t
二、产业培育情况。盐碱化工产业,培育了青海发投碱业、中盐昆仑碱业、金锋实业等骨干企业,形成280万吨纯碱、200万吨水泥、10万吨氯化钙、5万吨食用级小苏打、0.5万吨食品级氯化钙等产品产能。新材料产业,培育了西部镁业、恒信融锂业、聚纤新材料、青海盈天等骨干企业,形成15万吨高纯氢氧化镁、10万吨高纯氧化镁、4万吨电熔镁砂、5万吨烧结镁砂、5亿瓦时石墨烯锂电池、2万吨碳酸锂、10万吨储热熔盐、1.5万吨金属硅、10万吨高性能结构板材、5千吨纤维滤材、3万吨氯酸盐等产品产能;在建50万吨镁质特种耐火材料、1万吨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一期1200吨)、6000吨高端六氟磷酸锂等项目。新能源产业,引进了浙江中控、中广核、中节能、国电等企业,已建成1549兆瓦新能源发电项目,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1240兆瓦、太阳能光热发电110兆瓦、风力发电199兆瓦;在建风电项目5个,装机容量399.5兆瓦。装备制造产业,培育了青海明阳、海西华汇等骨干企业,形成180万米管线(钢丝网骨架PE管、钢带增强聚乙烯波纹管、聚乙烯管)、6.5万吨钢结构、1万吨电线电缆、300兆瓦高原型风机制造、15万套光热镜架、10万吨镀锌件、1000套1.5-3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塔架、年产5万吨VCI片锌技术防腐钢、年产2万吨特种紧固件等产品产能。特色生物加工产业,培育了同仁堂健康药业、国草生物、伊明农牧等骨干企业,燕窝、灵芝孢子粉提取物胶囊等系列产品、枸杞原果系列产品、藜麦系列产品、冻干枸杞、枸杞袋泡茶、500吨食用红花油、3000吨枸杞酵素、20万吨生物有机肥、火焰蔘种植加工基地等项目产品均已投放市场;在建年产3亿盒包装米饭、海西藏红花现代种植加工基地、牦牛和藏羊蛋白肽、年产300吨青稞酒等项目。 s9~,Mh8-1bg1=9x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在试验区管委会和州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德令哈工业园管委会不断加大投入,园区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产业孵化基地、循环经济促进中心、消防设施、环境监测等配套服务设施相继建设,工业园公共服务设施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目前,综合产业区已建成面积约13平方公里,“七通一平”已基本实现。相继建成经一路、纬八路、兴隆路、东一路等16条市政道路,总里程达76公里,同时配套建设绿化带、路灯等;日供水能力2.5万立方的供水水源1处,供水管网约80公里、排水管网约51公里、中水管网约32公里;亨嘉及贞固110千伏输变电站及配网工程;集中供热中心1处;工业污水处理厂、固体废物处置场、循环经济促进中心及环保检测中心等环保设施;综合产业区科技产业基地、创业基地等71栋标准化厂房及配套倒班宿舍等;涩宁兰天然气输气管线在园区设有输配站,供气管线基本通达;移动、电信、联通等信号实现全覆盖,通讯畅通。绿色产业区已建成面积约1.7平方公里,相继建成同仁堂大道、昆仑大道等13条道路,总里程达17公里;供水19公里、排水15公里、中水16公里、燃气管网11公里;绿色产业园科技产业基地、创业基地30栋标准化厂房及职工公租房等;工业污水处理厂、集中供热中心、研发中心、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配套电网已通达。新能源产业区已建成面积约11平方公里,315国道、金光大道自东向西横贯而过,建成主供水加压泵站1座,供水管网约30公里、燃气管网4公里,建成330千伏输变电站及配套电网。 f1=8yr2?3yM2.1h
·格尔木工业园 x91JW4=7Nh7=9y
格尔木工业园(昆仑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素有“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盆地西南部、巍巍昆仑山下,区域周边矿产资源富集、自然资源独特。1992年6月,格尔木昆仑经济开发区经省委省政府批准正式成立。2005年12月,确定为省级开发区,更名为青海格尔木昆仑经济开发区。2012年10月,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格尔木昆仑经济技术开发区。2013年2月,格尔木昆仑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更名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格尔木工业园管委会(仍保留昆仑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牌子),隶属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管委会管理,规划面积为120平方公里,主要由45平方公里的昆仑重大产业基地和75平方公里的察尔汗重大产业基地组成。其中:昆仑重大产业基地位于格尔木市中心城区东南侧,重点发展油气化工、黑色有色金属冶炼、特色轻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察尔汗重大产业基地位于察尔汗盐湖格察(格尔木—察尔汗盐湖)高速公路东西两侧,重点发展盐湖化工产业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2018年3月,经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审核,格尔木昆仑经济技术开发区列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版)》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序列,再次成为国家正式备案的经济技术开发区。2019年,格尔木昆仑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入围国家第四批绿色园区,同时被确定为青海省2019年绿色园区。2020年,格尔木昆仑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榜首批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名单。 R5:9pQ5!2GZ4~8C
