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新校区、建设指挥部简介
武汉未来科技城位于武汉东湖之滨,规划面积66.8平方公里。按照“一心、二轴、九园、一区”的空间布局规划建设。在东西、南北两轴交汇处建设中央科技服务中心;分步建设各具特色的九大园区和一个生态休闲区。武汉未来科技城重点发展光电子信息、能源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服务业,面向央企、世界500强、知名民营科技企业以及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引进世界一流研发机构,聚集全球领军人才。 x2?1yv3;10I4+4z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鲁磨路 388号 I,=9vt1-1dH,;8a
项目背景
近年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紧密围绕“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服务国土资源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绩。与此同时,现有的办学资源与我校蓬勃发展的态势极不相称,严重制约了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2011年初,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发展后劲,我校向教育部和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提出在武汉未来科技城建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环境科技创新基地”暨新校区。当年11月,教育部发文同意我校在武汉未来科技城建设“资源环境科技创新基地”暨新校区(教发函[2011]264号)。2012年4月,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召开常务会议,同意该项目落户武汉未来科技城。 X6-,Vc,!2Uc7-8L
项目规划
Z22Jv2;8cV6;5W
·新校区面积 a8:1lA1.2kb5?7X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一次性整体供地总占地面积605120.93㎡(约910亩),其中工业用地133349.95㎡(约200亩),通过“招拍挂”方式供应我校建设产业研发园区;教育研发用地471770.98㎡(约710亩)为划拨用地,用于我校建设教育研发园区。另外,武汉东湖新技术发区还同意学校在新校区周边申请建设户外运动和休闲园区(约675亩,其中409亩为鄂州管辖)以及教职工住宅园区(约200亩)。 h2.,pR3=9WW2;2p
·规划设计条件 f5=3UB4+3sZ7-2T
根据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分局批准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校区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教育研发园区容积率不大于1.0,总建筑面积573400㎡(地上建筑面积437750㎡,地下建筑面积135650㎡)。 D3+5QA,+6PI1-3k
建设目标
n4?6Ce4!,pG5;2n
根据学校2013年3月26日第2013—3次校务会议通过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环境科技创新基地”暨新校区事业发展总体规划》,新校区建设将教育研发园区、工业研发园区、户外运动和休闲园区以及教职工住宅园区等四个园区(约1800亩)按照“四位一体”思路,统筹考虑总体规划设计和建设,使新校区既具备完整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又体现合理的功能分区,保证四个园区无缝连接。同时,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既要反映中国地质大学特色,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念,又要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型校园设计理念。 I8?2Gu,;7dl,+4n
新校区建设以“地大特色、世界一流”为总体目标,按照整体规划、分期建设的工作思路,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工作原则,努力打造办学特色鲜明、学科优势明显、社会贡献突出的地大新形象。 O8.8Aa,;4kM3.3j
办学规模
G9!3TF6:2NU4!4O
根据新校区建设总体规划,新校区教育研发园区按独立的完整校区进行规划建设,计划办学规模为学生9500人,其中本科生6700人、硕士研究生2000人、博士研究生500人、留学生300人;教师约1000人。 I68hs8;9LV3?7s
入驻新校区教育研发园区的单位有:信息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学院、环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等5个学院,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简称“国重一”)、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简称“国重二”)、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称“GIS工程中心”)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以及教育部纳米矿物材料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湿地演化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湖北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湖北省区域创新能力检测与分析软科学基地、湖北省智能信息处理及地学应用实验室等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z7!6Tl3~9fc5.9I
免责声明
网站收录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致力于为中文网站提供动力。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