作为青海省仅有的两个国家级经开区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园区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先后规划建成一批事关园区长远发展的水、电、路、气、排污、通讯等配套项目。目前,区内现有注册企业517家,其中:工业企业203家,建筑企业40家,批发和零售企业142家,服务业及其他企业132家。规上工业企业50家,限额以上企业9家,基本形成了以盐湖化工为核心,融合油气化工、煤化工、金属冶金、新能源、新材料、特色生物等多产业一体化发展的产业体系。先后建立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海西州资源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张懿院士工作站1个,培育了11家科技型企业、8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科技小巨人企业。现已形成全国大型钾肥生产基地、盐湖化工基地、区域性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 I9!3Sy6.8EZ2~3f
十大政策
国家10大支持政策分别为: R8.8Bw68ap6?5m
一是制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政策的时候,将试验区的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的产业发展规划; L7;7MA2-,XD,=2H
二是在不降低技术水平和环保标准的前提下,对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和延伸产业链的配套项目,可适当地放宽准入条件; s85Op3;2ij,:5A
三是对试验区用于循环经济产业化项目的天然气优先保障资源配额; d2+8Aa2?6wQ5.2u
四是对试验区的机场、铁路、给排水、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给予支持; T6?,fK1?5xE8=9F
五是在试验区内,企业用于绿化的土地视为实施生态工程用地,享用国家的土地划拨政策; g7.,Js51kz4~,U
六是在试验区发展过程当中,对急需解决的公共技术、延长产业链的关键技术给予研发经费的支持; U8?8rp45cW8:9t
七是为满足试验区循环经济发展所需产业工人等人才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试验区职业技能培训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G6:9le6+6kP8-3m
八是加强规划水利枢纽、绿洲灌区改造、节水农业项目建设; K6+60z5;4xS7:4p
九是进一步支持资源开发集中区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 c4.2kB4+7Km9.9g
十是进一步支持电网建设。此外,国家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还有一些价格、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 U78xL27xB9:,F
规划内容
柴达木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突出强调了5个方面的内容。 X7:8mK4=8lK3?9c
一是按照合理配置、集约开发、循环利用、永续发展的原则,注重处理好加快发展与转变方式的关系,处理好发展速度、开发强度与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 T9.7Gi,~8ct4?4E
二是用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重点规划建设格尔木工业园、德令哈工业园、乌兰工业园、大柴旦工业园等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构建以盐湖化工为核心的六大循环经济主导产业体系,形成资源、产业和产品多层面联动发展的循环型产业格局,努力做到“吃干榨尽”,争取在整个区域,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废水、废气、废渣等“零”排放或者是最少的排放。 o3:3ON6~,Bo4+7a
三是做好矿产、能源、土地、水资源的支撑能力分析,在矿产资源方面,规划期的钾肥、金属镁等重点资源产品,年原矿开采消耗量均不足各类资源探明保有储量的1%,可以保持这个地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m3+,Cg2-6xB9.5h
四是把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提出了15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措施,确保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效益的统一。 k6+5rk8+3hk,~,L
五是强化政策支持,从产业、土地、投资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国家对加快柴达木试验区发展的十项具体政策。此外,国务院在批复中要求青海省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总体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明确工作分工,完善工作机制,落实配套措施,确保完成总体规划目标和任务。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制定完善本部门支持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政策措施,在有关专项规划编制、政策实施、项目安排、资金筹集、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切实加大支持和指导的力度。 q8.7JJ5;5dM7-5n
产业体系
以钾资源开发为龙头的盐湖化工循环型产业体系:以钾、钠资源开发为基础,以镁资源利用为突破口,深化盐湖资源的综合开发、合理利用,构建盐湖化工产业群和产业链,做大做强盐湖化工产业,建设全国最大、有世界影响的盐湖化工基地。 x7:3dH2;70E57X
以配套盐湖资源开发为主导的油气化工循环型产业体系:以平衡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副产氯气、氯化氢气体为核心,利用天然气资源,积极推动石化与盐化产业融合,发展低碳烯烃、苯、聚氯乙烯、聚丙烯、环己酮等下游产品,构建区域性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 u7!4ro6~7ae3+3c
以配套盐湖资源开发为前提的煤化工综合利用产业体系:以平衡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副产氯气、氯化氢气体为核心,围绕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构建煤化工综合利用、清洁利用与盐湖化工产业相融合的盐化—能源—煤焦化产业链。 09?,vE7~3XC8-1J
以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为基础的金属产业体系:以柴达木地区盐湖轻金属资源开发为龙头,优化产品结构,适度发展有色冶炼产业,合理规划布局金属冶炼项目,适度发展冶炼产业和精深加工产品,构建有色冶金产业链。同时,有效利用冶金项目副产的硫酸与盐湖化工相结合,发展盐化工产品,延伸盐化工产业链。 Q6?2mN9-8vi52F
高原特色生物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以高原特色生物资源开发为核心,构建生物农牧业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生物环保产业等特色生物产业体系,通过生物产业重大项目的实施带动技术突破和产业壮大,形成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生物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 g4+4rs6.7vO44N
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以科学开发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核心,加快构建以装备制造—光伏发电、风电及风光互补、水光互补、光热发电—产业消纳产业链为主导的新能源循环经济利用产业体系。 k7=7ws6-4qf6;9s
发展历程
2005年10月27日,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批准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 A6;5Uk45OF83M
2005年11月,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领导小组成立。 J,;3Iv7,sD1~1o
2006年3月10日,《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实施方案》编制完成,并上报国家发改委。 d4;2tO7;6wb1!6b
2006年5月8日,省政府出台《青海省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意见》。 t4;4GM3;6zz4:9l
2006年8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赴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考察。 o5=9VP7-7ho8+9h
2007年7月7日—8日,省委书记强卫到格尔木就循环经济进行深入调研时指出,要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中国品牌、中国模式的循环产业发展之路。 v7;7CK4;8ZI3?1n
2008年5月10日,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青海省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E1?,rz2;7Lb7+2y
2008年6月30日,国土资源部出台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国土资源优惠政策。 O8~,oQ9.,Ea1?7F
2010年3月15日,国务院批复《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试验区建设由地方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 M4:4My1~9yI,:7I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青海省人民政府定于2010年3月19日(星期五)下午3:00—4:00在国宏宾馆(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B103会议室联合召开“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新闻发布会。 Z6:9Yy4~8LA8-7r
2011年2月,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下辖格尔木、德令哈、大柴旦、乌兰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和木里煤田管理局。 r1?8Md7!6NH2=5O
联系地址
德令哈市祁连路16号 I2+8RY,+2is7?,o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